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

雙機齊出!小米1S與小米2發佈會採訪分享

其實它的CP值高主要不在專利,大廠間打專利戰,真正的權利金不是重點,重點是限制對手進入。
小米低價的秘密主要是它的營銷模式,網路預訂,工廠批量接單,產品直接發到用戶。
沒有倉庫,沒有代理,沒有經銷商,甚至店鋪也沒有。
它依託網際網路,從軟體到硬體到品牌,從無到有,方式新穎獨特。
如果成功,即便沒有盈利也會引來新資本進入,有了錢很多問題就好辦了。

這種商業模式雖然是超前的,但我不認為它會成為主流。
因為所有從生產到物流和銷售中間的等待消耗的時間,都轉嫁給了顧客。
沒有營銷網,售後維修也成了隱患。
這種模式只適合發燒友,可以為一款手機等待數月,出了狀況,售後的很多問題發燒友都可以自己搞定。
如果真要比較,它有點像期貨。普通用戶是不會青睞這種模式的。
這篇到現在二十幾頁..
真正會去買的人有幾個? 真的喜愛小米牌勝過其他大廠的有多少人..

大多只是拿小米的高規硬體低售價在婊別家大廠而已..
但是自己拿甚麼手機?

還不是蘋果/HTC/三星...
q5875103 wrote:
一旦因為專利問題就可能要付不少權利金...(恕刪)

您有小米違反專利的證據?還是那家廠商去告小米侵權成功了?沒有嘛……那你以小米“便宜是因為不要付權利金”的假設可不可以說是腦補?
elicse wrote:
生產到物流和銷售中間的等待消耗的時間,都轉嫁給了顧客...(恕刪)

同樣,節省下來的金錢不也是便宜了顧客嗎?
沒有核彈、航母,你是破壞地區平衡的邪惡勢力;有了10個航母群、萬顆核彈,你就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SBAAK wrote:
這篇到現在二十幾頁....(恕刪)


但是事實並不是喜歡大廠 也不是大廠的比較好
而是買不到或是覺得購買麻煩

若可以輕易買到或預約 我想情況就不是這樣了!

東方不敗的師父 - 西方失敗 wrote:
您有小米違反專利的證...(恕刪)



有沒有..我不知道
等它有天要擴大市場進軍海外時就知道了
在這里講的專利與權利金的言論不都是在談這些嗎
如果已經確定沒有專利與權利金問題
那你以為大家在談論這些講心酸的嗎

而要付權利金..自然就會轉嫁到價格上
這是常識好嗎
捧小米可以..但有點理智可以嗎

elicse wrote:
其實它的CP值高主要...(恕刪)


這的確是限制小米發展的一大問題
貨源出貨不穩定
預購期間太長
它在大陸的銷售量很不錯
但這是花了不短的時間才累積出來的
只有一個品牌一個產品
就已經感覺得產線很吃緊了
如果以後要擴大發展...
這種行銷方式或出貨方式大概就行不通了
小米手機的經營模式有奌像航空業中的亞洲航空,不透過經銷商,將利潤直接回饋給顧客,用低價搶下巿佔率,但經營企業終究要獲利最大,當它在巿場上有一定的佔有率時一定要提高價錢的,就如現在的亞洲航空(airasia)一樣,如果它還是企業的話,當然假使它轉型為慈善團體那就不一樣了,只是我可以肯定的是小米手機到台灣絶對會貴很多,因為台灣的奧客很多,會吵的人佷多,這些因素就不容許它在台灣賣便宜,況且我們的利益團體也很多,不容許它來破壞市場秩序,首先ncc中華電信經濟部等單位絶不會讓它以這麼便宜的價格打亂巿場,會以各種行政手段及障礙來提高它的成本,最後小米手機一定要順應民情提高價格的。這是我們的文化,沒辦法改的。

Android扭蛋機 wrote:
一年前的8月16號,...(恕刪)


兩天前剛從廣州回來,和諧號上看一整排人拿的手機,

大概四成都是三星,三成蘋果,二成HTC.

我大概每三個月飛一趟廣州,

從來沒聽過當地廠商,朋友甚至是沐足妹...提起過"小米手機"(包含在羅湖商場也沒看過)

所以不知是XX誇大了這個品牌,還是小米手機只做地區性發售.

如果廣大的消費者買智慧型手機產品都跟XX一樣只有比較規格跟價位而已..(那我看品蘋果早就倒了)



樓上有些很有趣的言論, 看了忍不住不笑都難..

小米有沒有付License給MS, 與大家何干呢? MS若在乎就會去索取,
有些人不知幫忙喊燒幹嘛? 妨害你的權益了嗎?

其實我很同意小米的直銷方式, 其實dell不是也這樣? 在dell網站上
可以訂購電腦, 確定規格後付款, 電腦也是直接從馬來西亞的工廠寄到
大家手上.

以前我也待過3C產業, 說實話代理商/經銷商的嘴臉看過很多, 沒有她們
滿意的利潤, 是不可能幫你主推, 一定是推銷利潤高的機種.

既然小米在大陸有一定名氣, 何須借助代理商或是經銷商? 官網訂購都
出不完貨了!

維修也不是太大的問題阿! 雷軍不也說了增加客服還有維修點?

而說實話, 手機維修不是什麼高科技的東西, 一隻手機拆開就是:
LCM,MB,Battery,housing

壞什麼換什麼就是了!

如果銷售量夠大, 民間維修也會有一堆人作(現在不是很多人作iphone維修?)

q5875103 wrote:
它在大陸的銷售量很不錯
但這是花了不短的時間才累積出來的
只有一個品牌一個產品
就已經感覺得產線很吃緊了
如果以後要擴大發展...
這種行銷方式或出貨方式大概就行不通了


這應該是小米週轉財務的方式, 一面收錢一面下單, 這樣最穩了,
如果生產了一堆卻賣不掉, 只要有一天的庫存就是虧損.

而小米如果進軍海外, 應該也會優先跟電信商談,
合約一簽, 小米拿著合約去跟銀行融資, 銀行會不借錢給她嗎?
  • 3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