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掏寶買電子產品(平板電腦什麼的),轉運一公斤要 150元左右。而且很麻煩,含電池的必須找第三方特貨轉運,入關還有可能被隨機科稅。且壞掉了,台灣沒得修,得寄回大陸原廠修。
全世界也只台灣有 "外銷比內銷便宜" 這種奇耙、荒唐現象。
全球不論任何國家,都是外銷比內銷貴的。
台灣那些非原廠本地貿易商,代理大陸某些品牌手機/平板的,才是坑暴了,直接貴3千台幣。
買過一次超後悔,大陸5千元台幣的手機(雜牌的),買台灣代理的花8千。
因為那時小米還沒來打壞市場行情,台灣市面手機都是削凱子的,不只貴,且規格也沒對岸好。就算買8千給人貴3千,C/P值還是完爆上萬元手機的。
但是超後悔買代理商貨的,現在都覺的自己是傻B。早知道買原價5千的水貨就好。
當初是想說大陸貨會不容易壞什麼的,所以多花3千買台灣保固,結果用2年多,一次也沒送修過,很耐用。保固也才一年,早就超過了,然後那家代理商公司現在也倒了。
小米手機即便貴 3百元,C/P值還是完爆台灣市面所有手機的。
但如果小米不直接原廠代理,要買水貨那就麻煩了。或者非原廠代理的,絕對是坑爆。
至於什麼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那種鬼話聽聽就好。
去看大陸視頻網站有沒有,不給你看(非中國IP),說什麼海外地區不能看。
根本就說一套做一套。明明說不可分割,怎又變成海外地區....
fedora wrote:
差個幾十元~3百元的,有台灣保固,覺的還好啦。畢竟是外國進口貨。
如果去掏寶買電子產品(平板電腦什麼的),轉運一公斤要 150元左右。而且很麻煩,含電池的必須找第三方特貨轉運,入關還有可能被隨機科稅。且壞掉了,台灣沒得修,得寄回大陸原廠修。
全世界也只台灣有 "外銷比內銷便宜" 這種奇耙、荒唐現象。
全球不論任何國家,都是外銷比內銷貴的。
台灣那些非原廠本地貿易商,代理大陸某些品牌手機/平板的,才是坑暴了,直接貴3千台幣。
買過一次超後悔,大陸5千元台幣的手機(雜牌的),買台灣代理的花8千。
因為那時小米還沒來打壞市場行情,台灣市面手機都是削凱子的,不只貴,且規格也沒對岸好。就算買8千給人貴3千,C/P值還是完爆上萬元手機的。
但是超後悔買代理商貨的,現在都覺的自己是傻B。早知道買原價5千的水貨就好。
當初是想說大陸貨會不容易壞什麼的,所以多花3千買台灣保固,結果用2年多,一次也沒送修過,很耐用。保固也才一年,早就超過了,然後那家代理商公司現在也倒了。
小米手機即便貴 3百元,C/P值還是完爆台灣市面所有手機的。
但如果小米不直接原廠代理,要買水貨那就麻煩了。或者非原廠代理的,絕對是坑爆。
至於什麼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那種鬼話聽聽就好。
去看大陸視頻網站有沒有,不給你看(非中國IP),說什麼海外地區不能看。
根本就說一套做一套。明明說不可分割,怎又變成海外地區....
針對你的字紅字說明
因為台灣有智慧財產權問題...
有著作權問題
大陸比較泛濫..... 所以"可以說是沒問題"
還有台灣對中國來說是海外沒錯
只是領土沒有連接到中國大陸本體
當然稱海外
就像釣魚台 是我們的領土 但是他在海外
說到這個,之前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簡稱服貿)
一堆人被洗腦慫恿去抗議,結果沒通過。說什麼大陸人要來台灣搶飯碗。
如果通過了,現在買掏寶的東西,搞不好免進口稅了,而且快遞更暢通了,保固維修要送回去也方便了。
然後在這抱怨大陸那邊都賣高配版又便宜,不用抱怨了,直接去買就行了。
可惜就沒通過。
多數人存有 "貨幣幻覺",一個月領 22K 廉價薪水,以為比大陸人多很多
但忽略了,台灣物價比大陸高這個事實
錢多沒有用,是要「貨幣購買力」強才有用。
同樣規格手機,22K 在台灣 買 1~2支,對岸可以買 4支!
手機只是其中之一,還有很多大陸的東西,都比台灣便宜很多。
表面上我們平均薪資好像比大陸人高,事實上購買力卻輸對岸,因為物價太高了。表面錢多,但是能買到的東西少 = 窮。
對岸是錢少,但他們錢很好用,一點點的錢,就可以買大量的物品 = 富有。
經濟學上來講,這個就叫做:貨幣幻覺。
只在乎貨幣的名目價值(數量),卻忽略了實際購買能力(物價)。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