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介紹之前呢,想說先跟大家說明我的使用狀況,首先我並不是一位超級常爬山的人,一年平均下來可能五座內,主要以百岳為主偶爾中級山。 秉持著小氣少年的原則,購買東西時會希望除了登山之外,還能日常使用(類似露營、旅遊) 裝備也不是一次買齊,大概是每次爬山慢慢新增

我的登山道具總共分成以下這幾種系統:

詳細介紹可以直接看Youtube連結喔!
接下來就開始介紹我的裝備,由於東西太多所以分成前、後篇,今天主要介紹「前篇」
一、背負系統:登山包、腰包、水壺袋
<登山包>我共有兩款,都是輕量化的登山包。
1. HANCHOR MARL:1053g,背負系統舒適完整,極限負重是20公斤,目前主力包包是這顆

2. 山と道 THREE:604g,非常輕量的登山包,極限負重10公斤,目前還不算有實戰經驗,之後再來分享心得

<胸前包/腰包>
因為outdoor風格近期很流行的關係,就算沒在爬山的人大概也都人手一個胸前包

我以前上山也都是用這種胸前包,不過因為單肩側背給肩膀的壓力很不平均(尤其我還會放相機,整體重量偏重) 爬久下來我會覺得一邊的肩膀特別痠痛(雖然也有把胸前小包掛在肩帶上的配件,但我覺得卸包包時就不太方便)

後來我決定改用這種「腰包」,就可以完全釋放肩膀的重量(用腰包也相對省力)

<水壺袋>
其實最早以前我也是用水袋,不過爬過幾次山之後,對於水袋的缺點有下面幾點分享:
1.難以判斷現有水量:因為水袋放在包包中,拿取非常不方便,喝水都是憑感覺判斷水量
2.難以取水:如果是走一些中途需要取水的行程,水袋裝水非常不方便
3.難以清潔:雖然說市面上也有許多清潔水袋的工具,不過跟水壺比起來清潔還是比較麻煩
曾經有一次我在爬南湖大山時,由於太多曝曬路段,結果還沒到山屋之前我就把水袋的水喝光,身邊的同伴也幾乎都沒水了,結果最後有一大段路我都沒喝水,人生第一次感受到身體缺水的可怕,也就是在那次之後,我就開始改用水壺了
不過水壺及水袋各自還是有很多優缺點,建議大家可以自行評估適合自己的水容器

二、居住睡眠系統
<帳篷>
Six Moon Designs Lunar solo 這是一款單人、非自立式並且非常輕的帳篷
預計之後會再做一支影片詳細介紹,有興趣的人可以先追蹤哈哈


<地鋪>
我目前用的是百岳兩人輕量地舖,大概270g,之後會買Tyvek材質的地舖,超級輕只貴一點點
<睡墊>
Therm-a-Rest NeoAir UberLight睡墊,才250g,非常輕便;R值是2.3,不建議在台灣的冬季使用,其餘三季使用都很OK

<睡袋>
ISUKA的air 280X,大概550g,適宜溫度是2度C
提醒大家選用睡袋時,一定要了解山上氣溫,因應不同溫度選擇適合的睡袋

<枕頭>
迪卡儂的充氣枕,這顆枕頭的襯墊是可以拆卸的,內部是充氣枕,外部加一個舒服的襯墊。
雖然整顆枕頭不是說最輕,但外層的襯墊真的非常軟,加上如果有時會流汗等等,枕頭外層可以拆下來清洗加分很多 (我常常爬山是直接帶裡面的充氣枕,不含襯墊大約80g而已)

三、料理系統(爐頭、鍋具等等)
Snow peak mini solo,大鍋880ml、小鍋540ml
540ml的小碗我會拿來當水杯,就可以少帶一個杯子;大的鍋具可以放的下 SOTO高山爐、打火機、瓦斯底座、100g的高山瓦斯(由於它的形狀比較窄高,所以蠻好收納)

餐具我會使用鈦材質的比較輕便,目前是用EPIgas的湯匙&叉子組。
四、水系統(濾水器、水袋)
講到登山濾水系統,目前市面上最主流的應該就是Sawyer跟KATADYN這兩家,那我目前是使用KATADYN BeFree 0.6L這款
它們家的濾水器應該是濾水最快的,如果你追求超輕量化,可以直接使用他們家的水袋,不過我目前是使用一般的瓶裝水(便利商店隨便買的800ml寶特瓶水,最便宜最輕)

假設有些地方是需要背水的,建議大家可以帶一個水袋,目前我是用HydraPak 2L軟水袋(可以直接裝上KATADYN BeFree濾水器)
但這樣的組合也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水袋無法耐熱,如果住山屋或是找協作,山上提供的水幾乎都是超燙的,建議大家在買水袋的時候可以選用「耐熱」水袋,像我買的HydraPak它們家就是不能耐熱

最後我想推薦IKEA的夾鏈袋
建議大家在山下可以把食物都先分裝到夾鏈袋中,有包裝的行動糧也可以先把包裝拆掉,這樣就可以減少在山上製造的垃圾,也可以減輕一點重量。

雖然現在市面上有許多胸前包是防水或防撥水的材質,不過在狂風暴雨之下難免包包還是會濕,推薦大家可以放一個夾鏈袋在胸前包裡,這樣就算雨再大,只要封好都能讓東西保持乾燥(夾鏈袋也超級輕)

可以追蹤我們的IG,影片更新時會通知喔
JUMPNBJ & SH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