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年夜爬玉山主峰是一次難忘的經歷。一開始,我們在清晨啟程,感受著清新的空氣和迷人的日出。登山一路上,我們挑戰著陡峭的山徑,不斷克服身體的極限。
先來說說玉山國家公園
玉山國家公園是中華民國第二座國家公園,前身為日治時期成立之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1937–1945)。
1985年4月6日公告計畫,1985年4月10日成立管理處,總面積103,121.4公頃,涵蓋台灣本島行政區域包括南投縣、嘉義縣、高雄市、以及花蓮縣,為台灣陸域面積最大之國家公園。園區位居台灣本島中央地帶,地理位置獨特,奇峰兀立,為台灣高山少數仍保存原始風貌之地區。
其間包括有台灣第一高峰,海拔3952公尺之玉山,鄰近地區崇山峻嶺,溪谷深邃,天然植被隨海拔之變化而異,由亞熱帶、溫帶以至寒帶林相次變化,野生動物遍布;以玉山為中心,垂直分布的遺址發現有石器與陶器等史前遺蹟,近代並具有清朝所建歷史遺跡八通關古道;因此,全區蘊藏許多珍貴之生態資源及人文史蹟。
【歷史】
位於台21線119公里處的玉山國家公園界碑
玉山地區早於日治時期,即由台灣總督府設有國立公園委員會,指定為「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預定地,1937年12月27日「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與「大屯國立公園」、「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同時成立,但是三座國立公園因日本戰敗而廢止。
戰後不久,中華民國政府遷臺,開始著手研擬國家公園法規與設立。《國家公園法》經立法院與內政、司法等二個委員會進行聯席會議12次審查後,最後於1972年5月宣佈三讀通過,並由總統於同年6月13日公布實施。1979年3月,行政院頒布《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將玉山、南橫檜谷等地區指定為國家公園預定地[3]。1983年1月1日,玉山國家公園的區域範圍於行政院第1806次院會中核定通過後,內政部開始著手邀請專家學者乃就區域內生態及人文資源之野外調查,分別對地理地形、動物、植物、遊憩及人文史蹟資源委託國立台灣大學及內政部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審議,並積極展開區域內資源與土地使用之規劃。
1985年2月7日,玉山國家公園計畫遂經行政院於第1921次院會中核定通過,內政部公告實施。同年4月10日,成立管理處,原計畫設於塔塔加,因土地問題與台灣大學協商不斷,最後才改設於水里,並將辦公處所暫時借用於民宅。1992年2月13日,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暨訓練中心新建工程正式動工。
1995年4月11日,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暨訓練中心落成啟用,並展開為期二天的典禮活動,結束10年來一直借用民宅做為辦公處所之歷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暨訓練中心位於現今水里鄉中山路一棟外觀呈白色的大樓,依臨水里溪,背倚濁水溪,門前佇立一塊岩石刻題「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Yushan National Park」。2012年,在玉山國家公園第三次通盤檢討中公告,將梅山地區之原住民保留地給予劃出,園區範圍由105,490公頃減至103,121.4公頃。
2023年9月26日下午,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舉行揭牌儀式,自營建署正式改隸為國家公園署。
隨著海拔不斷升高,氣溫逐漸下降,寒風撲面,讓整個挑戰更加考驗體力和毅力。然而,身處在高山之巔,俯瞰著山脈起伏,猶如置身仙境,這份壯麗的景色讓我們感到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過程中也找到新台幣千元上面的花,非常的幸運運。

在登頂的過程中,夥伴之間的合作讓彼此更加堅強。彼此鼓勵,互相扶持,我們克服了一切困難,達到了共同的目標。這不僅是一場體力的考驗,更是一場心靈的洗禮。
當我們終於站在玉山主峰的頂端,那一刻的成就感和喜悅難以言喻。遠方的山川湖泊,一片蔚藍的天空,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與壯闊。這趟旅程不僅是對自己體能的挑戰,更是對大自然優美景色的賞析。


最後,我們在山頂上共度了一個難忘的年假。星空璀璨,寒風凜冽,我們相互擁抱,用熱情的歡笑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這趟過年爬玉山主峰的經歷,成為我生命中難以磨滅的回憶,也讓我更加珍惜身邊的夥伴和每一個美好的瞬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