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初_淞

- 檜奇吊橋雪景
- 檣傾楫摧
- 檜林山莊
- Knot雙峰金字塔
- 水泥地基搭帳法
[寒流來了,我要活下去系列ep1]
..
.
2021跨年時的霸王寒流,海拔2000多公尺的能高越嶺古道,入冬以來第一場霧凇盛宴,零下-2的室外溫度,到底要如何過夜呢?而古道上硬底路又要如何打營釘搭帳呢?(這個系列之後簡稱我要活下去)
.
.
.
能高越嶺古道,從登山口緩上到台電雲海保線所h2360,經過標高2860的天池山莊,再到海拔相近的光被八表紀念碑,是為山友熟知的奇萊南華-能高越嶺西段。
.
.
.
跨過中央山脈主稜,向東前行,經過檜林山莊、東段的奇萊山莊、登山口,最後接上未通車的柏油路,會到花蓮龍澗發電站、盛產山刀的銅門社區。
.
.
.
而從光被八表紀念碑,往北走是南華山(能高北峰);往南走是中央山脈大縱走的北三段,會經過能高、安東軍山等等水鹿寵物化的精華地段
.
.
.
緊接著,會接上之前山難新聞,名為「無聲力量」的聽障山友發出求救的草山摩吉段、大石公、小石公山,再接回丹大林道上台電招待所,最後來到中央山脈中心點
.
.
.
七彩湖。
[我要活下去系列ep2鴨絨到底行不行?]
..
.
上篇ep1,講到遇上寒流時,手邊只有單層的外帳、露宿袋,睡袋也用平價的鴨絨填充,要如何活下去呢?
.
.
.
- 中開拉鍊睡袋
- 直條羽絨
- 小收納袋
- 冬季搭配四季帳
- 無底/有底睡袋
本篇也引用mobile 01的裝備文來回顧一下這幾次使用的冰焰ice flame入門產品線火舞睡袋吧。(目前斷貨)
.
.
.
引言-節錄自廠商的粉專
「冰焰鴨絨口碑如此之好,不在於我用了多高成本的絨,更重要的是我沒有做假;在別人把鴨絨當鵝絨用的時候;在別人給鴨絨參兌絨絲(無保暖效果)甚至做膠水絨的時候,我說什麼就用甚麼料。」
.
.
.
身為羽絨水洗品質好,擁有多項專利、許多設計巧思的冰焰手工睡袋,強項當然不只在保暖度和CP值,不過這是大家通常比較關注的部分,所以這篇介紹就直接以這兩項為重點。
a)保暖的因素
眾所周知,保暖是填充*蓬鬆(絨重*FP)因此,數據上來看,填充越多/蓬鬆越高,代表就會越保暖。
但消費者往往忽略一件超級重要的事情,就是睡袋「面積」。
b)保暖的小面積睡袋
如果睡袋設計「太寬大」,填充僅僅400g這個層級,羽絨容易分佈不均,因而產生「冷點」。
「負責保暖的重點羽絨」甚至會在睡覺翻身的時候被擠到邊邊,讓保暖度下降。
(想必這是很多女生的切身之痛吧,好不容易選到喜歡的睡袋,結果買太大。)
針對身高170公分以下的男生或是嬌小的女生,S號睡袋因此而生。
c)舒適溫度0度以上
搭配羽絨衣,至少可以耐寒到-2(2021年初寒流時睡單層帳耐寒的溫度),僅僅填充400g,這個數據實在是有些驚人。
d)羽絨集中在正面
此外,如今羽絨被(無底睡袋top quilt)盛行,不斷蟬聯國外睡眠系統排行榜,讓最普通的消費者都知道,他們的理念是「背後的羽絨會被壓住不蓬鬆,不保暖,那乾脆直接捨棄」
因此冰焰就折衷,將羽絨大部分都填充在睡袋正面,背面就用橫條少量羽絨,將背部保暖這項工作,一半就交給睡墊了。

(C2H3羽絨被)
e)羽絨多填充
在設計上,身高185以下適用的冰焰M號,若要達到一樣耐寒0度的保暖性能,睡袋較大的「面積」勢必要「多填充更多羽絨」,這正是M號增加成本、多填充68克羽絨的由來。
令人意外的,冰焰手工廠並沒有因此更變價格,M號填充加量不加價。
「人無信不立,即使能投機取巧拾得眼前利益,但當被人識破的時候你會一無是處」
「鴨絨是性價比很高的羽絨,因為某些商家的各種花哨說詞和作假,導致口碑並不怎樣,那讓冰焰來給鴨絨正個名吧。」
- 能高瀑布
- 單層帳與霧凇
- 奇萊保線所
[我要活下去ep3 不能離開步道?]
..
.
天池山莊前不遠處,午間路過時,因著趕路的緣故,匆匆一瞥,冬日的珍貴水源,不似其他腰繞古道崩壁上的大珠小珠落玉盤,而是氣勢滂薄的轟鳴水瀑。
.
.
.
前陣子來時,甚至可見台灣登山家呂忠翰(果果)在此處攀瀑溯源到上方的稜線,而對比隨山林開放後山難事件增多,有關部門重申「不能離開步道」的入山入園規定,顯示出台灣登山圈前行的緩慢進程。
.
.
.
來到天池山莊,代表著13.5k的緩上路段已經結束,剩下就是一路往下,從近3000標高中央山脈主稜前往海拔約300的花蓮銅門鄉。
.
.
.
沿途是木瓜溪流域的絕美風情。
- 天長橋
- 明隧道
- 明隧道
[我要活下去ep4 能高越嶺文獻回顧]
..
.
1895年馬關條約簽署,但往後17年中,太魯閣地區,對殖民政府,甚至森丑之助,仍是空白一片。
.
.
.
自1910年以來,日本對太魯閣地區進行過多次蕃地及蕃情的調查,始有1913年9月至11月的「太魯閣討伐之準備探勘」。
.
.
.
而1913年3月,一場寒流造成「合歡、奇萊北峰方面探險隊」一夜之間凍死或墜崖死亡者多達89人,是為台灣歷史上最大山難。
.
.
.
時間來到1914年,總督佐久間佐馬太親征,眼見五年理蕃計畫漸成,太魯閣戰役成為最後一塊拼圖。
.
.
.
為了東西夾擊,修築「能高越嶺警備道路」,後來計劃在此道沿線興建電塔,以將東部多餘電力輸送到台灣西部,但因太平洋戰爭而沒有實施[引用維基百科]
.
.
.
1950年代,美援130萬入帳,其中40萬美元指定台電興建這條電力東西輸送線路。
.
.
.
因此越過光被八表,可見無數的電塔沿著陡坡施作,而納入林務局的步道則是平緩的腰繞路線。直到2016,這條舊電力東西輸送線才除役。
.
.
.
戰後中橫公路興建時選線,分為北、中、南三線方案,能高越嶺道為中線方案,但因要通過地質條件極為脆弱的天長斷崖,工程過於浩大而作罷。
於是中橫公路選擇以大禹嶺、天祥、太魯閣的北線方案(台8線)施作。但現今要去合歡山只能走國六到埔里,再走台14北上。
中橫公路西段(谷關-德基)仍只開放當地居民、公車通行。
封面圖為天長橋。
- 利薄民生 光被八表
- 18k楓情
- 手
[我要活下去ep5 不曾完工的台14線]
..
.
能高越嶺道原是泰雅族與賽德克族古道,西自霧社,東至初音(位於花蓮縣吉安),是東岸與西岸之間,族群遷徙與貿易的道路。
現今,該路線西段霧社至廬山(可搭乘南投客運)、廬山至屯原登山口(民宿可共乘接駁車)為汽車通行道路,被納編為鄉道。
東段初音、銅門至龍澗、天長斷崖(施作天長隧道通過)、奇萊登山口則成為台電保線道路,古道(屯原至奇萊登山口)仍保留日治時期登山步道原貌。
1970至80年代,台灣省公路局計畫在北部、中部、南部皆新闢東西橫貫公路(北橫、中橫、南橫),台14線原主線是走中橫公路霧社支線至合歡山、大禹嶺。
但因為霧社支線部分改編為「台14甲線」,其主線部分改走霧社至廬山、屯原,東段奇萊至銅門的台電保線道路亦納編為「台14線」,並設置里程碑。
至今該地尚見台14線179K之水泥里程碑,原古道部分計畫準備開闢為汽車通行道路。
1970年代末期,因民間與學界的保育意識抬頭,反對興建東西橫貫公路的呼聲漸高。
加上興建的經費龐大,還有路線地質不佳、養護難度增高等因素,台14線與其它的東西橫貫公路興建因此中斷,至今沒有復工開闢。
後來能高越嶺道被林務局納編為國家步道系統,行政院也宣布台14線未闢建路段(屯原-文蘭)給予解編,台電保線道路、能高越嶺古道得以保留其原始風貌。
「迷之音:『解編』即是解除公設保留地狀態,讓土地可變更為住宅或商業用地等。 因土地解編後商業價值浮現,依漲價歸公精神,地方政府可取得一定比率土地作回饋」
(取自網路)
- 天長橋
- 6k大崩壁
- 五甲崩山高繞
- 崩塌地
- 19k溪溝崩地
- 「霧」凇
[我要活下去ep6 越嶺古道的崩壁]
..
.
6k大崩壁、19k檜林山莊前崩塌的結冰溪溝、五甲崩山;
人類便動用大型器械,怪手、隧道、鐵線吊橋、鋼水泥橋、五甲隧道,以及最土法煉鋼的:
高繞路。
[寒流來了 我要活下去ep7]
..
.
一點綠,一點白,一些崩壁。
- 綠草如茵
- 蜿蜒古道
- 霧靄淞霜
- 五甲崩壁
- 銀白世界
迷之音:雖然這裡海拔2000出頭,但在高山的冷衫,據學者陳玉峯說,枝條斜下而不是向陽生長,其原因正是積雪。
而春夏之交開始呈現22-25度向陽生長,最後就呈現彎彎區區的樣子。
但植物就算演化出應對的方式適應,樹冠雄厚的鐵杉整株被壓垮的情況仍是可能發生的。
這場霧凇,可見一斑。
#2021之初_淞 #五甲崩山 #奇萊南華
.
.
.
更多登山、裝備資訊詳見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guerilla__gear/#有任何指教 歡迎在下方留言~
#告知您是mobile01網友,即可享有裝備折扣~
#客家人的輕量裝備小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