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最近想要戴一隻有高度功能的手錶,因為看了MIT台灣誌大縱走中的麥導常常看高度覺得很酷,也很想去爬台灣的高山,我最近下班有背重(5KG)來回爬住家附近一個陡坡的習慣,看自己爬升多少、花多少時間,手機APP的高度好像不太準,上升下降的高度竟然不一樣。
進入正題,目前有看到卡西歐2隻表,價錢很接近,功能...好像也是
--------------------------------------------------------
SGW-400H-1B2
高度測量
範圍:-700~10,000m (-2,300~32,800ft.)
測量單位:5m (20ft.)
其他:參考高度設定
*公尺(m)與英呎(ft.)切換
氣壓測量
範圍:260~1,100 hPa (7.65~32.45 inHg)
單位:1 hPa (0.05 inHg)
氣壓差指示
*hPa與inHg切換
溫度測量
範圍:-10~60°C (14~140 °F)
單位:0.1°C (0.2°F)
*°C與°F切換
-----------------------------------------------------
SGW-300HD-1A
測高儀
測量範圍:-700 至 10,000 米(-2,300 至 32,800 尺)沒有參考高度
測量單位:5 米(20 尺)
其他:參考高度設定
*每米(m)和尺(ft)之間轉換
氣壓計
顯示範圍:260 至 1,100 hPa(7.65 至 32.45 inHg)
顯示單位:1 hPa(0.05 inHg)
氣壓差異指示
* hPa 和 inHg 之間切換
溫度計
顯示範圍:–10 至 60°C(14 至 140°F)
顯示單位:0.1°C(0.2°F)
*攝氏(°C)和華氏之間切換(°F)
-----------------------------------------------
因為是第一次研究這種手表,還請大家幫忙給點意見,謝謝。
不論是 60csx 還是登山錶的高度計都是用氣壓去換算來的
天氣時時在變動, 就算你長時間停在同一地點 (比如營地), 你會發現登山錶的高度不是變高就是變低, 而且誤差頗大, 可以高達好幾十米將近百米之譜, 端看當時的氣候如何
假設是颱風快來之前的天候好了, 由於氣壓會不斷快速降低, 所以登山錶就以為你一直在上升
當然 60csx 也會有同樣的問題, 但是它可以靠 GPS 的訊號來壓抑因為氣壓變低的假高度上升, 停留在同一地點的高度誤差會比登山錶來的小很多很多
另外溫度計的部分, 卡西歐說明書上有寫到要把手錶從手腕上拿下來至少 2~30 分鐘後數據才準. 您要看個溫度會等 30 分鐘嗎? 應該不會吧? XD
結論是登山錶根本不好用.... 除了外觀漂亮, 還有指南針這個功能還可以


lily~leo wrote:
我最近下班有背重(5KG)來回爬住家附近一個陡坡的習慣,看自己爬升多少、花多少時間
如果您只是要看這種短期的高度變化的話, 登山錶的高度計是可以勝任的, 而且還頗準確
但是長期的高度值 (3~5 個小時以上) 真的就不能信任登山錶的高度計了
總的來說, 短期間內的相對高度 (由A點到B點間的落差) 登山錶是很 OK 的
至於絕對高度 (比如玉山頂的海拔) 就非常的不可靠, 今天站上玉山看手錶數值是 3998m, 半天後重新再站上去可能手錶讀數就變成 4100m 或 3800m 了, 玉山要長高還是要變矮端視天候狀況而定 QQ"
供您參考.
lily~leo wrote:
我懂他的原理了,感謝(恕刪)
比較方便的東西能想到的就是 GPS 了, 只要收得到四顆以上的衛星進行 3D 定位, 那他的高度值就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反之, 若只收到三顆或以下的衛星, 2D 定位的高度值就沒有參考價值
但是手錶的高度計或任何一種氣壓式高度計也不是一無是處, 只是必須時時有可靠的高度值供他校正, 比如說山頭的三角點或是任何有海拔的標示牌 (比如說武嶺亭上有寫著 3275m), 醬子一路走下來高度的誤差其實還可以, 不過哪一條登山路線一路都有高度以供校正呢? 只能說離校正的時間越短, 高度值就越可信, 醬子而已.
app 當然也可以, 我也有裝這套 地圖座標, 這就要看圖資是否準確而定了, 甚至紙本地圖也可以知道自己所在的高度, 前提是要會使用指南針定位的方式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