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安全專欄(一):基礎體能
「劍龍稜」與「鋸齒稜」為「黃金十稜線」中的第五、六條,以其酷似劍龍背脊的裸露岩稜而聞名。近年來,由於網路資訊發達,同時戶外運動風潮興起,使得此處知名度大增,吸引無數登山客前來探訪。然而,許多平日鮮少登山的民眾,在未做好對應的事前準備與訓練下,也對這令人窒息的美景趨之若鶩,進而引發不少意外事件......
曾有一隊三人隊伍從南子吝攀登劍龍稜,至 555 峰處體力透支而無法自行下山,最後經消防人員支援才成功脫困。(見聯合新聞網 2020/8/19 報導〈劍龍稜五五峰走 7 小時虛脫無力,消防人員救男下山〉。按:五五峰應為 555 峰。)
這篇新聞提到兩個重點:「7 小時」與「虛脫無力」。
一般來說,路程約 4.4 公里的劍龍稜、鋸齒稜與茶壺山路線,需要 6 至 7 小時走完全程。然而,新聞中的男子花了 7 小時才走到中途的 555 峰,可以推測他走完全程需要超過 10 個小時。很明顯地,他嚴重錯估自己的體能與行進時間,未能及時撤退,最終身處危險當中。
那麼,體能是甚麼?
該如何訓練與決策才不會重蹈新聞中的覆轍呢?
首先,登山活動對於心肺耐力和肌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在上山前我們都應該做好體力鍛鍊,慢跑與深蹲是最普遍、也最方便的訓練方式,當然平常多爬樓梯上樓也能有效維持肌力。
此外,良好的行進技巧可以有效調節體能;適當地配速,並且善用「休息步」則可減低長時間上坡造成的肌肉負擔。

以下是給新手參考的行前訓練菜單

- 慢跑:每週至少 3 次,目標半小時 5 公里。
- 深蹲:每兩天 50 下。

- 配速:從郊山開始認識自己的行進速度,記錄自己在何種地形能以多快的速度走多遠的距離。
- 前人紀錄參考:行前先搜尋山友攀登相同路線的紀錄,並且多方比較來評估自己需要花費多少時間來完成。
- 休息步:上坡時避免跨大步,重心轉移後將後腳打直,此舉可以減輕每一步的肌力負擔,相當於每一步都在休息。
就阿倫我而言,過去身為新手時依循以上菜單訓練,爬了幾次郊山與中級山後,的確感受到明顯的進步,獲得不少成就感。循序漸進地訓練自己挑戰更高難度的山,也讓我們繼續攀上人生的馬斯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