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關於紅米機一些爭議話題個人觀點(希望幫助疑惑的新人)

隨著小米產品在臺灣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伴隨的爭議話題也幾何式的增加。而且每個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更容易產生各種不同聲音。甚至會因為某個人的個人感受文,會招來一堆罵聲或認同聲。這種混亂的局面我覺得很容易誤導讓新人迷失。所以個人希望儘量全面的解釋一下個人所理解的一些爭議話題。如果說的有錯誤的語句,請見諒,不要太放在心上。

首先,我覺得寫這篇文,感覺無從下筆,說產品就不得不說到小米公司。因為這家公司的出現,從2011年8月16日發佈以來,3年的迅速成長,也同樣伴隨了各種支持各種反對。而且爭議點幾乎是五花八門。以下先總結以下個人感覺的爭議點。

1,小米公司究竟是一家手機公司還是一家互聯網公司
其實光這一個問題,就能牽扯出一堆其他延伸的爭議話題,因為不同的定性,就會產生很多不同程度的爭議話題。作為普通用戶,如果你只是關注這家公司的某個產品,例如:紅米機,你自然而然的認為他就是一家手機公司。也就第一感覺拿他當成一家普通的傳統手機廠商來看待,也就會潛意識的把他跟傳統的手機公司劃等號。也讓很多人看到小米比相同或者類似配置的一線或者二線品牌價格便宜很多,自然而然的認為小米一定在某種程度上偷工減料。甚至就直接認定小米的產品穩定性一定比不過一線二線品牌的產品。因為你已經先入為主的認為這家公司就是靠賣手機賺錢。又賣的這樣便宜,就直接否定了小米公司的產品。因為不是所有人都只看價格是否便宜來決定是否購買產品的。
另一種是把他看成互聯網公司。這種觀點個人比較認同,你如果站在這個角度看這家公司,很多質疑其實就更容易解釋了。也認為小米的側重點都更多的壓在這裡。說互聯網公司,其實更確切的應該是移動互聯網公司。大陸近幾年形成一種風氣,任何創業型互聯網公司多數都不靠賣產品賺錢,更多的都是某款產品免費使用,以達到建立用戶群的基礎為前提。比如360安全衛士,早期大陸知名的瑞星或者金山等大量殺毒軟體公司都是靠賣軟體賺錢,但是360的出現徹底打敗了上述兩家公司,依靠良好的體驗,優秀的產品免費提供用戶使用,以此擁有相當龐大的用戶全體,并慢慢從這個基礎上尋找各種商機,又比如:大陸不得不提的騰訊QQ,2000年左右QQ只是一款聊天軟體,初期的QQ就是免費使用,創業期的QQ每年其實都是賠錢在開發產品。也因為獲得了相當的用戶市場,誰能想到今天的騰訊簡直可以稱得上企鵝帝國?這兩家公司只是個小例子,他們和小米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都是靠做好一款軟體,并免費供應用戶來迅速擴大用戶市場并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才贏來今天在大陸的這種地位。而稍微有點常識的人應該都能意識到,今天的移動互聯網正在複製曾經的互聯網模式。只是他的發展速度比曾經的互聯網發展更快。小米公司的不同就是,在移動互聯網還在群雄割據時期努力建立自己以MIUI為主的生態圈,提前佈局正在高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由於小米公司4000多員工幾乎都擁有互聯網基因,軟件是強項,硬件本身其實是弱項。雷軍就通過外包形式來生產一款性價比極高可以搭載自己生態圈的硬件產品。自然而然重心是MIUI,就希望儘量在不賠錢的基礎上甚至能容忍微利的情況下低價賣一款MIUI的載體來擴大MIUI用戶量,提前佈局移動互聯網。其實如果把小米看成互聯網公司,相比曾經創業期幾乎都賠錢來製作產品的360和騰訊,小米能達到硬件+MIUI還能盈利已經擁有一個相當不錯的起點了。這才是小米被估值100億美元的原因。所以如果以第二種原因來看小米的產品,真的不能一概而論的以傳統思維認定“一分錢一分貨”了。因為如果想擴大用戶群,小米就一定會盡自己能力範圍內最大努力去完成自己的軟體或硬體體驗。

2,性價比!
這個也是一個相當大的爭議點,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表達的都只是自己隨心而論的一種觀點。尤其在手機性能嚴重過剩的今天,以安卓智能手機為例,更多的3C爱好者甚至普通用户,更多的都是在玩软体。自然很多实用主义者,在保证基本使用的实用主义条件下,不会太过在乎外观,品牌等其他非软体体验因素,对于很多人群来说,不玩什么大型游戏,软体本身满足自己需求就够的一部分人群,真的很难分辨价格差距那样大,但是对于他们需求来说,几乎没有太大区别,你跑的在快但是本身只用一些小软体。所以很多这种用户就会随性发表一些跟2万元旗舰机比的话题,遭到大量炮轟。从而够成BBS大量嘴炮。
但是对于个人来说,我觉得大多数深一层的用户都会认为,所谓性价比,并不是光价格低,而是因为在相同或者性能差异不大的硬件配置条件下,价格相对要低很多,当然也包含各种其他潜在因素。这种才是小米所谓的性价比。例:拿红米举例。以6589T,1GRAM,4G的ROM,5寸屏这种参数。1线品牌同配置价格不会低于1万,二线品牌多数也不会低于8000,白牌手机都可能高过这个价格。而相对低过这个价格的白牌机,很可能就偷工减料的去掉陀螺仪等其他并没有被用户所关注的部分减少成本来达到压低价格的目的,更别说不管今天的小米公司在你心目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公司,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软体维护到实体售后,小米这方面绝对要强过白牌机。但是小米公司由于到了今天的规模,拿各种核心芯片的议价能力绝对高于白牌机所以白牌机很多都难以低过小米機。這也是很多人追捧小米機性價比的原因所在。

3,MIUI是否系統?是否好用?
MIUI算不算系統個人認為一點都不重要。不可否定的是MIUI是建立在安卓基礎上,但絕不只是一款UI那樣簡單解釋可以說的通,因為MIUI已經在安卓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生態圈的雛形,相信用過MIUI的真正用戶都能發覺MIUI的好,(自然會因為審美觀不同等其他各種因素不排除少數用過MIUI的用戶比例認為MIUI很糟,也因為MIUI的更新頻率過於頻繁,不排除問題會多過萬年不更新系統的原生穩定,至於如何取捨只能仁者見仁了。)至少曾經的我是因為MIUI才關注到小米機,第二因素是因為超高的性價比才第一批就使用米1,米2寧可當小白鼠的用戶的!而不是單純的把性價比放在第一位的。我相信會有很多跟我相同想法的朋友因為這個原因才關注小米產品的。話說回來,或許很多人認為小米機越級比一些旗艦機種還不遜色的人,或許更多的原因是因為MIUI在某種人群中,已經超越一些1線大廠的系統體驗,才有超越很多人無法理解的所謂性價比因素吧。而這些人群,在硬件過剩的前提條件下,MIUI發揮的作用功不可沒。潛意識的越級攀比一些旗艦機種。我也希望那些并沒有使用過MIUI的用戶,深入體驗一下MIUI的魅力。而不要侷限於因為修改安卓桌布佈局,單純的認為MIUI只是抄襲APPLE的UI而忽略其他更多優秀體驗,順便說下,MIUI的很多實用功能,其實都是和大陸的一些優秀互聯網公司合作以更高的融合度融合在MIUI中的。而不是單純靠自家4000員工製作的。所以我認為小米這種幾乎從裡到位都依靠一些知名品牌來打造自家生態圈。其他單純只靠自己員工去製作無法達到這種軟體體驗高度。

4,飢餓營銷?產能不足?
這個話題不想討論,因為我覺得很多人把這個問題本末倒置了。是因果推因造成的結果,雖然本人隨著小米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但是同類性價比高的產品在如今的大市場環境中還是相對相當稀少。也經常想幫人買手機而無法苦惱而討厭這種形式,記得前陣子看帖子有句話說的很好,也許小米是為數不多因為買不到產品而被破口大駡的很慘的公司。試問,爲什麽會因為買不到小米產品而去破口大駡呢?究其原因還是回到性價比上面,而這個所謂的性價比是一種綜合因素產生的結果,包含MIUI,售後,同配置市面手機價格,等各種原因而在每個人心中產生的不同定義的性價比。因為市面上同類滿足你心目中需求價格又低于或者等於小米產品價格的產品簡直可以說是稀有品種。外加如今小米如日中天的關注度。甚至黃牛倒手加錢到5000都能出手的產品。(黃牛並非一定要是商家,甚至米粉米黑都可以通過搶訂單賣錢,而買他們訂單的很可能是覺得還有加價空間的商家黃牛購買進行二次倒賣)試問,市面上如果80%同類同配置品牌接受度都能跟小米相當,但是實體價格高3000還能賣出的,這種大環境無法改變,(現階段很難改變,因為迴歸第一條爭議說明,小米如果真心要佈局移動互聯網,又是減少渠道費和廣告費的情況下,硬件壓在一個單機利潤點很低的位置。讓那些傳統的單純靠手機賺利潤的企業如何下定決心跟隨?)這種情況下,小米的互聯網銷售,對於很多抱著反正搶購訂單不要錢,搶到還能賣錢的米粉 米黑 黃牛來說。這根本不是搶手機,而是不需要自己付出一分錢動動手每週用5分鐘就能賺到錢的方式,根本就是搶錢,如果手機需求不飽和,傳統廠商無法跟隨的情況下,這種環境下,你生產多少部手機才能達到供大於求的地步?本末倒置的以果推因當然就認定這個是飢餓營銷而不是產能不足!順便提一句,我是2011年第一批M1搶購用戶,當時就是開放購買,因為當時知名度向當地,應該是超預期,很短時間內就超過30萬預購,所以官方才緊急終止購買,用了3個月,我記得10月20日開始發貨到12月25日左右才發夠30萬部。當時我25957的預約號,每天才1000臺的發貨量。11月17日才收到我25957排名的貨。再看看今天,成立才3年多的小米,全年1800多萬部手機。而大陸老牌廠商華為13年銷量才5000多萬部。如果單純認為小米是故意飢餓營銷來刻意製造話題,個人認為這個有違佈局移動互聯網初衷,有違擴大自家MIUI用戶量的野心。至少個人認為這種邏輯不符合一家企業的戰略目標。(本身員工都是軟體工程師,沒有任何製造能力,都是靠代工,核心硬件都是購買高通,MTK,閃存或者富士康代工之類。反正都是別人的東西,為何不多賣一台是一台?就靠一個維持市場熱度,營銷模式能夠解釋的通?爲了營銷和製造熱度刻意能賣而不產故意限量不去賺錢?這種商家圖什麽?如果質疑小米銷量,認為都是虛假數字!只是爲了提高關注度。(我是否可以理解為,又不想多賣手機,就為了製造話題營銷,特意壓低產能,虛假宣傳銷售數字讓大陸稅務多收小米公司的錢?也就是營銷目的就是製造話題而壓低產能,這種飢餓營銷是否很矛盾)

個人總結:我相信小米正在佈局移動互聯網,而互聯網公司最在乎的是用戶和未來用戶發展前景,因為未來可能會帶給小米巨大的利潤成為可能。而互聯網發展用戶的前提必須是產品的體驗,必須能吸引用戶才能真正達到擴大用戶量的目的,所以我相信,小米是一家很有誠意認真做產品的公司。當然,因為MIUI才是小米未來的重中之重,生產製造都可以靠代工,核心零件都可以和傳統合作,但是唯一致命的是,這樣一家互聯網公司,尤其今天手機外觀同質化嚴重的時期,手機工業設計肯定是小米公司自行研發設計的,跟傳統行業比這個才是最大的軟肋,工業設計如果出現嚴重BUG,很可能會造成相當嚴重的後果,所以我認為在這個短板上,小米不敢越線,造型設計今後也只能中規中矩來避免批量BUG的出現。

說這樣多,只是希望讓更多剛開始關注小米產品還有疑慮的用戶,多些個人見解的參考!說的未必對,但至少是我所理解的!如有用語冒犯,希望見諒了。!
2014-01-25 22:21 發佈
龍魂戰皇 wrote:
隨著小米產品在臺灣的...(恕刪)


不懂的是
你為何要解這個惑?

它是惑嗎?
還是只有你自己疑惑?

你真的了解小米的意圖?
除非你是小米的核心成員
不然
這只不過是你「一己的理解」
有權威性嗎?

若你不是核心成員
你何德何能可以來解這個惑!

這麼長的文
真的有「幫助」嗎?

我真的不懂!

樓主的總結部份,雷軍在某些專訪時有提到
小米想賺的是手機上軟體應用的這一塊,並不在乎硬體的利潤
(大概是看到apple 軟體部份賺很大,想copy他的模式)

樓主每篇發文都在推薦小米的相關產品...
還能說什麼嗎!!

這類的廣告文還不夠多嗎??
能跟三星的寫手比噁心的,就是小米了~~
說句難聽的

紅米機...就是同價格中..CP值最高的手機而己

至於其它的解釋.公司運作策略...

對台灣人來說、都是多餘的

PS:
我為何使用紅米機的原因.
是摔壞的HTC維修費比紅米機貴.又回不去使用智障手機.
就醬...別太神話使用者!!
我想從來沒人會去否認紅米是CP值很高的手機
只是前些日子 許多使用者入手後便開始在網路上酸其它品牌的手機 而且一個酸的比一個誇張
加上整個版幾乎被紅米給攻佔

要人不反感都難吧
尤其他copy的飢餓行銷(比apple 有過之而無不及,更令人反感,東施效顰?)
把消費者當乞丐耍?
小心適得其反
xxxxxxxxxxxxxxxx
dgg wrote:
不懂的是你為何要解這...(恕刪)


+1


小米廣告文無誤!

走了一個三星,又來了一個小米

你不累,我都還嫌煩!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