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華為的Mate 10、Mate 10 Pro,有很多值得一試的地方,包括性能、相機、電力、加入智慧系統的EMUI8、PC模式、連線、音效..等,真要寫起來一定會是落落長一篇,為了不要讀到有壓力,我們分開來發文吧,首先是相機(試拍的是Mate 10 Pro)。
華為自從和徠卡聯手打造相機、導入黑白雙鏡頭之後,一下子吸引很多關注,實力也有突破,Mate 10 Pro算來是華為跟徠卡第四支合作作品,延續黑白/ 彩色雙鏡提升細節外,也加入機器學習辨識及大光圈,看來還是蠻有梗的,Mate 10 Pro在DxOMark測試得到97分,也算在領先群裡,但新加入的規格,對實際拍照有什麼幫助,符不符合期待,我們還是來看看吧。
先整理一下它的相機規格。

*拍攝4K或60fps影片時無法啟用防手震
內建的拍照模式。

其中專業模式可以手動調整測光、ISO(50~3200)、快門速度(30s~1/4000s)、EV(正負4)、對焦方式、白平衡(可調數值),且可拍攝RAW檔,算是設定項目很完整,範圍也很大的專業模式。

內建的設定項目。

▌相機的新配備

大光圈、AI智慧場景辨識、四合一混合對焦是這次強調的新規格,而一直有的徠卡SUMMILUX-H雙鏡頭(帶來2倍變焦、人像模式、黑白照片)、OIS、夜景、流光...等,也延續到Mate 10 Pro上。
~大光圈
這次Mate 10 Pro兩顆鏡頭都有f1.6大光圈,大光圈有大進光量,讓低光拍照時有更好的亮度,加上彩色鏡有OIS,兩項因素都可降低ISO,加上軟體處理的話畫面就會更乾淨,這個優勢相信大家很清楚。
另外在雙鏡頭上,進光量大,也可以讓相機在光線稍暗的地方抓距離時更準確,就較能做出自然精準的虛化效果。在發表會時華為說這是手機上最大的光圈,到目前為止還是,但不是唯一,LG的V30+也是。

~智慧辨識
再者,導入AI場景辨識讓自動模式可以依照拍攝「主題」做適配。
要辨識場景,最主要目的就是讓相機自動調整出一個最適合的拍攝設定。
把主題特別框起來,是因為這就是它的特色所在,一般相機的場景辨識,大多是就現場光源、亮度、物體是否有動態、是否有人物、是否手持...等來判斷拍攝場景,更精確的可能廠商會有個海量照片資料庫,讓軟體有更多判斷依據。
Mate 10 Pro的AI場景也是有海量照片資料庫,但這資料庫是幫助軟體機器學習,辨識畫面裡是什麼物體,知道是什麼物體,再配合原有就會參考的環境光線...等,就能知道應該自動做出怎樣的設定,讓照片正確漂亮,Mate 10 Pro可以自動辨識出藍天、植物、食物、文件、狗、貓、夕陽、人物...等13種場景,辨識後在右下角有個icon顯示,而且辨識速度很快。(但似乎對著照片或螢幕也能辨識就是了

- 食物
- 天空
- 文件
- 貓
- 夕陽
- 夜景
- 植物
- 舞台
如果照片裡有兩種東西,比方人狗一起,或狗貓一起,試了一下,有人的話會以人為優先,狗貓一起的話,似乎就是看誰面積比大,就以誰為主。


利用機器學習自動辨識照片這件事,我們已經在Google相簿上體會過了,現在運用到拍照辨識上,應該也是以後的趨勢。
雖是透過機器學習,但Mate 10 Pro的場景辨識,是在裝置內做的,不必連線,速度也較快,這要歸功於Kirin 970及搭配的AI晶片,每分鐘可以處理超過2000張照片,速度快、不用連線,也讓裝置在做辨識時會比較省電(雖然完全不做辨識可能更省電...

試拍這段時間,覺得它的辨識快且準,能力沒有問題,但大家比較想知道的應該是,辨識後套用的參數,有比較漂亮嗎?這我們後面看照片時統一來看。
~對焦速度
Mate 10 Pro在一般拍照時用上了相位、雷射及連續自動...等幾種混合對焦方式,得到的就是更快的對焦速度。其實現在手機對焦都很快了,重要的是低光時對焦還快不快。
這裡我們小小測試一下。
這裡測試了三種亮度,一般蠻亮的室內、昏黃的燈光以及只有門外餘光照明的低光。昏黃燈光下的對焦速度很不錯,低光變慢但還可接受。不過若有設定自動閃光燈,對焦時燈會亮起輔助,讓手機在很低光的情況下也能有正常的對焦速度。
▌總之試拍
【夜間、低光】
先來試試低光拍照,這裡有一些正常的夜間照,也有周圍只有路燈,以及非常低光的場景。
這組是常拍的夜景類型,在街景的的燈光下,人物跟樹上的燈飾還能一顆顆的,不糊在一起,算是不錯的,若搭配HDR模式,看來有加強銳利度。
街頭上的聖誕燈飾都出來了,這一個月大家應該都會拍到這樣的夜景。拍攝時Mate 10 Pro偵測為舞台場景,加上我選了鮮豔色調,所以看來很喜慶。

自動鮮豔:1/30s f1.6 ISO160
這張是自動模式/ 偵測到夜間場景的照片,我選了鮮豔模式,所以色調比較飽和。
放大看遠處燈光處那個市集有小驚到。一般看到手機在這低光,同時又拍遠處的狀況下,樹葉通常是糊的,人或是小物看來也會顆粒顆粒的,但這張的細節很不錯,最遠處小米廣告招牌上的字也沒有被顆粒淹沒,就手機拍夜間來說,這樣的清晰度比一般要好很多。

自動鮮豔:1/20s f1.6 ISO500
再跑到更暗的地方,這也是自動偵測到夜間場景/ 鮮豔模式。
狀況跟上一張一樣,樹葉、告示牌上的小字、石柱、樹皮...等細節還看得出來,ISO800可是躁點顆粒感都不重,另外這張快門1/5秒手持拍...嗯,看來OIS有發揮效果。

自動鮮豔:1/5s f1.6 ISO800
這張場景又更暗了,拍的時候快晚上9點,公園湖邊的路燈比上一張更少,而且當時下著毛毛雨,簡直淒風苦雨

這是自動/ 夜間場景/ 鮮豔模式拍的,這有上腳架,沒點擊測光,完全讓它自動對焦測光。
在ISO1250的狀況下,亮部暗部的躁點都處理得很乾淨啊~

自動鮮豔:1/17s f1.6 ISO1250
為什麼帶腳架去呢?
因為我想拍大湖公園代表標的物的夜景,我想試試看能不能拍到像Flickr上這樣,湖面上有五顏六色倒影,很漂亮的湖景,星芒我是不指望啦,但至少希望橋體跟倒影都能拍到(畢竟兩者亮度有差)。
所以我上了腳架,手動選擇「夜間拍攝」來拍。華為的夜間拍攝是會長曝個10幾20秒(看環境亮度),並拍攝多張來合成的模式,選擇這模式時,還是可以手動調ISO跟快門速度。

於是拍到了這樣的照片,一倍兩倍都拍了,其實當時正在飄雨,我不知道在這麼長的快門下對照片會不會有影響,但總之成果是這樣。倒影有拍到,感動~雖然畫質要對比單眼當然不銳利,但就手機來說也實屬不易了(覺得既然軟體都可以算出散景了,希望以後也可以算出星芒...)
這照片事後編輯裁一下,調一下對比其實會更漂亮。
Mate 10 Pro的這個夜間拍攝模式,個人覺得很適合拍大樓,因為可以把點點燈光都勾勒出來,夜景感覺會很立體,另外也發現如果當時沒帶腳架,可以手動開HDR拍效果也不錯。這是拍南港軟體園區的大樓,感覺像拍到東京汐留一角啊。
【逆光、亮度反差大】
這也屬於一種困難場景,尤其遇到人逆光時,這裡也有Mate 10 Pro的一系列試拍。
所以先來看逆光人像。
我想這照片不說,大家第一時間可能不會想到這是逆光下拍的吧(注意到媽豆背對後面的窗戶),因為背景跟人都很清楚,窗外沒有曝成一片,就修正反差、保留清晰度、美顏效果來說,都算蠻成功的。
拍攝這張時並沒有特地選擇HDR,而是自動偵測出人像的效果,且開了美顏跟散景效果。

逆光人像:1/267s f1.6 ISO50
前鏡頭在逆光自拍時一樣有不錯的補正效果,臉跟背景亮度都有出來,身上的細節也有保留,逆光在Mate 10 Pro上看來不會是個罩門,但前鏡頭沒有自動對焦。

逆光自拍:1/114s f2.0 ISO50
正對著夕陽,對手機來說也不太容易拍得好,因為太陽很容易曝成一球,亮白的部分太多,天空的漸層深淺就沒那麼好看。拍這張時有自動偵測出是夕陽場景,演色看來不錯,加了HDR後天色的漸層有點小不同了。
這是一般很常拍的風景照類型,比較一下自動跟特地開啟HDR,效果蠻強的,屋簷下的細節更清楚了,除了調反差,似乎也加了銳利度,如果喜歡銳利一點的畫質,倒是可以HDR來拍。
這是另一個類似的例子,HDR後明顯加強的暗部的亮度,細節看來也較銳利。
【拍人像】
這組就沒有特地逆光了,就正常光線下拍,有開美顏跟寬光圈散景,美顏比較自然了,散景的話有的場景還是會一點點吃到皮膚,沒有百分之百準確,不過虛化得還蠻自然的。
【一般場景】
這部分就是自動模式下拍一般的戶外、室內場景了,大部分是選鮮豔,大家可以看看色調跟細節。點擊可看原圖。
- HDR:1/1362s f1.6 ISO50
- HDR:1/1399s f1.6 ISO50
- 1/2427s f1.6 ISO50
- HDR:1/1869s f1.6 ISO50
- 1/60s f1.6 ISO50
- 1/1374s f1.6 ISO50
▌與沒AI的P10 plus比較
一直在說Mate 10 Pro有AI場景辨識,能自動設定最好的參數,那跟沒有AI真的有差嗎?手邊最接近華為相機特色,而且沒有AI的,就是自家的P10 plus了,儘管光圈並不一樣大,不過還是簡單比較一下。點擊都可看大圖。
【低光組】:這些Mate 10 Pro都有偵測到是夜景。
【其他場景】:Mate 10 Pro有辨識出植物跟食物。
【人像】
就算沒放大看, 應該也可以看出色調、亮度的自然程度不一樣,放大看也會發現細節銳利度也有不同,不管是調校或大光圈,看來是有效果的。
錄影
Mate 10 Pro最大可以錄4K影片,也有1080p/ 60fps的選項,錄製時可以立體聲收音,不過只有在1080p/ 30fps以下的畫質才能有防手震,4K及60fps時就無法搭配。
不過錄影時可以搭配美顏跟寬光圈散景,這倒是比較特別的。

這裡錄了分別錄了4K及一般30fps的1080p影片,都有立體聲收音,除了看畫質,也可以看看錄影防手震的效果,自己是覺得還不是很自然,看得到一點點修正時的果凍感,但收音是有方向感的。
- Mate 10 Pro-4K手持錄影
- Mate 10 Pro-1080p錄影+防手震
沒能在時間裡測到的可能是低光時拍一個正在動的人吧...(比方發表會裡舉例的,拍Pub裡的歌手這種)
比較照片裡看來,Mate 10 Pro與同門的P10 plus相比,畫質、細節、銳利度、HDR..等有很大的提升,尤其是低光照能有銳利度跟細節,這在手機拍照裡來說還是一個很難的課題,不管是因為大光圈,或是AI場景偵測,總之Mate 10 Pro有做到,是有點小訝異到,這可能會稍微改變以後看照片的標準吧。
拍人像加上美顏跟散景,依舊有唯美的感覺,不過程度有比較自然了,不會柔到假假的。
相機功能上要補齊的應該就是錄影了吧,Mate 10 Pro在錄影上沒有特別加強的地方,比方防手震、畫質...等,聽聞Google的Pixel 2就用了機器學習來提升防手震的效果,如果AI會是華為手機未來的重點,那看來可運用、需要運用的地方還多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