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山268紀錄片推薦-與子偕行(下)|徐如林與布農的八通關之路



台灣高山268紀錄片推薦-與子偕行(下)|徐如林與布農的八通關之路

清代同治年間沈葆楨治理台灣主張開山撫番
修建北中南三線道路通達台灣東部八通關
中段由總兵吳光亮修建八通關古道152餘公里
然成效不彰,終至荒落名存實亡

日治時期為控制高山部落原住民等活動
另修建警備用路八關通越嶺道以利管理控制
與清代八通關古道路線幾乎完全沒有重疊
八通關越嶺道分為東西二段,全長125餘公里
東段自花蓮玉里至大水窟,長約83餘公里
西段自南投東埔至大水窟,長約42餘公里

而這次隨著花蓮文化局的邀請
古道專家徐如林女士也平安走完他口中所提
人生中最累也可能是最後一次的越嶺道橫斷
徐如林女士與丈夫楊南郡先生是台灣古道探勘前輩
其中對於八通關路線最著名便是
透過沿途遺址陶瓷及古蹟的考察確認
清代古道與日治越嶺道在東段南投東埔至大水窟之間
部分路段會有交錯及平行的情形
然自大水窟往拉花蓮庫拉庫溪流域方向後
便做南北二條不同路線分開

花蓮拉庫拉庫溪流域昔為布農族傳統領域
經日治時期為方便管理實行移住計畫
部落耆老族民大多在80多年前移居平地
如影片中卓溪鄉布農族人提到:
對拉庫拉庫溪這傳統祖居地,歷史記憶淡薄,耆老大都過世
有鑑於此,如何鼓勵年輕族民回到祖居地
透過身體力行,經驗昔日祖先狩獵生活方式
便是這影片計畫最重要的部分

拉庫拉庫溪流域如今已歸入玉山國家公園
未來恢復自由採集狩獵的可能性已趨近於零
如何讓族民恢復與過往文化聯繫
又能在平地經濟生活之間取得平衡
才是未來可長可久的文化保存方式啊!
與大家分享這部影片(下)

若喜歡影片,請幫我按讚分享及訂閱
您的鼓勵將是我進步的動力,請留言多指導,我會盡力改進,感謝您!
還有更多戶外及登山影片在S行者Youtube頻道
請點選
頻道影片分類:
S旅行者 https://bit.ly/2SzdTq9
S健行者-百岳 https://bit.ly/3d0XtAo
S健行者-小百岳 https://bit.ly/2Sh6Imh
S健行者-步道 https://reurl.cc/62KbgZ
S隨談 ttps://bit.ly/31pWUuA
S隨走 https://bit.ly/3b8W21T

S行者平台:
S行者官網 https://outdoorshih.com/
Facebook臉書 https://bit.ly/384wrVX
部落格 https://outdoorshih.pixnet.net/blog
IG https://www.instagram.com/outdoorshih2020/
2021-09-05 9:12 發佈
S行者 wrote:
對拉庫拉庫溪這傳統祖居地,歷史記憶淡薄,耆老大都過世
有鑑於此,如何鼓勵年輕族民回到祖居地
透過身體力行,經驗昔日祖先狩獵生活方式
便是這影片計畫最重要的部分


以前看過某登山節目
高山原住民嚮導曾發表過關於狩獵文化的評論
頗為中肯確實

大部分的人群包含阿美族那種親近海洋的原住民
幾乎都把下海下水捕撈魚貨視為理所當然
沒有甚麼衝突的地方
那為什麼高山原住民在山上的捕獵行為
卻被很多人期期以為不可
極力要加以禁止廢除

台灣山林的破壞
要[歸功於]山地原住民的績效嗎??
台灣最大的伐木浪潮是中央政府為了衝外匯搞出來的
不是日據時代弄出來的
很多高山環境的破壞
是民宿與高麗菜業者聯手弄出來的
福壽山農場武陵農場是政府主導開發出來的

如今受到歧視打壓
被綁手綁腳的高山原住民
被逼得只能順便參予農作開發

啥時才能還給高山原住民公道??

................

要講對水土保持的關心
難道高山原住民會做得比那些民宿業者高麗菜業者
還要不如??
還是誰對山林環境的破壞
比較[兇殘]??

難道是那一句
時也命也運也
非我之所能也?????????????????
NO PAIN , NO GAIN.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