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這是螞蝗嗎?(它叫「笄蛭渦蟲」或「陸生渦蟲」)

小弟週日去凌晨去陽明山走走(因為這時都沒人 XDD)

要到風櫃嘴前的一段步道發現的。原以為是黑色的蚯蚓,但仔細一看牠的頭和蚯蚓不一樣。

覺得特別就拍了下來,因為不知道名稱所以不知要怎麼找資料,後來找了一下螞蝗的圖,感覺有些種類的螞蝗和照片拍的很像。

身長我估計十到十五公分,粗細大概和一般香菸差不多。
〔已解〕這是螞蝗嗎?(它叫「笄蛭渦蟲」或「陸生渦蟲」)

這張是最清楚的一張,所以其他的就不放了,還請大家幫個忙,給點資訊,因為我想瞭解多認識一些山上的生物
2016-09-26 22:05 發佈
John wrote:
小弟週日去凌晨去陽明...(恕刪)


看起來是笄蛭渦蟲
您運氣真好 這幾年我幾乎每星期上陽明山 都沒看過牠呢
看來白天都躱起來了

提外話 打從國小開始 一直到離開台北求學
這段時間 幾乎每星期都上陽明山
小學不懂事 看到獨角仙 鍬型蟲就捉回家養
至於最常看到的天牛 椿象 現在幾乎都看不到了
更別說獨角仙 不過最近鍬型蟲出現的機乎似乎變多了

小時候的生態 跟最近幾年真的差太多了


原來 夜行僧人除了鄒仔大哥外 還有John大哥

謝謝你們提供的資訊!

我剛剛認真地看了一下,果然是「笄蛭渦蟲」或「陸生渦蟲」。
E220_estate wrote:
您運氣真好 這幾年我幾乎每星期上陽明山 都沒看過牠呢

我剛查了一下,有人有提到它為了呼吸,所以只在晚上出現。

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97/242/4.pdf
http://edresource.nmns.edu.tw/ShowObject.aspx?id=0b81da1ca30b81da62f0

因為是用手機拍的,所以剛好有記錄到 GPS 座標。
這是在風櫃嘴旁的另一捷徑步道拍到的


E220_estate wrote:
原來 夜行僧人除了鄒仔大哥外 還有 John 大哥

拿我和鄒仔大哥相比,我真的感到受寵若驚呀。
鄒仔大哥在我心中是真的很厲害的。(大概和神沒什麼兩樣了)
我則是肉腳一個,只是單純喜歡爬山時不會遇到人,享受那種靜靜的感覺

scopia wrote:
陸生渦蟲,為扁形動...(恕刪)


謝謝你提供的資訊,找了一下資料,果然是陸生渦蟲沒錯。
John wrote:
謝謝你們提供的資訊...(恕刪)


「寧靜登山」真的不錯。

第一次發現陸生渦蟲在上個世紀。
第二次約十一二年多前,在崙埤池開路往中嶺池發現。

後來就常碰到,碰到也不會覺得太噁心了。
有深色,也有淺黃,長度不一。


※ 本文轉載自 ilan 討論區,原作者為 tzou@ilcbbs


北宜線上-胡桶古道 2000/10/01 tzou 2000/10/05 keyin
=================

蘊藏著神秘色彩與散發著歷史悲情的胡桶遺址,靜靜地躺
在平緩的山丘,山裡的溪河緩緩地流著,留下歷史悲情的
淚。

故事的傳說是一段不可考的史實,斷垣殘壁長滿了盤根錯
節的樹木,誰能全然杜攥與掩飾這般痕跡?

探訪的發端是年初時,由黑龍潭繞經中心崙由柑腳坑返回
歸途時,不經意看到山壁的噴漆文字「胡桶古道」,這一
條就是高海家之登臨路線,高海為倖免於難的遺族。原本
是抱著懷古探幽,尊重往生者的一種心境,故計劃於農曆
鬼月一探遺址,眾多因素未能成行,只有於途經北宜公路
抱以肅穆的心情。

秋高氣爽,陽光普照,途經坪林,想起故事,多年前對登
山手杖的用途不已為然,只跟阿忠買一支雪杖,給阿娜達
用的,自己用冰斧,同是Simond青色系,昨夜到登
山友跟阿芬買的鈦合金登山手杖蠢蠢欲動,行車專用之純
正小牛皮拖鞋抵不過故事的魔力,為自己未盡之事做個交
代。

進入籐寮坑入口,北宜快速道路工程看不出深刻的變化,
營地的獨立桃樹,粉紅的桃花愈顯特色,往乾元宮(雲山
宮)是登山步道的起點,三隻烏龜於池中石島仰頭曬太陽
休憩,若不是下山離開時少掉一隻,還一直認為牠們是石
龜,過乾元宮於其右側登山口直上,路跡顯明,過一山澗
木橋,又看見公墓石碑告示,但不見墓碑?路旁橫放的樹
木是造路者的鋪路貢獻,往建崙牌的鞍部登山口、虎寮潭
上來的鞍部叉路、與下繞山溪的700米最高點,都有明
顯指標。

沿途山雞鳥鳴此起彼落,路線略延山之北,背陽行走,但
陽光仍從稀疏的枝葉中透露下來,絲毫沒有陰森的感覺,
到達虎寮坑溪上游山溪,樹木高大,板根厚實,這‧‧‧
不是茄冬樹嗎?!頓時,心生敬畏,故事必定有一部份是
真實的,在此山徑有代表人文的樹種,再行走後是一平緩
山丘,腐敗的樹木經不起蟲蟻的啃食,更受不了強風的吹
襲而倒落下來,平緩的山脊,有些許石塊,腐木,不由得
想起故事,皮膚表層緊繃,顆粒突出。

我的感覺是‧‧‧近了,這曾是適合居住或旅途之休息地
點,它就在附近。

左下到遺跡所在,一個保持較完整的殘壁,並有些偶像,
碑文,金屬牌示,向來不避諱這些的,一隻鳳蝶飛舞而過
,化解詭異的情緒,我以虔誠的心敬畏緬懷著,不以膜拜
之表象傳達此刻的心情,這個村落除了茄苳樹外,還有竹
林,穿梭於期間看能發現什麼?斷桓殘壁上長滿了盤根錯
節的樹木,以其高度與包覆程度看來,時代久遠,北側面
臨溪谷之緩丘止於此。遺址旁之小山澗有烤肉網之廢棄物
,應該是不知情者所遺留的,白色小碎瓷片零散分布,是
否有它的一段不可考故事,抑或是現代人的捉弄?怕的是
那十三溝位於何處?突然發現一類似寄生蟲的黃色長蟲(
約十五公分),頭形似渦蟲,嚇而離去,發覺危機比雪地
穿拖鞋還恐怖,當然螞蝗也很噁心,但至少知道牠是什麼


書面資料指示此事件發生於明治29年(西元1896,
另一說是1897);現場之去年所提碑文為明治32年
11月6-8日,還有自稱汐止東山人士所作之絕句,此
行未進行進一步的考證與事後資料再蒐集,下到坪林茶鄉
用餐,與小吃店老闆聊天,喝茶並談一些茶農之事。那避
諱進入之地僅輕微觸及。

胡桶村為早期坪林通往頭城必經之地,後人不可忘卻曾經
發生這檔子事,平時除了感謝日人的建設外,也別忘了日
人自然資產掠奪與悲慘的趕盡殺絕。


註:胡桶遺址之相關資料,可參考漁光國小老師編寫之書
籍《穿越北宜、細遊坪林-北宜、坪林週邊步道》,
聯經出版,或國民旅遊地圖系列4-13,灣潭山‧鶯子
嶺近郊山區登山導遊圖折頁,國民旅遊出版。

ps. 有些資料尚待更正,若有錯再行修改。


--
鄒仔
峽谷‧溪水‧岬灣‧海浪‧部落‧故事
我在密境赤裸面對無名流瀑的SPA
野溪溫泉‧等待枯水期之低生命搏鬥


幾年後去買佈滿灰塵的Tube Tent,問起阿芬,大姐眼角泛著淚光的。


面對恐懼的方法就是,擁抱牠,不用到親吻牠。
養螞蟥兩週記!


去除法


鄒仔肉身實驗室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胡桶村事件我也曾在 Tony 大哥的網站看過。
不過也有人提到該事件可能只是「傳說」非史實。

http://59-120-215-226.hinet-ip.hinet.net/thread-af395444-15d8-e411-93ec-000e04b74954.html

不管是真是假,其實有時我總覺得,過不了的,其實只是自身的「心魔」那一關。

話說,我那時看到渦蟲,覺得牠還蠻「可愛」的……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