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1/7)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2/7)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3/7)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4/7)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5/7)

前面經過了騎單車環富士五湖
又騎單車上了五合目
接下來才是本次旅程的重頭戲
登頂富士山

第六天:靜岡搭車至富士宮五合目攀登富士山

為了要不要爬富士山這個問題
打從出發赴日本之前就在傷腦筋
因為日本關東地區的梅雨季還未結束
之前又有暴雨襲擊九州造成嚴重災害
為此每天都會盯著日本的氣象預報觀看
除了參考日本氣象廳的預報資料外
主要都以此登山氣象情報網站的數據
來決定是否展開攻佔富士山頂的任務
富士山山頂天氣

之前五天騎單車的計畫旅程
都已另計畫好雨天的備案
還好一路都是給我們好天氣
而且天氣真的好到快讓我們中暑
單車旅行期間都還是望不到富士山
當然更是每天盯著富士山頂的天氣預報
總是想著若辛苦登上富士山頂
換來的卻是毫無展望的視野
會不會有種白來一趟(下次還得再來)的遺憾

富士山登頂都是在七月初才開放
我們這次是走富士宮五合目登山口
一來是可自靜岡搭直達往返巴士到登山口
二來是這條登山道是距離最短也是爬升最少
相對於河口湖上山的富士吉田登山口
這條登山道應該比較安靜愜意吧

Y君抱持的信念是風雨無阻地登富士山頂
而我還是一直執著於天氣
所造成的體能與安全影響
正巧Y君的一位大學學弟
7/10也在我們預赴的相同位置入山
他回報山上狀況還算理想
就是在八合目以下因雲而無視野展望
八合目以上幾乎都是晴朗的天氣
他也解釋登山網站提供的A、B、C級登山指數
A級是無風無雨的狀態
B級是有風無雨的狀態
C級是有風有雨的狀態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其實就以地理位置來看
富士山乃是一獨立突出的高山
方圓數十公里也無相應的高山屏障
即使有地區雨雲形成
在山頂氣流強勁吹撫之下
陰雨狀況時間應該都是短暫形態
除非是大區域的鋒面雲雨帶覆蓋
才會造成長時間山頂陰雨的天氣

反而台灣地區的高山氣候形態
就容易在各鄰近山谷間產生雨雲堆積停留
因此在台灣登山遇雨的機會就頗大
無論如何防雨裝備還是得帶上
就算不用來擋雨但穿來擋風也可以

其實最後我也就抱著
既然都到日本(登山裝備都帶到了)
無論如何都要衝上富士山頂的意志
以免下次要來卻已爆發而不能爬啦

原本計畫是想要"彈丸登山"(連夜不眠登頂)
主要是因為每次登高山在夜裡都無法安眠
不如就省掉住宿富士山屋的昂貴費用
後來還是以安全考量而入住富士頂上館
住宿所費不貲7500日圓/每人包兩餐(晚餐及早餐)
不包餐純住宿5500日圓/每人
假日還要另多收1000日圓

登富士山其實可算是輕裝上山
帶夠基本的防寒及防雨裝備
再備妥足夠的飲水和糧食就夠
登富士山根本也沒有迷路之虞
比起在台灣登山得揹負帳篷睡袋
又在叢山巒間穿梭攀爬
有登過台灣高山經驗的朋友
登富士山絕對不是件難事

這次登山總算可以揹個不必太大的背包
不過還是用上30L的雙肩背包
其中內襯裝上2L的水袋
再帶上保暖的軟殼衣及羽毛背心
兩件式雨衣褲做為最外保暖層
以上就算應付山頂半夜5度的氣溫都有餘
另外帶上五顆麵包及兩罐瓶裝飲料
做為這兩天上下山的行動糧食
爬山當下穿長袖排汗衣下身穿運動長褲
配上一雙好走的登山鞋就夠
防止日曬就戴頂寬邊帽加上太陽眼鏡

出發當天早上在飯店用完早餐
扛著沉重的單車行李包寄放給飯店
隨後步行至靜岡車站的12號巴士站牌處
等候搭乘昨日預購的登山高速巴士
8:56登山高速巴士到站
整台巴士只上了連我們的三位乘客
這趟巴士恐怕是公司虧本在跑的吧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靜岡直達富士宮五合目高速巴士搭車地點(靜岡站北口12號站牌處)

9:00準時自靜岡站啟程出發
行駛全程時間約2個小時
途中會在富士宮市再上下乘客
並且停留5分鐘做休息
約11:10抵達富士宮五合目停車場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富士宮五合目停車場,下山時搭乘巴士站牌處


我們在富士宮五合目做最後的裝備整理
並且做完全的輕量化(上廁所)
因為自此之後的廁所都要收至少200日圓
感覺是有種趁人之危的搶錢方式

開始踏上登山步道之前
有一些算是登山相關服務的工作人員
為我們簡單說明登山的注意事項
還會順便幫我們拿相機拍照
當然也會請我們樂捐
贊助富士山保育經費1000元
捐就給你一個鋁質紀念別針
當然我沒想多花這筆錢
只跟他們要了份中文版的
富士山噴發時疏散路線地圖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感謝現場工作人員幫忙拍照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自製登山配速表

登山之前就認真地製作了配速表
照著配速表絕對可以輕鬆地到達山頂
第一站的六合目(寶永山莊)抬頭可見
這段路就算是熱身路段了
路上有一群小學生同行
應該不會是要登富士山頂
可能是要前往寶永山遊覽吧
在六合目(寶永山莊)就可以前往寶永山
寶永山是數百年前新噴發的火山口
我們也已經計畫回程會繞過去看看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一群小學生來登山(登頂富士山?應該是去寶永火山口吧!)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六合目的寶永山莊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由六合目的寶永山莊此處可以前往寶永山觀賞火山口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左側階梯續上山(照片最左側蹲坐之黃衣男即是跟我們同車前來)



接下來的爬山過程可謂單調乏味
除了不停的抬腿踩在大小火山礫石上
抬頭所見的都是整山的不毛之地
唯獨回首來時路及山間雲層變化
算是可以調劑一下心情吧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揹著國旗登富士山



Y君在五合目買了根金剛杖
準備在登山道上的每個山屋
烙印紀念章在金剛杖上
每次烙印還得花200日圓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金剛杖上每次烙印200日圓



兩周前因為膝蓋受傷積水開始復健
到臨出發日本前還只覺得復原七成左右
所以登山得好好保護膝蓋
畢竟上山對膝蓋衝擊不大
但是下山卻是最傷膝蓋的行動
上山不好使用護膝保護膝蓋
所以就貼了肌肉內效貼布做保護
小腿甚至套上壓縮腿套
就是希望這趟上下山
都別讓雙腿(膝)再出問題啊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爬上山路段不好穿戴護膝,就用肌肉內效貼布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緩步前行保護膝蓋啊


登山穿的鞋子也很重要
好穿舒適的登山鞋是我的首選
其實也看到不少是穿運動鞋來爬山的
更有些"跑山獸"穿著運動服裝跑鞋就來的
我這次又把市場地攤貨的Hi-Tec登山鞋穿來
這雙去年11月爬南湖大山就開口笑脫底
經過我土炮沾粘後又是一條好漢
但是爬到八合目附近時又見它開口對我笑了
為此我又放慢速度
並且盡量全腳板踩踏
這才沒讓它繼續跟我開懷大笑了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全程只有跟我微笑的登山鞋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途中遇到下山的僧人?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回頭望向山下,盡是雲海和火山礫石



Y君前些日子在台灣爬了好多座山
不過都是因為天雨未完成攻頂
所以這次富士山攻頂對他的意義重大
看能否破除他登山未竟全功的魔咒
以保此後他爬山都能順利登頂達陣成功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六合目的雲海莊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新七合目的御來光山莊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元祖七合目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八合目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九合目萬年雪山莊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風化的舊鳥居,柱上插滿了硬幣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九合五勺(九點五合目)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看到這座鳥居,就知道要到山頂(十合目)了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終於上來了(十合目)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頂上淺間大社奧宮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最高點~劍峰


一路上天氣多半是晴時多雲
大約17:30左右登上十合目山頂
因為不知道隔天天氣會是如何
還是趁著目前天亮天氣好的情況下
再花個20多分鐘去劍峰(山頂)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有人駐守的氣象觀測所


山頂上有一座有人駐守的氣象觀測所
就如同我們玉山北峰的氣象站
山頂的三角點旁佇立著
日本最高峰富士山劍峰三七七六公尺
另有三角點的說明牌在此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此處為二等三角點,後方土紅色圓頂柱即為衛星測量定位追蹤站



相信很多人會有疑問
為何這座富士山最高點竟然是二等三角點
如此的高度與展望視野
應該冠上一等三角點才是吧
以本人從事測量製圖二十餘年的經驗來看
此處二等三角點主要是
因應測量的三角網形大小來訂定等級
詳細三角三邊測量的學問
就請各位去估狗相關資料詳閱
目前的富士山頂坐標測量
已不再仰賴這顆三角點
現在是以固定式的衛星測量定位追蹤站
24小時365天測定當地位置
除了可以精確得知坐標值
還可提供監測火山地震所造成的變動數據

這邊順帶一提的是三角點的歷史
這顆四四方方的三角點
可是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喔
話說台灣各處山頭可見相似的三角點
也都是跟它同一個年代的古蹟喔
百年前日本據台進行土地測量時
日本陸軍測量人員到達目前的玉山頂上時
發現竟然這兒比他們的聖山富士山還高
所以當下就將玉山命名為"新高山"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百年歷史的三角點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山頂的富士山火山口



大約18:15我們就到頂上富士館入住
這次住宿加早餐共6500日圓/每人
原本擔心住宿會客滿所以有先做預訂床位
不過看來住房率恐只有四成左右吧
山屋會在19:00鎖上進出大門
我們先帶著行動糧在餐廳填肚子吃晚餐
隨後就趁19:30關燈前整理好裝備
已經有不少登山客躺平就寢了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入住頂上富士館


山屋入睡的床位是榻榻米型式的
每人一位寬僅50公分
附上枕頭及毛毯棉被各一條
室內氣溫約13~15度就已足夠保暖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每個人的睡覺床位,要是睡滿恐怕就是人擠人,半夜去上廁所恐要踩人而過吧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6/7)
山屋餐廳處用自備晚餐




關燈躺平就寢對我來說
又是另一段折磨的開始
操勞半天爬了將近1300公尺
理當躺下閉眼秒睡入夢鄉
我則還是同在台灣登山
夜宿山屋(帳篷)的情形一樣
眼睛是閉上休息了
腦袋還是沒辦法停頓
還好入睡的床位還算寬鬆
睡不著還能左右翻個身伸個腿
夜裡聽著山屋外不時傳來的風聲
甚至有驟雨打在山屋的響聲
當下覺得還好沒有"彈丸登山"
也將明日做了最壞的淋雨行程打算

迷迷糊糊地感覺有睡著些時間
接下來的就是頭痛欲裂的感覺上身
有時候坐起身還能稍減頭痛的不舒服
或許這正是我對高山低氣壓的身體反應
難不成這就是所謂的高山症(高原反應)

(未完,待續......7/7)
爬了又爬的富士山(7/7)
2017-07-18 18:1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富士山 6/7
樓主~~~

帥啊


看你的生活真是多采多姿
以前下山膝蓋不痛

近來往下膝蓋背後筋超緊超痛

雖然即時拉筋一夏有好轉,但是效果不大

唉~~~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