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Neo wrote:
我買手機廣角從來沒開...(恕刪)
該說什麼呢?可惜了,但也不是你的問題
從手機開始在主鏡頭堆料以來,主鏡焦段越做越廣就變成不得不為,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盡可能的偷實體焦長來控制鏡組凸起高度...但連帶的,現在等效23的主鏡早已經踏入超廣角的領域(等效低於24),廠商們為了讓超廣角還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就也被逼得越做越廣
但是超廣那種視角的光路設計可就沒有主鏡那邊好說話了,這麼廣的鏡頭片幅是不可能大的,不然前玉(第一片鏡片)的大小就會失控....所以在先天就已經沒空間搞光學修正而只能大量依賴數位修正的前提下,又再加上硬體片幅沒有拓展空間,兩兩加總導致手機的超廣角一直都沒有畫質可言
說到底就是為了主鏡在讓路,同時也因為主鏡已經這麼廣所以超廣的必要性低落,但這真的是手機這種設備的最佳解嗎?我覺得完全是走錯了方向...中國牌累積至今已經推出過那麼多支的所謂1吋超大底,但是對比國際大品牌的1/1.3"又如何呢?就我自己翻遍各路評測,始終就是爽度大於實際...1吋片幅帶來的優勢確實是有但不明顯,條件不夠極端的話根本難以體會
我個人認為以手機這個設備本身特有的屬性(每日無條件隨身攜帶且絕大多數人不以藝術創作為目的而拍照),最適合的鏡頭焦段會落在等效28-70這個範圍內...等效24在日常使用其實已經太廣了,會導致大量的照片沒有重點,然而當你真的需要廣度時24又遠遠達不到實用需求,你怎麼樣至少也要來個等效18...此時手機普遍具備的等效13又再一次廣到讓你的照片沒有重點而且畫質還差到禁不起裁切,反觀畫質最好的主鏡又遠遠不夠廣救不了場,最後落得兩頭空
真的啦,等效35這種萬用焦段才會是最適合手機的,0.5倍的超廣則是等效17也正好踏入了超廣角領域的實用焦段,而主鏡等效35配上現在大家都做得很好的2倍裁切算法,四捨五入也相當於你有了一顆等效70的中長焦鏡頭...再配上淺望設計附微距功能的長焦,等效做個85就差不多了(可以把光圈做大一些)...上述這樣的焦段配置難道沒比較好嗎?如果再加上三顆鏡頭都用同等片幅、甚至是統一感光元件型號,那直接帶來的就是一次軟體優化三顆鏡頭都能受益,錄影規格也能全體同規格全開,白平衡、多鏡協同與其他軟體功能等也都可以一視同仁
就假設因為超廣與長焦兩顆有光路設計的限制而只有1/1.5"的規模好了,主鏡(等效35那顆)一樣用這種大小的感光元件會虧嗎?也不會,在同等厚度之下你完全可以拿去加大光圈,再配實體光圈葉片那多香啊...而且等效35的鏡組本來就更好做,你有更多的空間優勢去強化鏡組的光學表現...比起現在就強一個等效23的主鏡然後卡死超廣角,我是覺得我理想中的方案會更加實用太多
現在ULTRA級的強力長焦大家也都有方向了,就是用那1/1.4"的HP9去做就對了,就好像先前的IMX989與LYT900一樣...但超廣呢?不好意思,要想解放超廣讓超廣真的有畫質可言而不是到了低光就變廢物,那首先就得先把主鏡跟1吋片幅解綁,然後再收窄視角讓超廣有更好的發揮空間...要不然現階段的所謂各種影像旗艦,光說超廣角你就不比中階機強多少了(即使有差那也是因為中階機更爛),何來影像旗艦之說?真要自稱為ULTRA,均衡且強大才是真ULTRA,捨棄超廣角畫質那就別說有多ULTRA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