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安全專欄(四):蜂螫

登山安全專欄(四):蜂螫

登山時,蜂螫事件時有所聞,從去年的谷關七雄與八通關古道,到台東金針山,都傳出有虎頭蜂攻擊民眾。若是颱風較少,中低海拔的蜂巢未受風雨破壞,蜂群出沒將較以往更加頻繁,不只在人煙較少的山區會遇到蜂,連郊區也變得屢見不鮮。

當我們遇上蜂時,究竟該如何應對呢?

登山安全專欄(四):蜂螫

少數巡邏蜂盤旋中:停止談話與動作

當聽到快速振翅的「嗡嗡聲」時,就要警覺性可能是有蜂靠近!
此時可以放慢腳步並降低音量,觀察蜂的動態,若發現有蜂在身旁飛舞,最好停止一切行動,切忌揮手驅趕,避免擾動氣流被視為攻擊的信號。

當巡邏蜂自行離去,再快步離開現場即可。


蜂群已經發動攻擊:儘速逃跑並尋找庇護

若是已經開始被蜂攻擊,就要循原路跑離現場,並同時用衣物保護頭部與身體。逃跑的過程中要注意地形與路況,避免摔倒滑落造成二次事故。


若不幸被蜂螫該怎麼辦:立即就醫

臺灣常見的蜂類有九種,其中以蜜蜂與胡蜂(虎頭蜂)最常螫人。而蜜蜂與胡蜂最大的差異為蜜蜂螫人後會將螫針與毒囊留在人體內,持續釋放毒液;而胡蜂螫人並不會排針,可以反覆螫人並且注射毒液。

由於被蜂螫會留下費洛蒙,成為蜂群攻擊的目標,因此被螫到後可用清水簡易沖洗患部,避免再次吸引蜂。不管是何種蜂,都建議儘速下山就醫,因為每個人的體質發作症狀不同,從輕微的局部紅腫,到全身性的休克與過敏反應,都不應該掉以輕心,應交由醫生拔除螫針與治療過敏反應。


下次遇到巡邏蜂時,可別再驚慌失措,大聲嚷嚷或揮手想趕走它囉!
(照片為谷關七雄東卯山頂常見的中華大虎頭蜂)
2022-04-14 9:5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登山安全專欄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