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華為回覆“跑分作假”問題,這只是“基本操作”?

aa0930360 wrote:
什麼樣的 全速運作
可以不受溫度和功耗影響

運作優化過的APP達到較好的性能
算是作弊嗎


我所謂的不受影響
是指他的極限被放寬
當然不是無上限

手機廠商不是一昧追求性能就好
你還必須要達成發熱跟功耗的平衡
不然容易被戲稱暖暖包或是必須掛尿袋
所以通常在物理極限至前
就會提早降頻、關核
達到降溫或是減少耗電

我前面提過了
所謂的作弊就是單一性的優化(其他app都不能用)
如果華為開放所謂的性能模式
那當然沒問題
用戶自己願意用溫度和電池去換極限性能
那是用戶的選擇
但是現階段至少用戶是沒有這個選擇

跑分應該是反映真實用戶使用
如果用戶實際上不能使用這些性能
只能在跑分上看到,這當然就是作弊
是ChiNa品牌不意外呀,反倒是世三電話品牌都要造假很意外。

AMDer wrote:
20年前 3DMark 就已經是全球公認的3D Graphic benchmark權威了, 對有在玩PC的人是常識...(恕刪)


我從事PC相關工作超過30年
3DMark的權威性,這點我沒有意見

我意見的部分
是如何訂 優化 作弊 的標準

如果用萬年不變的考題 (測試方式)
被人考出到高分
說人作弊前
不定時變更考題 考法
不是更能得出評比成績嗎

快速變動的數位世界....權威 到底是什麼
如果跟現實使用脫節那還能叫最佳化嗎?

今天3Dmark已經講的很白了,華為是透過辨識app名稱,以及覆蓋電力設定的方式去短期針對性的跑分,而非視實際工作負載需求而去調整性能輸出(不然3Dmark使用內部測試版時不會出現落差才對)

如果這不叫作弊,那當年NV也作過的同樣的事,就不會被媒體轟爆了
aa0930360 wrote:
我從事PC相關工作...(恕刪)


我手機SW RD

基本上就是看手段, 但廣義來說, 就是所有裝置的設定/使用情境要一樣, 不然就會被歸為作弊


ex :

以前MB廠送測一些超頻網站時(ex : tom's hardware), 大家的FSB都會偷超一點, 例如從FSB=100超到101或102, 所以CPU/DRAM clock自然就高了一點, 測試成績就高了...

所以後來多數網站都會先用CPU-Z之類的工具, 先把大家的FSB都測出來, 再來開始跑測試軟體, 還有些網站比較認真的, 會去MB的BIOS中, 盡力把所有MB的FSB調到非常接近再開始測試 (所有裝置的設定/使用情境要一樣)

假如華為手機在跑3d mark時, 會去改變手機設定, 讓手機處於 "效能全開模式" (ex : developer options中的效能最大化模式), 但其他手機仍處於 "一般使用模式/省電模式", 那就會被歸類為作弊

那假如所有手機, 全部都進去 developer options中開啟效能最大化模式, 再來全部一起測, 就不是作弊, 如同上例講的 : 盡力把所有MB的FSB調到非常接近再開始測試
中國手機、品質跟誠信都不能信

eclair_lave wrote:
...華為是透過辨識app名稱...(恕刪)


我先承認我沒有仔細閱讀內容只憑標題就隨便提出看法
是非常錯誤與莽撞的行為

如果用 辨識名稱 改變執行模式 取得成績
而不是針對APP的運作環境
調整執行模式來取得分數

只能說太投機了 這樣算作弊

AMDer wrote:
所有裝置的設定/使用情境要一樣, 不然就會被歸為作弊...(恕刪)


這個我比較有意見
設定 環境 的標準 可以由我制定嗎
還是要由 美國人 韓國人來制定

前幾天有消息
微軟考慮使用華為新開發的AI芯片技術 .(微軟一直以來都是跟NVIDIA合作AI技術)
馬上就爆出 測試作弊的消息

不由得會讓人聯想
這根本就是刻意的操作
(大型顯卡廠 圖形顯示效能測試平台 彼此之間是什麼關係 ??? )

aa0930360 wrote:
這個我比較有意見
設定 環境 的標準 可以由我制定嗎
還是要由 美國人 韓國人來制定

假如你是這個跑分APP的設計者,當然由你制定。
不過3D MARK算是非常老牌的測試軟體了,
我不認為他會犯下什麼誇張的錯誤

aa0930360 wrote:
前幾天有消息
微軟考慮使用華為新開發的AI芯片技術 .(微軟一直以來都是跟NVIDIA合作AI技術)
馬上就爆出 測試作弊的消息

這是兩回事,因為NV也被3D MARK抓過相同行為.
他去爆這個對她沒好處,
因為人家就會拿他當例子說,以前NV也是這樣作弊被3DMARK抓包。
aa0930360 wrote:
不由得會讓人聯想
這根本就是刻意的操作
(大型顯卡廠 圖形顯示效能測試平台 彼此之間是什麼關係 ??? )

我完全不會有任何這樣的聯想。
這也能變成陰謀輪?

事情並沒有這麼複雜吧?

測試基準是公開,如果你不滿意或覺得測試與實際應用脫節,那該做的事是去主動與測試軟體商洽談討論,或甚至可以不參加並申明該測試軟體與現實應用脫節,所以不願意或不認同這個軟體(過去就有硬體廠商這麼做過)

但華為並沒有,它的做法是弄了個不公開的白名單,然後針對了這個測試軟體特別放寬(或類似的做法)了電力限制或者甚至溫控限制

於是使用者完全不明白這個特別模式到底會在那些軟體上產生作用,又溫控與電力消耗上的變化差異也不清楚,沒有任何選擇.控制權或機制上的說明

這不是什麼測試基準誰說的算的問題,而是華為什麼都不告訴你也不公開它做了啥機制,用了不同條件去跑的不公平比分

只是個只有華為自己才知道,不明不白的黑盒子而已
ferrari906227 wrote:
毛毛蟲快出來護航啊!...(恕刪)

無所謂,如同日本及韓國行為,T牌車及韓劇還不是夯得很!
華為的旗艦還是穩居拍照第一,即使新I phone或note 9也超越不了,能超越的或許mate 20有機會!
10k~20k的中階機具功能性外觀性的還是華為占鰲頭。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