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傳LEICA加持的黑白鏡頭有一定實力,試拍下果然不錯:
下圖為澳門水坑尾,位處澳門中心地帶,先試一張黑白照。

給我的感覺是黑白分明,真的,有朋友是Mate 10用家,他說華為的白色很白,我用我原來的手機做過對比,他說得有道理。
徐徐的走至葡萄牙駐澳門大使館,今天有個任務,要為家人取護照,看見清清的草地:

對焦一剎那手機的人工智能已自動確認到我在拍攝草地,然後瞬間看到畫面上的綠草自動調校得更翠綠。
之後一直隨意拍攝一些建築物,我覺得跟其他手機的相片沒有太大分別,直至以『夜景模式』拍了這一幅:

看Play back那一刻我是“嘩”一聲的叫起來,因為我未試過以手機可以拍到低光,再說我尚要在沒有使用腳架的情況下要曝光4秒。
此時澳門塔石廣場正舉行《塔石藝墟》,邀請了來自本地,香港,台灣,中國內地,馬來西亞,韓國等不同地區藝術家來澳設展位。
相片下方的暖色調跟天空的冷色對比,拍出當晚滿意的一幅。
舞台有來自香港的樂隊表演,也不忘拍一張:

依然是用『夜景模式』拍攝,不用腳架,手持已可以保持這種穩定畫面。
來一張橙色的晚空:

這種顏色很有趣,其實是來自幾公里外的賭場射燈的反映,而效果則是現場接近肉眼所見的效果。
當日我共帶了三台手機,其他兩台都拍不出這個天色,只能拍出黑色一片。
再拍一下附近的青少年展藝館,這裡定期有澳門青年藝術家的作品,有些還是小小年紀的中學生呢。

繼續是『夜景模式』,4秒手持曝光,左方超暗的梯級也被高度還原,感覺很好玩,拍了一張又一張。
第二天中午自助餐的相片是由九歲女兒拍攝,當然是她拍的,我吃自助餐從來沒心情將食物排得整齊:

當時我們在路氹金沙城《盛宴》吃自助午餐,我跟女兒說:『這手機會顯示你正在拍攝的東西種類,要試試嗎?』,她用手機對著碟子,手機馬上顯示出“食物”兩字,而之前我在家中厨房找來一個椰青,它也能顯示出這是“食物”而AI自動調校出最佳拍攝設定,我覺得很有趣。特別一提,試機這兩天之中,我手機並沒有插入sim卡,因為我只想純粹地試它的手機拍攝功能。
究竟它可以辨別幾多種主題呢?我沒有深究,但暫時除食物之外,也有試過人,貓,狗,它都可辨別出。
晚上回到塔石藝墟買藝術品,順道參觀附近的塔石藝文館,正舉行《今日瑞士設計展》,頓時以為自己正處身歐洲:

低光下連雜訊都不多,三鏡頭的威力相當強悍。
另外我常常勸喻喜愛拍攝的朋友戒煙,吸煙的人手持拍攝會有點手震,最佳的防震也幫不了多少。
步行回家途中路經澳門另一名勝盧廉若公園,已是晚上九時多,原來尚未休息還有蘭花展,馬上進園觀賞,說實話蘭花不太好看,佈置與公園原景格格不入,但公園其他景色絕對值得遊覽,步行至《人壽亭》,旁邊掛住一彎小月亮,便試試無損變焦拍攝:

雜訊仍不算明顯,也沒有嚴重起格問題,而且Leica認証的鏡頭拍攝舊物有著獨特的氣氛。
最後來一張盧廉若公園的湖景照,而後方的現代高建築物是澳門著名學府培正中學:

這相片是站在湖邊石上拍的,拍的時候老是生怕會失足掉落湖,故此有點手震,但4秒手持曝光仍是看不出問題。
用後感:之前看過報導已不懷疑P20 Pro的專業性,但做定心理準備都仍然有驚喜,很配服人工智能的運算能力完全預測到用家的需要,有很多實用的AI模式,減省了很多修圖的時間,甚至連選擇模式的工作也省不少,特別適合不想麻煩的人,及旅遊人士,我會期望它將來的升級版再加入一個廣角鏡頭,便最無懈可擊了。
希望大家喜歡這篇文章,也喜歡這小小的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