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之狂 wrote:
看到妳的思維還有附和的聲音
我真為台灣的未來緊張啊
台灣是不缺整合的人才、有經驗的RD,但是牛肉呢?執行力呢?商品呢?端出什麼東西出來了?
貼牌這種簡單又賺錢的事台商最擅長了,怎麼不見有人貼出些新東西?
為什麼這麼多國際大廠喜歡來台灣找台灣人打下手?而台灣人空有生產的技術與能力卻無法自力更生?
微軟少了什麼東西,別人有,所以蓋茲把他買下來,Alphabet少了某樣技術,別人有,Alphabet把他買下來,於是GOOGLE又多了個兄弟,郭董沒有夏普的技術,所以郭董把夏普買下來,這樣你了解現代商業的運作模式了沒?
三星不是靠手機起家的,他們手上握有這麼多資源不是因為他要做手機,而是他們本身集團就鋪得很大,做手機高利潤而且本身又有集團優勢所以他們的手機有辦法雄霸一方,他們在做手機之前就已經喊水能結冰了。
高通自己做手機了沒?為什麼他不自己出手機而是坐享高通稅?台積電為什麼能雄霸一方?他們的獲利模式是什麼?
產品能賣就有錢,有錢就能買技術然後繼續滾錢,最終你要什麼技術別人都會雙手奉上,請你用他的技術。
因為技術需要兌現,一般消費者無法直接使用技術,必須要有產品才能享用。
這也是我說的,那些是硬體廠的事,工業設計師的工作就是合理運用這些技術。
雷軍將小米定位的很清楚,小米不是做硬體的公司,他們賣的是一種整合性的服務。
當小米成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就有能力買技術了。只是差在划不划算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