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 在我們台南最著名的賞梅地點莫過於梅嶺
據當地人說 梅嶺賞梅的最佳時期就在聖誕節和元旦前後一個禮拜
像去年我們就遇到梅花爆開的情形 滿山遍是盡是盛開的梅花
不過今年受到暖冬的影響 整山的梅花花況很差 加上我們的時間也晚了一個禮拜 所以到山上幾乎已經沒有花了
但是梅嶺的登山活動是我們年度大事 就算無花可看也要上山走走 調劑一下身心
除了年度大事 今年成員多了兩名稀客 我認識最久的好兄弟 李董賢伉儷也要來和我們共襄盛舉
我的好兄弟是我同學 從74年認識到現在已經34年了 我們之間有著許多共同不堪的回憶
哈哈 我知道他太多的醜事了 但也因為如此 才能結下這麼久的情誼

按照慣例 8點左右在伍龍殿整裝出發 今天連同我在內一共有10位朋有參加 出席狀況還算不錯
伍龍殿就在文川梅子雞左邊的小路再進到最裡面 那邊有不少停車位也有廁所 很不錯的起登點

今天就從這塊斑駁的石碑出發 路線就是先走伍龍步道 目標是一線天和獵鷹尖
回程再到梅峰三角點 然後從梅峰古道下來 全程大約12公里

伍龍步道和梅峰古道目前是台南螢火蟲復育的地點 市府要求當地梅農配合 盡量少噴農藥讓螢火蟲重現
因此每年的五月份 梅嶺也成為熱門的賞螢地點 我們是非常樂見其成

伍龍步道全程都是水泥地 車子也可以走 但是坡度也滿陡的
如果不趕時間慢慢走 也是一條很不錯的健行步道

受到暖冬的影響 今年梅花狀況很差 去年的同一個時間 梅嶺的梅花大爆發
那個時候整個梅嶺都是人 即使非假日也是人滿為患 別說停車 光是走路就人擠人

難得有幾朵梅花還掛在樹上 攝影師立刻就位 至少也要留下個記錄

我最好的朋友 我都稱他李董 我們已經認識34年 雖然他不是生意人卻有董事長的架勢
本來他今天沒有休假 但因為我們好久沒聚了 特地排假來共襄盛舉

繼續往上走 步道很單調 還好今天天氣不熱 一路上大家說說笑笑 倒也逍遙愜意
本來在左邊可以完整的看到曾文水庫 但是今年很慘 完全看不到曾文水庫的水
從去年八~九月有下過雨 到現在幾乎沒下
看到沒有水的曾文水庫 不免讓人憂心忡忡 若不趕快下幾場及時雨 恐怕又要陷入限水危機
到時候大家的生活都會很不方便 所以在此呼籲每個人都要節約用水

以往這個時間在梅嶺最多的花 除了梅花就是這種俗稱紫牡丹的巴西野牡丹
但是今年也是稀稀落落 只能說天氣不僅對動物造成影響 對植物的影響同樣巨大


伍龍步道走了1/3來到梅嶺王 以前還沒有這塊牌子
這裡有戶農家說是可以借廁所 可能是今天非假日 大門也鎖著 我們沒有停留直接走過

步道一直往上走 這條步道我至少走過6次了 每次都有不同的朋友參加
往日種種歷歷在目 回想過去好像很多事情都回不去了
但也很多事情正不斷上演 所以說 把握當下 我們要向前看 過去就成為回憶就好

伍龍步道走了2.4公里來到土地公廟
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地標 同樣也是三條路線的交匯處 到了土地公廟就可以停下來休息喘口氣

每個人把背包放下補充一下能量 看著地圖討論等一下要走的地方
走左邊的路可以到達一線天獵鷹尖 右邊可以到梅峰三角點和竹子尖山 所以等一下還要回到這裡


休息夠了繼續上路 還是持續上爬 只是坡度比之前的伍龍步道平緩很多
而且周圍的植物已經不再是梅花 取代的是茶樹偶爾也會有一些咖啡樹
早上不知道是晨霧還是霧霾 現在也不見了 看到一片藍天白雲 讓人心情變得好開朗 走起路來腳步也輕鬆不少

看到獵鷹尖和一線天只剩下1K 但我有點懷疑這個路標不準 感覺不只1K
這是一條三岔路 最右邊是往一線天和獵鷹尖 最左邊那條是此路不通 還有中間那條路是通往三腳南山
我對三腳南山很有興趣 聽說頗有難度 人家說用三支腳都很難爬 有機會再來試試
大部份爬三腳南山都是從台3線曾文水庫旁邊的跳跳農場起登 距離較短 坡度較陡 從梅嶺這邊要走比較久
也可以用接駁車來個三腳南山縱走 也是不錯的選擇

過了指標之後便是一路輕鬆的下坡 來到梅嶺的最後農家
我們爬了幾次梅嶺 對這位主人家也有過好幾次一面之緣 這一天他正忙著整理咖啡豆
這位主人是嘉義竹崎人 一人隻身到梅嶺租山開墾 他在梅嶺種梅子 咖啡 茶葉 香蕉還有一些蔬菜
他做人很熱情 對於山友也非常照顧
向主人告知 等一下我們爬完山要來這裡吃飯休息 主人也欣然答應
還是要鄭重呼籲 不要辜負人家的好意 離開時記得東西要歸位 垃圾要帶下山

一旁在曬太陽的是他自製的酒釀梅子 酒香和梅香飄散在空氣中 讓人聞了好陶醉

大概全台灣的黑狗 有一半都叫小黑 當我們喊牠小黑 牠也會過來
不過主人鄭重的說 牠名叫東東
這隻東東很乖 也許已經習慣這裡的登山客 牠靜靜的坐在我們身旁等我們拿東西給牠吃
牠的胃口很好 來者無懼 餅乾麵包甚至花生都會吃 不像一般的寵物狗那麼挑食
這就是在地的土狗 適應力很強

因為我們今天行程很輕鬆 當主人在那邊挑咖啡豆 我們也過去湊熱鬧 幫他挑出瑕疵品
豆相不全 有蛀過的 全部挑出來 邊挑邊聊的過程中 才知道原來咖啡豆有公母之分
公的咖啡豆樣子就像綠豆那樣 是一整顆完整的 顆粒也比較小
大部份都是母咖啡豆 只有一半顆粒也比較大顆
這還是第一次聽到 不過聽說喝起來的口味都一樣
我們就笑說 要生男的就要喝公的咖啡豆

經過初步挑選完後 咖啡豆乾淨多了 但是要拿去賣 還要再挑過幾次
只能說 農民真的很辛苦 大家在喝的時候不知道背後人家花多少心血

坐在主人搭設的涼亭休息 順便把東西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吃吃喝喝的過程中也培養大家的感情

東東也吃了不少 看牠意猶未盡的樣子真可愛

獨棟獨院的農舍座落在美好的山林之中 是很多人的夢想 但也要付出很多生活的不便利
還好這裡網路非常暢通 可以稍稍彌補資訊娛樂之不足

告別主人之後 便繼續往我們的目標前進 等一下我們還會回來
一線天獵鷹尖的登山口就在農舍附近 不過真正有挑戰性的路線是從土地公廟開始
從土地公廟過去就是原始的登山步道 但是步道的維護十分良好 多虧有這些志工 才讓我們驚險有餘安全無虞

落差極大的地形 對初學者是一項大考驗 不求快但求穩 一步一步往前走


漫步在山林之中 每個人心裡所想的應該都不同吧 但是目標是一致的
有些人志在攻頂 有些人志在欣賞美景 鐘鼎山林各有所好



有些地方更是需要手腳並用 這樣更有爬山的氣氛 但是安全的基本要求卻是不變


終於我們看到獵鷹尖了 這就需要一些想像的空間
與其說是一隻待飛的老鷹 我個人覺得更像一隻狒狒 頭眼鼻嘴俱在
也許第一個看到的人認為像隻老鷹 如果是我第一個看到的 我大概就取名叫狒狒岩
看人高興就好 反正只是個地標

拍完照繼續往前走 我們的目標到了

一線天就是經過地殼變動 將獵鷹尖這塊巨石一分為二所造成的裂縫
切面很光滑完整 大約有4~5層樓那麼深 也是到一線天必探景點

很多登山社也在這裡駐足過 我們也在這裡休息
這附近很狹窄 還好今天非假日登山客不多 剛剛有一組登山客才離開 現在只剩我們一組了

繞到後面還有一個拍照的絕佳景點 但是地形有點險峻 因此要格外小心






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之下 這獵鷹尖更顯氣度不凡
第一次來的朋友 把握住這難得的機會 紛紛留下自己曾經造訪過的痕跡
相機此起彼落 就是要留下最帥的身影 等到大家都滿意了 才願意離開
這個位置得天獨厚 背後就是一整片開闊的山谷地形 偶爾幾隻老鷹翱翔其中 更是突顯這獵鷹尖果真不是浪得虛名






和獵鷹尖齊名的就是一線天
一塊巨石彷彿是被一把大斧從中劈過 這一線天深達4~5層樓高
來到這裡怎麼可以不下去探險 現在要下去一線天簡單多了
有志工架起簡單的樓梯 變得很好走 以前只有一條繩子垂降下去

這裡的腹地不大 稍做休息 大家的肚子也餓了 留下合影之後 我們就準被回程 回到最後農家那裡吃午餐

回程和來程的路線不同 剛好可以成為一個環線
有第一次來的朋友擔心要原路回去 我們告訴他們 回程的路輕鬆多了
雖然在登山界所說的話不能盡信 但這次絕對真心不騙
沿途幾乎都是下坡 只有幾個上坡而已 然後……… 就到了


回程的路上有經過一座鐵橋 走起來感覺安全多了
以前這座橋是用竹子搭的 走起來搖搖晃晃會發出生音 而且還限重一人
對於這些默默付出的山友 我們要心存感恩之心
誠如所說 回程真的輕鬆多了 很快的我們就回到最後農家


回到最後農家 我們把午餐的東西拿出來吃
在山上最棒的美味就是泡麵 我們大部份都吃泡麵
這裡有最好的山泉水 也省去我們要背沉重的水 吃完泡麵還可以泡個茶 吃些點心
爬山這麼辛苦 最享受的就是這個時候
今天有出太陽 但是不會熱 偶爾還有涼風吹過 大家吃吃東西喝喝茶聊聊天 其樂融融
如果不是還要趕著回家 就像主人說的 在這裡露營住一個晚上也不錯

東東看著我們吃東西 還會流口水 看著這副憨樣 實在是很可愛
因為今天行程不趕 我們在農家這裡停留了一個多小時才起身離開
當開始往回走 才發現自己的腳步很沉重 休息太久反而不想動了

再怎麼不想動 終究還是要往回走 一路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到土地公廟
再往伍龍步道的另一個方向向梅峰三角點移動 赱到一處涼亭之後 總算有恢復活力
這個涼亭附近是一大片櫻花林 現在櫻花花季還沒開始 不過旁邊的杜鵑花已經開了不少
除了櫻花和杜鵑花之外 這裡還有一大片茶園
有兩條路可以直達梅峰三角點 大路比較平坦但比較遠 小路比較近但地勢比較崎嶇 我們決定走小路

一路上就是這種羊腸小徑 平常這裡也比較少人在爬 所以雜草也很多
還好這段路並不是很長 我們都可以完全勝任






從涼亭大約花了15分鐘就抵達梅峰三角點 這裡是梅嶺的制高點
大家又花了好多時間在這裡拍照 好像今天做最多的事就是拍照 像這種輕鬆的行程就是要瘋一點
梅峰三角點這邊現在做的很好 由高往下俯瞰美景一覽無遺
一開始本公司的安排就是到梅峰為止 不過看大家好像意猶未盡
於是本公司想要招待大家去竹子尖山一遊 不另收費純粹招待
沒有把大家操到鐵腿 有違本公司初衷也會砸了公司招牌
但有些人覺得已經吃飽喝足 不想再去 好吧 那大家休息一下就準備下山吧
千萬不要說我們招待不周喔 粉絲專頁記得給五顆星

就在我們準被下山之際 來了一大群年輕人從梅峰古道那邊上來
每個人來到梅峰三角點都氣喘噓噓 交談之下才知道他們是成大水利工程系的學生
對於喜歡運動的年輕人 我給予很高的肯定 因為我像他們這種年紀時 幾乎是不運動的
他們年紀都很輕 都是大二的學生 比我小女兒還小
其中有些人似乎對爬山很有興趣 像我們提問很多問題 當然我們也是知無不言
只是我建議他們可以去竹子尖山 他們露出謝謝再連絡的表情 就覺得有點好笑
爬山還是要循序漸進 一開始就嚇到以後便會裹足不前 適可就好
後來我們一起下山 年輕人就是年輕人 下山速度之快非我們這些老頭子可以比擬

我們的所在地離竹子尖山往返差不多一小時而已
既然大家不想去了 那我們就打道回府 下山準備吃好料的

下山的路真的輕鬆很多 本來這裡的梅花也很多 但今天幾乎是摃龜 不過幾棵南洋杉還是挺漂亮的
下山走的路叫做梅峰古道 這裡也是5~6月賞螢的好地點 到時後歡迎大家來這裡賞螢 慢慢走健行也不錯

梅峰古道全長2.4公里 不一會工夫我們就全數下山
接近梅峰古道的出口 附近的花也很多 只是受到暖冬的影響 花況和過去比較起來差很多


爬完山就是要好好犒賞自己一下
以前都去文川梅子雞 那裡太大眾化了 而且人也太多 因此幾年前就不再去那家
現在都去福來梅子雞 也是在附近而已
來到福來梅子雞 首選推荐薑黃雞 到底多好吃自己去體會 免得有置入性行銷之嫌
因為太好吃來不及拍照片 僅用東坡肉代替一下 心滿意足吃完這一餐 才有爬山結束的感覺
吃完飯別急著離開 他們裡面的梅園不可不逛 花況比梅嶺還好 總算可以稍補梅嶺無花之憾

在祈願樹底下合影 本梯次應到10員 實到10員 完畢
在祈願樹這裡你可以祈願(廢話)
寫下祈願卡 拿到旁邊的小廟過香 就可以掛在樹上 應該是不用錢的
大家對於現況都非常滿足 所以沒有人去祈願
我的希望就是大家都能開開心心快快樂樂過好每一天 然後大家彼此的友誼都能常存

我的同班同學 包含日間部和夜間部的 能和李董一起來爬山實在非常難得
李董為了這次爬山砸了重資 一支登山杖2000元都買下去 李董真不是浪得虛名
我的登山杖一支才300元 害我都不好意思拿出來
不管價值都寡 既然都下重本了 那只好多多拿出來用 這樣的投資報酬率才能回本

粉撲花開得很鮮豔 配上夕陽西下 顯得格外漂亮
從這個路標看起來 也可以通到伍龍殿和一線天 大概就是多走1.5公里 應該就是我們開車過來的那條路



日間部和夜間部的同學合影 越年輕的越恩愛 不錯


夕陽餘暉落在梅樹枝頭上 好像整棵樹都要燃燒起來 為今天此行畫下句點

最後全體在一棵有梅花的梅樹前合影留念 結束我們今天的行程
覺得不過癮的 覺得沒有鐵腿而生氣的 我承認本公司有虧職守 下次改進
後記:
梅嶺雖然我已經去登過好幾次 但每次都有不同的體會
爬山的目的除了欣賞美麗的山景和花草 對我來說 培養人際關係更是加分
透過一次一次的出遊 大家更能瞭解彼此的個性
在爬山的過程彼此互相幫忙 休息時大家分享美食 都是很不錯的互動
所以 不管什麼活動 我們都要去嚐試 拓展更寬闊的生活
其他更多內容都在:鐵枝的單車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