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顯外觀最不一樣的就是螢幕及鏡頭的配置我就不多說了,機身背蓋的處理我覺得挺美的!



而我想最常用的部分無非是指紋辨識,P20Pro的指紋辨識真的比起Mate10Pro來得好,Mate10Pro很容易因為手指濕或油不好辨識,甚至會導致擦拭後造成刮花可能,雖然不會讓使用上會有太大阻擾,但就外觀上實在是有些心痛;P20Pro用了兩周下來相似狀況下鮮少發生,P20Pro連刻意沾濕解鎖機率也較Mate10Pro沾濕高很多;前置指紋充當導覽鍵不錯,但這跟Mate10相仿就不多說,只能說前置後置喜好見仁見智?我個人還是比較憧憬MateRS那種置入在螢幕下的指紋辨識啊!至於臉部辨識之後陸續都會為舊旗艦帶來升級,我本身聽太多臉部辨識的不便,就連個測試都不想測了,臉部辨識又不像iPhone X是3D辨識,且即便是iPhone X辨識的也是不比指紋辨識的安全。

好笑的是,有人甚至為了不讓家人解鎖,不惜扮鬼臉加入生物臉部辨識資訊,每每解鎖都要來個經典鬼臉才能解開呢!
取自《BB Time第126期》:https://youtu.be/gXeh9WGx_PU

外放喇叭的部分,以往Mate10Pro在音量調節1~4段上極低音沒甚麼優化,直到5~最大聲退一段才是音質有感提升的片段,但最大聲是會頻移到高頻有些走音的情形,有些可惜;P20Pro則是沒有這問題的,且音量等級很實際,不會有中間忽然變化落差太大的感覺!
然而自Mate10Pro以來,電量其實就很夠日常使用,會有人認為既然已經這麼省電,為何還會需要行動電源呢?我的見解是,即便再怎麼省電的裝置,沒有每天睡前充電的習慣,加上裝置每次的使用耗電程度的不一,每天或說每周期需要充電的時間長度都不等。就像是我之前曾戴過的智慧裝置Microsoft Band、Microsoft Band 2及Acer Leap Ware,都有著不同的續航,加上使用的習慣真的都會有不同的充電週期,搭個行動電源是最適合不過的,尤其是能夠匹配裝置的原廠行動電源!
這是我最喜歡的原廠雙向超級快充(Super Charge Protocol, 4.5V/5A, 22.5W, 10000mAh)的行動電源阿銀(AP09S【官方表示這是白色】):



實際充電以Mate10Pro而言,AP09S可為Mate10Pro從20%充至100%兩次,時間大概1hr15min,反向充行動電源的時間我就沒特意去計數過,但大概落在3~4小時絕對比以前的行動電源好太多!超級快充充電時其中一顆燈會是綠色恆亮:

---------------------開箱甚麼的就免了---------------------
那麼緊接著我們就來討論下,我以往Mate10Pro升級成P20Pro有著甚麼攝影體驗上的差異,雖然沒能同時保有兩台做評測,還是希望大家看看當前P20Pro(.107版本)在攝影上有甚麼優缺點囉!
1. 先說說對焦的部分P20Pro手動對焦修正相較Mate10Pro當前台版好很多(詳細影片範例可以私我,且絕非個案,是以往華為手機的通病),Mate10Pro日間夜間拍攝大景的對焦準焦機率低,你們沒看錯,日間也是會有偶然的失焦!然而P20Pro追蹤對焦卻又不如Mate10Pro的好用,P20Pro的4D追蹤目前只能是預測高速移動主體或追蹤佔螢幕比例較大者,而不像Mate10Pro的追蹤對焦可以自行觸控選擇要追蹤的物體?
2. P20Pro的10MP自動拍攝的高動態範圍高,自動拍攝只要刻意讓畫面亮度對比很高的機率就會觸發「正在提高相片清晰度…請握穩裝置」,這以往華為的手機都有,不過P20Pro或許是有Light Fusion合併像素提升單位像素面積大小的關係,40MP跟10MP有顯著的差異,動態範圍10MP好非常多,就連之前用Mate10Pro拍夕陽都沒有這樣般的效果。而且,P20Pro自動的提高清晰度,甚至有時會比同樣測光點下的HDR模式好很多!當然,偏昏暗的環境可以嘗試調整鮮豔色彩模式、夜間拍攝或甚至架上腳架用專業模式慢慢調適去拍攝,要不這自動模式在夜間上的色彩是相當慘淡的,且這種提高清晰度的方式並不會校正畫面的晃動,也不像HDR及夜間拍攝是多幀合成,畫面中一旦有相對運動則成像上會自然保有運動軌跡而非像夜間手持拍攝會拍攝到不連續的畫面。然而,可惜的是,當前並不是張張自動模式日拍都能保有一定水準動態範圍的模式,光是不穩定這點就足以讓我每個畫面都駐足停下拍個四次試試測光點更別提還有不同模式的差異了,但其實這樣也不算壞事!很多場景也都能透過夜間手持拍攝來補拍。而這邊值得一提的是,專業模式開了RAW的話就不會觸發這種提高清晰度的演算方式,畢竟成像會都是由RAW轉JPG而來,此時的10MP也比較偏向Nokia以往PureView的事後合成像素從40M經縮成10MP,就有點別於上頭提到的Light Fusion比較傾向是拍攝前的改變像素排列囉!
P20Pro 觸發提升清晰度差異
3. 40MP也有一定的細節,只是畢竟感光元件擠了高畫素雜訊會偏多,畢竟1/1.7x"也沒相較他款手機大到哪裡去?這跟單位像素面積大小有一定關係,當然還有捕捉畫面的處理等等,這都無從談起,只能以官方的片面說詞及實際結果去推測。加上目前主焦點似乎都在夜間手持拍攝上,官方也有釋出一定的解釋,但就是沒在Light Fusion合成像素著墨太多?40MP也是會觸發「提高清晰度」,但就縮圖的動態範圍跟細節而言可能遠不比10MP經提高清晰度的樣張了。另外,特定演算所直出的樣張,似乎會在標題裡做些文字說明,目前看來是rhdr的都係主鏡頭經過「提升解析度」而得的高動態範圍樣張,其他還在統計觀察命名邏輯中。
40MP 提升清晰度

10MP 提升清晰度

10MP 提升清晰度

4. P20Pro的3x切換長焦鏡頭部分先講缺點,就是觸發的條件不穩,但勢必是要有足夠光線,感覺是不太能強制開啟的,不能開啟的狀態就是都由主鏡頭裁切。甚至,有時候光源不足情況下,會由主鏡頭顯示即時畫面,實際成像會是由長焦所攝。還有,長焦對焦能力相較有些偏差?優點的話,值得一提的是此長焦鏡有實質的OIS光學防手震,從主鏡頭切換到長焦鏡會很有感(即便當初拆解手機有些人認為三個鏡頭都有OIS),而且還可以在以下模式套用:大光圈、HDR、縮時,更重要的是他竟然能錄製4K影片(?),靜態照是3648x2736然而動態影片確實是3840x2160,雖然上傳到Youtube仍是只到1080P而已,不太知道為什麼,待二次測試…
羅東運動公園松鼠 P20Pro 長焦4K影片
10x變焦 等效270mm

我們這邊也來看看國外使用者是怎麼看P20Pro的以上差異共識:
AndroidAuthority
5. 我喜歡用光影塗鴉模式拍閃電及車軌,其原理跟單眼M43大廠Olympus的Live Composite很像,甚至有一晚還能捕捉遠處的閃電之餘還能順便拉出星軌!在以往我使用Mate10Pro的情形上,開啟光影塗鴉模式是相較P20Pro來得亮,暗處的亮度平衡的很好但車軌會過曝,但即便車軌容易過曝換個層面想,差不多的細節程度越是能拉亮畫面可外掛ND的彈性較足,且Mate10Pro在這模式中測光點是有實質差異的;P20Pro的光影塗鴉可惜的是會重新掃視畫面,整體會幾乎跟光軌(車水馬龍)模式一樣偏暗,但其實仍比光軌模式好,即便測光鎖住仍重新掃視畫面重新評估又是以抑制在極低亮度去拍攝,也就是測光點不同沒有差異。至於想要進階的拍攝夜景尤其是想要有閃電及車軌的話,可以嘗試多模式疊圖,光影塗鴉和夜間拍攝模式,或者再贈添幾張RAW修改後的也不錯!只是在多模式疊圖之前,記得腳架要維持穩定,畫面不能偏差太大,且光影塗鴉畫面是預設(無法更改)一定會翻轉的,頂多多個內建相簿編輯的步驟再將畫面翻轉回來即可。
Mate10Pro(夜間拍攝模式+光影塗鴉模式)

6. 夜間拍攝模式相較以往旗艦款偏舊版本,P20Pro的手持測光點有差異,不像以往都一律會重新掃視畫面亮度,P20Pro手持時則是快速進入疊圖;架上腳架後仍與以往舊旗艦款相似,捕捉畫面及處理的整體時間相較手持較久,通常會比手持的動態範圍更好些!然而每款旗艦的夜間拍攝也有差異,畫素及銳利度有差之外,還有自動判定的色溫差異等等,喜好也是見仁見智!
P20Pro 手持4秒夜間拍攝
宜蘭縣史館-1

宜蘭縣史館-2

7. 色彩模式,P20Pro在拍夕陽時不建議將鮮豔模式開啟,因為逆光狀態下只會徒增畫面的對比,色彩會變慘淡,或許有人好這味我們就不探討這個。昏暗偏暗的環境覺得畫面偏淡時,我才會特意開啟鮮豔模式或AI攝影大師去比對看看。
8. 超級慢動作960fps的確是補插法來的,應該就是480fps?特定狀態下破綻許多,就像有些大光圈或人像模式的破綻那樣局部處理妥當局部露出馬腳。
9. 大光圈模式及人像模式P20Pro比起Mate10Pro舊版好太多,Mate10Pro在剛發布時相較以往舊旗艦本沒甚麼進步可言,雖然現在也有陸版用戶發現除了更新為Mate10Pro帶來的夜間手持拍攝外大光圈也有改善?然而P20Pro是確確實實追上當前他牌旗艦,說超前也為過,已有相當的水準了,但仍不能說完全沒有破綻,其實有試過的人還是會發現問題還是不少。
礙於部分結論都是跟朋友討論出來的共識以及家人隱私照,就不分享實際樣張了!
【Mate10Pro精選】
羅東羅莊櫻花步道(夜間拍攝模式xVSCO):

老梅綠石槽(拍攝注意事項請參考內部說明) (柔水模式xVSCO):

三星田心橋落羽松(夜間拍攝模式xVSCO):

大洲國小 櫻花盛滿(DNGxLr)

大洲國小 櫻之瓣(DNGxLr)

【P20Pro直出精選(?)】
羅東北成 中東沙威瑪(早餐):

嗷嗷待哺的小小合唱團 (5x無損變焦 等效焦距134mm):

小礁溪 豆娘(5x無損變焦 等效焦距134mm):

羅東運動公園一隅 鳳凰木(自動10MP, 提升清晰度)

羅東運動公園一隅 ↑鳳凰木注意(3x長焦 等效83mm)

羅運白蓮花(自動10MP, 提升清晰度)

蘇花公路避車道 東澳粉鳥林(自動10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