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礦業陸續收坑後,小鎮就此沉寂沒落...
2009年後,瑞芳猴硐在愛貓人士與網路的推波助瀾下,意外的被塑造成「貓村」,
進而成為時下年輕人,假日觀光旅遊的知名景點,甚至非假日亦有不少香港、日本、韓國搭著平溪支線火車來的遊客...
猴硐車站前的古早味麵攤,遊客總是絡繹不絕、座無虛席...
猴硐車站後方原本寧靜的山坡上,小房子也多了許多家咖啡店...
車站附近也多了一些賣跟「貓」有關的小飾品店...
過 瑞三運煤橋,在河對岸的猴硐坑,這幾年重新整修,
將原有採礦台車道,改成可以載運觀光客入坑道直至後方的 猴硐煤礦博物園區 繞一圈再出來,
甚是有趣...

但這些遊客或許以為猴硐就是貓村、貓村就是猴硐...
不會想知道過去輝煌的礦業歷史,
亦或是山的另一頭其實就是熱鬧的九份啊...
猴硐與九份過去是有礦業歷史脈絡相連的。
嗯....
但我今日不是來觀光的...也不是來看貓的....
是來爬山的....但不是那種很艱困的登山行,
而是一種以輕、漫、遊的方式上山...
順道探訪大粗坑古道的老聚落....
猶記十多年前,初次造訪大粗坑古道時,
是因為一張五、六零年代 採礦時期的大粗坑聚落照,
沿著山,一層層的小房子、上百戶人家...密密麻麻的,
山城夜間燈火通明、山上有學校、更有現代化的 電線、電信(話)線路
可見當時以『小美國』著稱的大粗坑聚落,甚是繁華....
天真的以為那傳說中的聚落、房屋應該都還在吧...
豈料,十多年前初次到大粗坑時,山路已是一片荒涼、雜草叢生...
只剩大德宮、大山國小、洋樓天梯勉強保存...
連想看看村莊房屋的遺留的斷垣殘壁,都沒有....
可見大自然的演替,已將聚落掩沒殆盡。
前年(2016),一次的大粗坑造訪,無意間看見一位大叔竟然在「整理」...
試圖將那消失在叢林間的房屋,一間間的重現出來...
前年的那次大粗坑漫遊,也才驚覺原來真的還有多石砌屋,真的隱身在裡面呢...
還有耕地及小菜園都被整理出來了...
今日的造訪,發現...單憑那位大叔一人的力量...
果然還是很難與大自然抗衡,
前年整理出的石牆、駁坎...
如今又再次陷入茂盛的綠草繁葉之中...
小菜園、耕地也同樣又消失了...

漫遊出發...2018.04




今日天氣很好....

基隆河畔猴硐聚落

陸橋邊的這戶人家,每次經過,門口的流理台總會有一盆菜在裡邊泡水清洗...
有以天地為家自然而悠閒的生活方式...。那水,我猜應是引山上的溪水,
所以就算滿出來.....一直流,也無妨,因為旁邊就是基隆河,洗菜的大粗坑溪水,最終還是又回到了基隆河啊....
(其實是我每回遊歷大粗坑,時間都剛好接近中午....午飯時間當然要洗菜啊)

大粗坑溪下游口岸...他們即將注入基隆河...
繼續沿著半嶺的柏油道路走....


淡蘭橋,另一端通往金字碑古道。
亦是早年淡蘭古道重要路徑之一

大粗坑溪的攔砂壩...
l987年的琳恩颱風、2000年的象神颱風....都曾造成嚴重的土石流災變,重創當地村莊....
上游土石崩塌、溪水暴洩而下,侯硐國小(舊址)也難逃倖免,大粗坑溪河囗處的九芎橋遭岩屑流沖毀,下游河岸路基全部被掏空
現今大粗坑溪河道整治工程而建立巨大的攔砂壩與監測站
繼續沿著上坡路走

半嶺福德宮

續往上行,靜寺

靜寺的小黑貓

石磚砌的房子....但他的圓拱形木門,卻有著南歐風情...



終於走到大粗坑古道入口



古道入口旁的小黑 靜靜的看著橋下溪水


古道入口處旁邊有小路通往 昇福坑 金礦坑,近幾年有整修工程,辦公室、屋舍皆已重建
前方屋舍還蓋了小橋流水、景觀造園、小魚池....





金礦坑.....所以大粗坑溪水裡...可能會有坑內的 含金砂石流出....

開始大粗坑古道漫遊....




路旁的石洞穴

萬善堂

步道續行..大山分校

步道旁的順向坡大岩壁


清澈的大粗坑溪水...


植物與毛毛蟲





奇特的彎曲樹型,恰巧以石板磚


續往上行,沿途邊坡不時可見到這類碎石


可見當地地質 頁岩雖堅硬卻易碎,加上順向坡不穩定,應容易造成崩塌



紅磚砌的老屋

石頭砌的牆

步道前方有立一塊牌,內容已褪色,但大致是說前有狗、會吠叫、但不會咬人....

嗯...我覺得小黑、小黃、黑黑、小花他們都很可愛啊~


同時左側有一小山徑,是通往小粗坑古道的-山腰古道路
記得2012年曾經由小粗坑古道那一端切此山腰路過來....
沿途雜草叢生、夏季蟲蛛結網、加上路徑不明、苦不堪言....整整走了2個小時才鑽出,接至大粗坑

山腰古道途中,會經過銀絲瀑布、廢棄台車道、礦坑山洞...2012年↑↑↑↑銀絲瀑布
所以今日還是續行大粗坑古道...

步道右前方有小土路,下切至昔日聚落古厝


繼續沿步道主線往上走....

大德宮、大山分校
近幾年有人整修,大德宮廟內已變得乾淨整齊....而且換上了新的木門、木窗
還立了新的天公香爐

前方漆上綠色水泥屋,應是近年新蓋的....
他是廁所、是廁所、是廁所...屋主特別強調內有三間

庭院前,有冰涼的山泉水泡著幾罐飲料冰鎮著...



還有池塘小魚

一旁的小屋更是裝上新鋁門窗了....


記得幾年前,多次來次,廟內總是雜亂不堪,門窗早已破損、一旁的小屋也是雜亂不堪

2012年↑↑↑↑的大德宮...荒涼殘破


步道前方接著天梯

天梯右側原有的舊山徑小道,一度淹沒在荒煙漫草中,
近年被重新整理出來,甚至鋪上水泥道路可以直通上方102號公路


兩層式洋樓..2樓屋頂已坍塌
多年前來時,當時屋頂還完好健在....如今,沒人維護,只能任由大自然催化....

洋樓的一樓,不知為何 門 開得特別大,
是因為採礦重機具需要?還是曾作為經營雜貨店,所以做了較大的門面?
還是只是單純要突顯洋樓的氣派,就像現在有錢人的透天厝 一樓總愛做挑高一樣...?





跨越天梯繼續沿上方道路走.......遠方黑黑小小尖尖的亭子,是102公路不厭亭


山頂上留有礦業遺跡的水泥牆



終於走到102公路出口.....浪浪小黃在迎接我呢!


遙望遠方的山巒

往公路前方走

另一邊是小金瓜露頭

遠望基隆山


...眺望瑞濱海岸線、深澳岬角、基隆嶼

無耳茶壺山
續行102公路往前走至樹梅坪


另一側水泥道路...草山戰備道
續行草山戰備道


沿途荒涼但有美景





水泥小廟,與貂山古道北側入口,古道入口一路下行往南可至牡丹


小廟中還有更古早的原始 石砌小廟



遠眺山谷中的牡丹聚落


貂山古道碑記

此地雖荒涼,但仍有現代化的....
電信箱應是一路鋪至草山雷達站吧~

山下彎曲的公路...



九份山城的夜生活才正要開始呢...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該沿原路折返囉~~~
回到山頂的大粗坑古道入(出)口
開始往回走....下天梯



天梯旁也有一些老磚牆...

古老的第三粗坑橋石碑....



回到山下的登山口,發現一旁的石砌屋主人已回家,燈已亮了...
屋前的小黑狗依然靜靜地蹲在屋前,目送我離開~
天真的黑了....




猴硐小村莊的夜景...
入夜後,白天的遊客早已散去,小村莊又恢復了寧靜,
只剩下基隆河淙淙的流水聲,繼續的流淌、
或許不久會流經繁華熱鬧的大台北、
或許與淡水河相約一同注入大海、
又或許跟我一樣默默地計畫著下一次的漫遊旅程...


回到猴硐聚落 猴硐煤礦博物園區遊客服務中心 的停車場....
果然黑漆嘛嗚的只剩我一台車

大粗坑古道,正規一趟往返2-3個鐘頭,但我卻以漫遊的形式,
足足花了.....從中午1300出發,至山頂,再走到回猴硐停車場已是晚上1930....
六個多小時

其實是12點多停好車,就先走到火車站前,點了一碗古早味乾麵....

===========================
相關延伸閱讀
[行腳紀錄]失落的深澳支線 - 何時能再現當年的榮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