• 9

為什麼小米台灣人不會覺得有資安的問題?

那樓主會覺得用蘋果或android就沒個資問題嗎?
信者恆信?怕就不要用吧!

小米的網路簡訊我已不記得是多久開始的服務,
印象中是近一年左右才有的服務,
以前是沒有的,

若說接上sim卡會傳輸資料,
我想有使用過新IPHONE的人就會知道,
需要使用SIM卡加網路才能開通電話的服務,
更早以前記得是要接連網的電腦,用iTunes開通,

試問這樣的開通認證,
你覺得是否會回傳資料到Apple?
我覺得至少會有SIM資料、機器序號會回傳到Apple
(才能判斷是那家電信商要用那種profile、保固日期從什麼時候開始)

為什麼沒人拿來說?
是因為蘋果有加密傳輸,所以沒人查出封包傳的是什麼?



我想如果小米真有心要偷個資,
我想也不會真笨的可以,以明碼傳輸給人查探,

還是一句老話,怕就不要用吧!
一流的服務精神應具有一流的情緒控制,一流的管理人才更應具有一流的情緒管理。
那中國製的都不要買最保險
哔哩哔哩 wrote:
不管是微信 APP還...(恕刪)

哔哩哔哩 wrote:
不管是微信 APP還...(恕刪)



拿出明確的證據吧



悲酥清風 wrote:
要監聽我好像沒甚麼意義,我也不是大老闆


只要是你的親友是某個大老闆身邊的小弟,

那你的個資與活動就值得蒐集,

重點是關聯, 目標是大老板, 不是你本人.

以上只是舉例, 沒有貶抑任何人之意...
公司在哪數據傳回哪應該是理所當然吧

用Samsung數據會傳回韓國
用SONY數據會傳回日本
用BlackBerry數據會傳回美國
用HTC數據會傳到台北不知道哪個機房

如果覺得小米傳回北京是不安全的
那乾脆就不要用吧

看現在人用獵豹、百度雲之類的還不是用的很開心

i2s wrote:
只要是你的親友是某個大老闆身邊的小弟,
那你的個資與活動就值得蒐集,
重點是關聯, 目標是大老板, 不是你本人.
以上只是舉例, 沒有貶抑任何人之意...

如果有這樣的親友我也不用買小米了,買Apple不好?
史諾登報料的稜鏡計劃內容早就函蓋幾乎大部分的電信與資服廠商了,

PRISM計劃在2013年6月3日首次被《華盛頓郵報》和《衛報》對外揭露;兩家媒體取得了與PRISM有關的秘密文檔。 根據這些文檔,數家科技公司參與了PRISM 計劃,包括(按加入項目的時間)微軟(2007年)、雅虎(2008年)、Google(2009年)、Facebook(2009年)、Paltalk(2009年)、YouTube(2010年)、Skype(2011年)、美國線上(2011年)以及蘋果公司(2012年)。此外,Dropbox也被指控「即將加入」這項計劃。

國家安全局經由PRISM獲得的數據包括電子郵件、視頻和語音交談、視頻、照片、VoIP通話、文件傳輸、和社交網路上的詳細資訊。

真要保障訊息隱私恐怕得用密碼筒了....
老實說我覺得我的個人資料早就被Google看光光了
Gmail、日曆、聯絡人、地圖...等,我早就對Google不設防了

我看Line也差不多,附圖顯示Line所要的權限資訊
我和親友間的對話內容也都讓Line給保存了...



我也曾想過要拒絕這些會存取我隱私相關的東西
但堅持沒多久,還是決定放棄了...因為這些功能很方便
我倒是很好奇有多少人堅持不用Google服務或是Line?

至於小米的雲服務,我沒怎麼在用,因為我比較習慣用Google的
首先要先弄清楚,到底你是擔心個資與隱私問題,還是純粹只是恐中症候群。

如果只是恐中症候群,那很簡單,
凡是中國製的產品都不要買,
只是這麼一來,我想你能購買使用的商品是非常有限的吧。

如果是真的擔心個資問題,那我會說,
當初你就不要申辦手機門號、投保等等,
因為你的個資早都被賣了好幾手了,
還有就是,從此不要再使用網路了。

隱私問題?!這其實有點好笑了,
當你使用電腦、手機上網,GPS定位系統時,難道就不涉及洩露個人隱私嗎?!
Apple、HTC、SAMSUNG甚至是Google等等,不都一樣有回傳相關訊息,甚至還有後門程式。
那為什麼你就不擔心呢?!

結論:只拿小米扯上資安問題,明顯就是針對性言論。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