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是他們第三次的熊野古道健行。
![[健行筆記] 2019/10/11「熊野古道中邊路 瀧尻~近露」 。只有累積沒有奇蹟。(D 02–5)](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9/mobile01-f8981f13e345b62a8e853d7f431c150e.jpg)
讓我訝異的是他們兩人的輕裝,除了水袋跟手機以外,兩個人的手上都只有登山杖;經由太太的步態看得出來是傷後的復出,雙腳的踩點與施力差造成了重心的不穩定,且她的右腳也有明顯的綁縛痕跡。
太太是在一次意外中受的傷,當時還上了骨釘。熊野古道是太太傷後復出的第一段中長程健行,接著他們還計畫要回去走 Tasmania 的山區。
整小段路先生一路微笑著跟在太太身後,靜靜的聽著太太跟我聊天,一種彷彿巨人般溫柔守護的感覺,讓我不禁羨慕也欽佩起這風範與身段。
突然,想起準格爾的一句古老諺語:
「春天的風,可以穿透英雄的肋骨。危機之下,正是考驗你的英雄之心。」
真正的危機不是當下所碰到的磨難,而是是否能回復如初;
就如同真正的英雄不是當下的強出頭,而是無止盡的陪伴。
![[健行筆記] 2019/10/11「熊野古道中邊路 瀧尻~近露」 。只有累積沒有奇蹟。(D 02–5)](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9/mobile01-abcc444090539b50bd4012fbfbd0b290.jpg)
看著這對夫妻的相處,彷彿把我心中那股沉甸甸的重量溫暖的包覆著,一種名為「美好生命」的感覺盈滿心頭,湧上了還有一股感激與不捨。
每次都是從別人身上得到很多滿滿的正能量與感動。
反思著,感覺自己過往三十餘年的人生好像似乎過的很精彩,看的很多,也聽得很多,更感受著很多,但卻廢的沒有什麼可以在當下分享或鼓勵幫助別人的。突然間湧上的,是另一種只當傾聽者的滿滿慚愧…
跟老夫妻在這個告示牌前分手,他們要去休息站,因為他們下榻的民宿會在那邊接他們,而我則是又回復到孤身一人,繼續往「牛馬童子像 Gyuba Doji」前進。
![[健行筆記] 2019/10/11「熊野古道中邊路 瀧尻~近露」 。只有累積沒有奇蹟。(D 02–5)](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9/mobile01-89aff9ef3b35ab2b5b056c61ebd761f0.jpg)
就公路旁階梯上行的路徑,不知怎麼的讓我突然想起 2013 年跟爹媽從小油坑上七星山主峰的事情。明明路跡就不相近,整體風格甚至是天氣也差很遠,但奇妙的這就是人的腦子,有時總會不合時宜的想到這些風馬牛不相干的過往。
階梯的段差並不高,也是個很好自拍的點,若是今天有陽光就好了。
瞅了眼時間與距離,還有差不多一個小時就是下一班公車,也就只剩下一公里多的路了,頭一歪的沒花多大力氣就決定還是不要搭末班公車,奔一下,還是趕回山下城裡去買食物度過明天的颱風天吧!
![[健行筆記] 2019/10/11「熊野古道中邊路 瀧尻~近露」 。只有累積沒有奇蹟。(D 02–5)](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9/mobile01-9ee6cf64ebe16db6c7638fac02971cb4.jpg)
回頭望了一下公路上的「熊野古道中邊路道之駅休息站 Michi-no-Eki Rest Area Kumano Kodo Nakahechi」,一邊跟剛剛分開的澳洲夫妻揮揮手。
一陣風吹來,吹掉了心中那種剛認識就分道揚鑣的惆悵,帶著彼此相互默默的祝福,再次成為彼此生命中的過客。
《阿狸.永遠站》一書當中是這麼說的:
「我們的一生會遇到過8263563人,會打招呼的是39778人,會和3619人熟悉,會和275人親近,但最終,都會失散在人海。」
留下的與留不下的,似乎也不再有著那麼大的區別;
在那曾經相處過的價值與意義,會對彼此留下暫時深刻但仍會忘記,卻永遠存在的印記。
![[健行筆記] 2019/10/11「熊野古道中邊路 瀧尻~近露」 。只有累積沒有奇蹟。(D 02–5)](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9/mobile01-b6dba208be70cd17b539af125806eb1c.jpg)
突然,柏油路上的一抹紅吸引了我的注意。
看著祂的時候心裡有點複雜,畢竟是個生命的逝去,但莫名,有部分的我也嚥了口口水。雖然說一般陸蟹是沒有在食用的,畢竟腥味重,有的也有毒,但我承認走了近八個小時後,我的口腹之慾慢慢也上升了些。
匆匆拍了張照片,為了要不要為祂祈禱掙扎了那麼兩秒,最後還是帶著滿腦子大不列顛的演化學,屁顛兒屁顛兒的回到山林小徑上。
![[健行筆記] 2019/10/11「熊野古道中邊路 瀧尻~近露」 。只有累積沒有奇蹟。(D 02–5)](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9/mobile01-2a2e8f7960784836fff123993c09ea13.jpg)
突然,一座貌似吊橋的人造金屬工藝出現在眼前,突兀的找不到解答。
一路上一直在猜想是不是舊有的路徑軌跡,或是生態工法的動物廊道,
結果是過度浪漫的猜測與遐思,不曾想,它只是經濟發展的幕後推手。
是的,這個金屬吊橋就是運輸林木用的。
對於伐木我的認識與印象僅限於電視介紹的,如何判斷伐木的倒下方向以及原木脫皮切片的過程,還有這十年一瞬的大經濟鏈在台灣是怎麼跟著柏林圍牆在同年倒塌,甚至也在五月去看了明治神宮的台灣老檜木…
但腦中無論有著怎樣豐富的資訊,都無法形容那股木製品透出的暖意,或許是因為曾經是參天的生命吧!
雖然有查到這個金屬吊橋的用途,但卻無法找到其運輸林木的錄像。
至今我還是無法理解,在純鋼筋的表面上看不出機械履帶的樣子,是要怎麼運輸林木呢?
![[健行筆記] 2019/10/11「熊野古道中邊路 瀧尻~近露」 。只有累積沒有奇蹟。(D 02–5)](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9/mobile01-feaf3d58076d93ad50c0ded9b59b9033.jpg)
再往前走了一小段,路邊的一個類似俳句的石碑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它跟一里塚跡一樣有著花崗岩外觀,沒有做舊的痕跡,也沒有牌匾或是告示牌寫明這個東西的來歷。
不諳日語的我在當下只知道「望鄉」是「思鄉」,而「箸折峠」則是這一帶的地名。回來查了資料後才發現,這也是一個有著傳奇色彩的地方
之所以叫做「箸折峠 」,據說是第65代天皇失勢後落髮為僧前往熊野參拜時,正在那邊休息用午餐時發現忘記了帶筷子(箸),於是他的隨從就採了野草(折)給他當筷子用。可是,摘下來的野草中有竟有某種血紅色般的液體在閃爍;天皇倍感傷感的詢問這究竟是血還是露水。
自此以後,那裡就稱作「箸折峠 Hashiori-toge Pass」,而山下的村子則被稱爲「近露 Chikatsuyu」 。
而這第65代天皇,就是後世所熟知「西國三十三所巡禮」的花山法皇。
在位時間僅短短的不到 2 年,有一說法是因爲其愛妃難產亡而遁入佛門;另一說法是被設計退位,發生了連安倍晴明都來不及挽回的「寬和之變」。十九歲皈依,他又有著怎樣的覺悟呢?
![[健行筆記] 2019/10/11「熊野古道中邊路 瀧尻~近露」 。只有累積沒有奇蹟。(D 02–5)](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9/mobile01-d262c28f00059c9e10ccf5729954b82e.jpg)
往山丘上行就可以看到「牛馬童子像 Gyuba Doji」。
據說是仿造花山法皇於 922 年來到熊野參拜的形象於明治時代造的。
只是現在看到的這個花山法皇形象的頭部是 2008 年的複製品,因為原始童子像的頭部被破壞偷走。猜想那偷兒大概是想要仿造獸首的概念,試圖將古物丟到地下市場拋售卻未果。
兩年後的 2010 年,這顆頭部莫名其妙的出現在市裡的車站,經過嚴格的驗證分析後,確認是該童子像的原始頭部。只是,是否要再將現在的仿製頭部破壞裝上原始頭部,又要怎麼樣不損及整個明治時代的雕刻,也是當局花腦筋的。
而在「牛馬童子像 Gyuba Doji」的後面有一座高約一公尺,建於鎌倉時代的寶塔,相傳它因埋有花山法皇的經文而被稱之為「近露寶塔」。
可惜我到這邊的時候,光顧著跟家裡打 Facetime 了,最後電話講完只繞了這整個小山丘一圈,就又匆匆的往山下趕了過去,所以寶塔的獨照我就沒有拍到。沒關係,下次去再拍!
![[健行筆記] 2019/10/11「熊野古道中邊路 瀧尻~近露」 。只有累積沒有奇蹟。(D 02–5)](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9/mobile01-0458614bce40cf09aea8929c0b712b50.jpg)
從「牛馬童子像 Gyuba Doji」下來不用五分鐘,走到這邊,看著這貌似船頭的山形,莫名的想起了我的外公。
外公其實已經過世快 20 年了,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個很疼孫輩的長者,也是當時才聽聞他其實是一個喜歡釣魚的人。而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讓家裡的長輩選擇了有著諾亞方舟形象的地貌,作為外公身後的居所。
杖著登山杖看向遠山,突然一陣風吹來,覺得離天堂似乎又近了一點。
![[健行筆記] 2019/10/11「熊野古道中邊路 瀧尻~近露」 。只有累積沒有奇蹟。(D 02–5)](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9/mobile01-34b9cdc47b9b0054a328f1105b3c239f.jpg)
往前走到涼亭外,看著山谷中的村落,這就是「近露 Chikatsuyu」。
有種寧靜祥和的感覺,沒有城市的喧擾,看不見冷硬的水泥叢林,有著最真實的自然宇宙,彷彿一吸一吐之間都存在著一種平衡,一種穩定,單純的有如未被破壞的烏托邦,小巧而美好著。
這是我對它的第一印象。
唯一美中不足的,大概就是天上那厚實的像潘朵拉的盒子般的雲層了!
(續)
[圖文網誌 : 。角落與世界。健行筆記 2019 - 熊野古道中邊路 瀧尻~近露 (D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