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柴山不宜帶食物上山,剛好手邊有包軍用野戰口糧,登山時來開箱,品嚐餅乾、能量飲、果乾、糖果與肉乾、紫米紅豆。(請勿餵食猴子)

北柴山與南壽山二條登山步道附近都有車站,搭車就能去登郊山,不開車也很方便。

高雄鐵路地下化後市區新增七個通勤車站,鐵路像捷運,讓住在屏東或台南的山友也能搭乘車來登山。

美術館車站月台燈光刻意與美術館風格呼應,七座新建車站中屬美術館站站名最好聽,也最讓使用人稱讚。

車站鋼構屋頂、挑高大廳像豪宅一樣大器天成。

高美館無償提供經典館藏,陳其寬建築師「九十度迴旋」作品,旅客進入美術館站,就像來到美術館一樣。

等一下要去北柴山登山步道,看見山,還蠻親切的。

站前雕塑打造地景藝術情境。遠方就是要去走的柴山(壽山)。

美術館站特色是鄰近房價最高的美術館豪宅群。車站造型表達水波造型,有「水到富貴自成」的意象。

美術館站下車步行,約兩個路口15分鐘即可抵達登山口。

鼓山這一帶街道命名也很有趣,大陸西北省份在高雄成為街道名。


先到國泰市場吃什菜麵,吃飽再登山。

隱藏在國泰市場內的「什菜麵」沒有招牌,專賣在地人熟悉的滋味。

小店只有這塊招牌兼價目表,陽春麵、什菜麵、米粉、米苔目、板條都能乾湯二選?乾麵還
附一碗清湯。

大碗什菜麵很實惠,滿滿配料有豬肉片、豬肝。

大碗麵條不是油麵,量蠻足的,挺好吃。

豬肝吃起來無異味,少許肉燥與熱湯屬於傳統菜市場的特色。

登山前吃一碗什菜麵,很溫暖療癒。

往鼓山二路走,天主教露德聖母堂。

據說全台灣排名第三資深的教堂,今年160歲了!

昔稱高雄七中的鼓山高中,鼓山地區歷史悠久的中學。

柴山又稱壽山,鼓山、高雄山,高雄市臨海的天然屏障與左營區為界。壽山之名因日本裕仁皇太子於1923年來臺,總督府於山下興建賓館,時逢皇太子壽誕,總督將該館改稱壽山館,一併更名為壽山。

柴山上有名的台灣獼猴由1865年時英國首任駐台領事史溫侯運送一對至英國倫敦,經比對後發現是台灣特有種,故將台灣獼猴命名為「Formosan rock-monkey」。

有山友天一亮啟登,中午能回家睡午覺,下午還能做想做的事。

不想從車站走路過來,騎公共自行車也能抵達登山口。

登山前先來鼓山媽祖廟祈福,再出發。

龍泉宮尊祀天上聖母,配祀千里眼、順風耳。

經媽祖指示廟址在龍吐甘泉「龍巖洌泉」之龍目井,廟名為「龍泉宮」。

鼓山的媽祖廟「媽祖護照」集章廟宇之一。

正殿還有湄洲媽祖。

廟前青泉街旁排水溝看到硫磺冷泉,從溝底滲出白色飄狀的「溫泉花」。

日治時期曾發現高雄溫泉,日本人短暫經營,二次大戰中歇業,從此「高雄溫泉」銷聲匿跡,附近居民也不知鼓山曾經有碳酸鈣泉存在。

常年有潔淨泉水湧出,雖不少見「鱸鰻」現身,溝底也有活魚…


登山口旁「北柴山登山口停車場」,爬完一趟柴山回來不到100元停車費。

停車場有廁所與飲水機,山上沒有廁所。

開車來登山,回家前別忘把登山鞋或雨鞋刷乾淨再開車。

上山前看解說牌,外地登山客先了解柴山的生態與環境。

(北柴山)路線圖:
登山口→入口料→四棵榕→盤榕休息站→蓮花洞→雅座→猴岩→觀猴亭→泰國谷→坪頂亭→鳥瞰高雄→龍門亭→龍泉亭→龍皇亭→龍泉寺停車場。步道型態是環狀,繞走一圈約五公里,屬親民的郊山步道。

出發了,第一個目標是四棵榕觀景平台。

路旁有很明顯指示牌,步行到雅座再休息。

上坡就有一棵漂亮的大榕樹。

來柴山一定會遇到的台灣獼猴躲在登山口眺望。

由於遊客的不當餵養,保育類台灣獼猴逐漸喪失野地生存的本能。

直上的木階梯,拿出登山杖助行,也能警示猴群。

步道落差適中,爬木梯不會太辛苦!

很快走完100公尺。

柴山有很多捷徑,都是山友自行開通,簡單上坡就少走一段路,還是建議沿步道走。

出發不到20分鐘,已經能眺望市區美景。

上坡走完,接續平緩山徑,車友能騎登山車上山。

出現石灰岩拉繩坡,也是捷徑。

捷徑最後還會回步道,跟做人做事一樣,走捷徑沒有比較快。

經過開闊地,原台泥礦區道路,平緩好走。

水泥礦坑入料口,台泥公司早期開採石灰礦遺留設施。

舊地磅輸送口遺址。

小休息先觀察沒有猴群,口糧餅乾吃來香脆,有多種口味。(請勿餵食猴子)

再出發走入樹蔭,綠蔭交疊,走起來非常輕鬆。

已遠離山腳下,快半小時走1公里,即將挑戰登山步道。

登山不求快,一步一步走穩最重要。

抵達四棵榕休息區。

四棵榕有休息平台,後方有四棵榕樹而得名。曾經有山友行經「四顆榕」時疑似遭流彈打到左腳踝。

事後調查是海軍陸戰隊在柴山海域進行搶灘演練,由海上射擊機槍,因射擊角度偏高,彈道拋物線越過柴山山區,打到相距近2公里的山友。

鳥瞰平台,市區風光盡收眼底。

遠方像「富士山」是半屏山。

四棵榕旁鳳凰亭,能坐下來休憩片刻。

確認沒有獼猴現身,來吃五色果仁。(請勿餵食猴子)

五色果仁有葡萄乾、蔓越莓乾、豌豆、黑豆等,味道鹹甜兼俱,口味偏淡。(請勿餵食猴子)

略事休息,走捷徑還是會回到步道,慢慢走就好。

還要再走1260公尺才會到盤榕。

不妨來挑戰捷徑路線試試。


拉繩而上來到龍門小棧,設有桌椅,先喘口氣。


有叉路的地方就有指標,要迷路也很難。

離雅座還有1.1公里。

長壽園能接到南壽山步道(動物園)。

柴山步道錯綜複雜,第一次來,最好不要脫離木步道,因為越嶺路線易迷路。

只要有建平台的地方,就有展望與風景。


往人多的地方走,會到盤榕休息站。

盤榕休息站人聲鼎沸。盤榕取名因榕樹成林盤據,很涼爽的休息區。


柴山除地形美景外,最有名的猴子會緊盯遊客背包,萬一沒緊蓋,飛過來翻背包,動作非常快速。

志工沖煮的奉茶讚(站)飲供山友解渴,請自備杯子或保溫瓶。

備有RO水(冷)、熱飲有青草茶、麥茶與薑母茶、洛神花茶供取用。

帶個茶杯能享受茶水,在背水與喝水中,感受到付出與分享的快樂,讓人倍感窩心。

麥茶有中英文對照,外國人來柴山,一樣感受到台灣人的愛心。

口糧辣肉乾不柴好咬,調味比正常黑胡椒還辣,還好有麥茶可以喝。(請勿餵食猴子)

感謝熱心志工出錢出力,每天從山下扛水(二十公升)上來供應。


志工背水上來先手動加壓抽水泵浦(山上無電力)。再倒水,抽到大型水桶備用。


備有水情回報系統,隨時反應存水量,讓山友將水背到有需要存水的供水站。

附近有運動設施,做操健身的人還不少。

休息後出發往雅座,由高往下走步道修築完善。

到雅座還有600公尺。

柴山有多種鳥類,樹林間發現竹雞。


續往蓮花洞走…

柴山上有不少石灰岩洞,走進去都別有洞天。

岩洞都是管制進入,欣賞一下就離開。

由珊瑚礁石灰岩所形成的岩洞、峽谷、斷崖、深穴等原始景觀。

民眾進入石灰岩洞必須提出申請,並由巡守員帶領進行探洞。

蓮花洞也是岩洞之一,也有健身器材能健身。

四週典型濃密的熱帶林植物生態。

有熱帶雨林的環境會有小蛇現身。要注意不要踩到蛇,以免嚇到它會發動攻擊。

地面有蛇,山上有松鼠出沒…

已經走了三公里了。

雅座休息站。新、舊標示牌都有。


走到雅座已完成一半路程,再來沒有上坡,都是下坡…

雅座休息站有觀景平台與涼亭。


小憩片刻,柴山志工隊揹水上山,提供的生飲水與養生茶。

熱飲養生茶加酸梅,生津止渴。

這裡接近猴岩,猴子好多…

應該是一家猴。

相機與手機都要保護好,萬一被調皮的猴子拿走,就麻煩了…

俯瞰高雄港外海(臺灣海峽),霧氣太重,看不見海闊天空的大景。

離開雅座,往中心亭等於下山了。要繞走一圈不能從這裡。

下一段路徑,經猴岩至泰國谷。

猴岩是石灰岩壁是柴山常見的地質景象,頂端有榕樹或雀榕生長。

猴岩是猴子棲息的地方。

岩壁上的裂縫提供猴子夜晚休息。

猴岩對面是觀猴亭。

這裡沒有猴蹤,吃塊口糧、補充能量飲,休息一下。(請勿餵食猴子)


還有一座猴區亭,一隻猴子都沒有?

往泰國谷的叉路小徑不明顯,仔細看才不會走過頭。


泰國谷的風貌很迷人,經過千萬年的地殼擠壓而隆起珊瑚礁植被與石灰岩地形。

岩石裡含豐富的鐵質,接觸空氣氧化後呈現鐵鏽色。

泰國很多地方都有這種地質特色,山友稱「泰國谷」,因景觀特別,吸引很多山友慕名前來。

遊客站在對面山壁小平台上拍照,高深約40公尺,非常刺激。

抬頭看不見天空,山谷裡充滿異國風情。

旁邊還有打卡秘境,傳說中的「一簾幽夢」。

山友稱「米粉嶺」,遊客取了很美的名子:「一簾幽夢」。

「一簾幽夢」不是榕樹氣根,是附生榕樹上的藤蔓植物,中文名稱「錦屏藤」。外觀萬千細長氣根垂下,長達數公尺的珠簾伴隨著樹梢落下的陽光,令人讚嘆。

根據調查統計,柴山有近四百種原生植物,也有不少外來種。

離開泰國谷,走往小坪亭與坪頂亭。


北柴山三角點在小坪頂最高處。

坪頂亭有超大休息區,沒有供應茶水。

往鳥瞰高雄平台走,只剩不到1公里就走完。


柴山被珊瑚岩覆蓋,在地殼上升的過程中,形成的奇特景觀。

除了植物觀察外,柴山有很多珊瑚礁岩地形可以欣賞。

柴山1989年陸續開放,保護了完整的天然林相和特殊的石灰岩地形景觀。

鳥瞰高雄平台,從左營龜山、蓮池潭、楠梓半屏山等都很清楚…

下午光線轉好,天空仍然灰濛,影響俯瞰市區街道景觀,仍然很有看頭。

最後來吃紫米紅豆。(請勿餵食猴子)

全素紫米紅豆開拆直接吃,有紫米與紅豆的甜味,偏乾且濃稠的口感。(請勿餵食猴子)

記得把垃圾都帶下山。

最後一段,下山的斜坡。

只剩八百公尺就下課。


柴山是台灣特有種「馬卡道澤蟹」棲地,下雨過後,山上常會看到「馬卡道澤蟹」出沒。

最後一段整排山棕像隧道,蟲鳴鳥叫不絕於耳,宛如慶祝即將走完柴山步道。


龍門亭與龍泉亭。


柴山還有小溪貝塚文化遺址(距今400年至2000年前)。

「小溪貝塚」是馬卡道族「吃剩的蚌殼堆積形成的地方」。據考證小溪貝塚屬於新石器時代後期的蔦松文化中的清水岩類型,稱為「龍泉寺遺址」。

已經能看見龍泉寺的廟頂。

最後1百公尺是龍皇亭。


下次也可以從這裡出發,逆時針走到龍泉宮再拜媽祖。

登山口有不少賣吃的小店。

店門口佈滿網子,防止獼猴的侵襲。山上沒有補充體力,下山要吃點食物再回家。

檸檬愛玉能免費加珍珠或小湯圓。

檸檬愛玉加鳳梨,酸酸甜甜,疲累感完全去除。

爬完山吃愛玉,便宜又好吃!

店家有賣登山補給品(登山杖或雨鞋),都是很實用的登山用品。

龍泉寺巷道可以停機車,沒走幾步抵達龍泉寺登山口。

從停車場登山口到龍泉寺登山口總長約4公里,輕裝簡行來回約3小時,下山到龍泉宮洗手間擦擦汗就能回家!

循原路線返回美術館車站,向遠方柴山說再見…

北柴山登山步道只要搭車能輕鬆抵達,還有柴山志工每天不辭辛勞揹水煮茶,高雄人把柴山當後花園在逛,人潮絡繹不絕…

預告下回:高雄人的後花園(下)-南壽山登山步道。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