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天下黑手都一樣.....自己要學會保護自己的資料,但黑客更厲害,沒有人會去擋資料收集.....希望有志之士,能起草立法,保障百姓權益畢竟一般人不是很專業魔神啊 wrote:你會用Facebook...(恕刪)
not for sale wrote:是誰說什麼台灣老板...(恕刪) 既然您不懂這比喻的關聯,我就再說一次,這串討論,不就是在討論安全顧慮選手機?談到個資安全,談到自己不重要,所以被收集也沒差的論點,來談自己重不重要的價值來選手機,不也脫離不了錢的關聯?目前普世最通俗來衡量價值的就是錢。買手機要用錢買,錢是絕大部分的人辛苦工作賺來的。你領的薪水多少,就是老闆看你的價值。若覺得自己不重要,相對老闆就會以便宜的價值來看你。你得到多少價值,會決定你去買東西的選擇。薪水常年不漲,就會影響你買東西的選擇,進而成為根深蒂固的慣性。認為可以犧牲一些代價,來換取便宜又能方便的東西。再以這樣的心態去取捨,若自認自己不重要,相對賣方就很輕易讓你買單,得到他想到的價值。呼應主題:選買手機 ---- 要看能花多少錢錢 ---- 從薪水來個資隱私 ---- 極具價值價值最通俗的衡量 ---- 又回到錢而個資隱私是僅此一家別無分號,若看輕自己不重要,代表買手機可以便宜行事待之,輕忽考量例如資安部分。而賣方這麼容易讓你買單,相對的,付你薪水的買方你老闆,也可以這樣的心態,以便宜的代價換到他要的。這些都是息息相關的。而這心態就是以舉例指長期低薪下養成的慣性,東西只看夠便宜方便,對個資隱私安全這類是能被犧牲而不覺得有何不妥。尤其呼應主題安全考量買手機的議題,提及個資隱私是極具價值的,不應該以自己不重要而用便宜心態來看待。這論點就是我提及的重點。而舉例提及的慣性或稱心態,就會影響你買不買,關鍵在個資安全覺不覺得有價,還是能被便宜輕忽待之。不然過去為什麼有人會去把自己的資料、帳號賣掉做交易?之後隨著社會進步所形成的共識養成,陸續重視這類議題,進而催生相關的個資法規去規範管理。我個人還是覺得以低薪心態造成便宜行事、自認自己不重要等舉例極具關連性,若您覺得沒關聯,那還是就此打住吧。謝謝您的指教。
普龍貢 wrote:既然您不懂這比喻...(恕刪) 首先有些點是不認同的因為手機不管你選高或中或低階也好充其量只是機價不一樣但用的平台都是哪3個收集個資的apps或平台也好不會因為你買的機價較便宜所以收集較少舉例來說有關常用的運動apps就好只要是手機支援的低中高階機都會收集差不多的個資和資訊又或是網上購物apps不會因為你買的是便宜的低階機就收集多一點或少一點的個資又或是像蘋果,不會因為你買se,所以收集個資會比iPhone x少這點跟你說老板看員工能力而付多少薪水不一樣再來說手機廠商很多廠商為了知道客戶的喜好都會收集一定程度的個資來為下支開發的手機來做演變只是像有沒通向政府這層級就要因廠商而定但我相信如你是一般人,政府層級要你的個資真的沒什麼用因就像台灣好了單是詐騙集團響譽國際我已在上面說過為什麼詐騙電話來,可以知道被騙人姓名等資料這不就是個資滿天飛嗎沒人說個資不重要只是看每個人的程度來決定重點也是自己怎去懂得分析和保護個資在網絡世界裡只要選擇資料上傳就已經有可能把個資流出去了
要看是什麼樣的個資洩漏至於目前最怕的是私人密碼 秘密 帳戶等只要沒有洩漏疑慮就沒差但怕的是會洩漏有人提到蘋果 Google那些的之前就有恐怖份子炸彈客要蘋果開後們但被拒絕了 今天如果是中國要開你看他敢反駁嗎
not for sale wrote:首先有些點是不認同...(恕刪) 果然又被解讀成品牌、中、高階之爭。既然要拿來談,就來點擦邊球來說明。首先,無論是中國品牌、美國品牌或相關的服務都會被上傳資料,用作商業甚至政治等用途。這就是網路時代相較於過去傳統時代最大也最容易輕忽的改變。是故,當購買手機時的眾多考量條件,除了傳統直覺去比規格、價格、外觀、品牌認同度等,還要將賣方對個資隱私保護的能力與信用度,有否讓你感到放心的安心度。這就是一直在文章中倡議的個資隱私有價,勿輕忽自己不重要而不把這點列入購機考量條件中。那..擦邊球來了...若舉例以高價品牌,有錢人才買得起的刻板印象,來看蘋果手機與提供的相關服務。過去消費者能查到,甚至上過新聞的紀錄中,例如FBI曾強制要求蘋果解密交出資料,蘋果斷然拒絕而上法院,也曾被法官駁回FBI的要求等相關資訊中,蘋果對個資的保護,就讓消費者在選購該品牌無論中、高階各型手機等產品,在個資安全上的安心度考量加分。相對於微軟以Win10核心推出的手機,本來就因後發處於弱勢的地位,而手機固定內含GPS、鏡頭、麥克風等設備,收集個人資料的豐富與即時度遠高於個人電腦,加上微軟有主動繳出資料的紀錄,相較於蘋果,兩者品牌喜愛程度相當且重疊程度不少;但在選擇手機上,除了比價格、外觀、規格外,微軟主動繳出用戶個資的紀錄上,讓消費者在個資保護的考量下,不選微軟手機也是必然。最後搞到整攤收走退出手機市場。再舉Facebook服務為例,FB拿個資是出名的多又詳細,當個資被內鬼爆出被不當使用,被調查甚至要求上國會舉辦聽證會說明。這些後續舉措,消費者得到的是個資如何被保障,甚至能自由自主關閉那些資料收集或整個帳號資料刪除的權利。相對於Yahoo隱匿用戶個資外洩,甚至面對要求而主動繳出用戶資料的舉措上,擁有選擇自由的消費者,在個資隱私的保護考量上,自然會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刻意不舉其他類似品牌、服務來比較,就是不想淪為意識型態之爭,而忽略該正視個資隱私有價的倡議上。舉例這麼多,不外乎一再強調,不要認為自己不重要。選擇手機的考量條件,不應只看規格、品牌、價格、外觀等,還要加上個資隱私被保障的安心度,且考量占比要遠多於外觀、價格、規格、品牌等傳統的思維。而長期低薪下的購物慣性,購機上就容易在性價比與個資隱私保障上的取捨被妥協。
普龍貢 wrote:果然又被解讀成品...(恕刪) 你有看清楚嗎我說不管你是低,中,高階機也好都是用哪3個平台為主請問除了按鍵式手機外市面上智慧型手機不是用哪3個平台為主跟擦不擦邊球沒關係難道你用低階的,平台或廠商就會因你用低階的就收集少一點資料嗎何況就別說FB了最近不就是出來說有收集個資了嗎你可重視你的個資使用權再重申一次每個人對個資的觀點上不一,你覺得很大問題,但有人覺得不是大問題這就是重點要看你打長長一編真的很累反正就每個人看法不一樣就是了只是看你選擇哪間廠商哪個平台讓自己有信心而已我不管用android或ios都是一樣的用不管哪間手機廠的產品都是一樣的用只要不被問到銀行帳戶或信用卡資料和地址外,其他的真的沒關係對我來說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