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山天氣是不講道理的善變,眼前的風和日麗並不保證稍後的片刻不會風雲變色,雖然相較之下發生的機率不是非常大,但卻是"常態",相信有許多山友一定經歷過這種令人難忘的場景,很多山難往往也是因為天氣遽變所造成的。
前不久才發生的嘉明湖劉姓山友失溫致死的山難事件,劉姓山友本來準備單攻新康山,當時天氣不錯,加上他本身是超馬健將,經驗豐富,所以只是身著黑外套、黑緊身褲、涼鞋,而且並未攜帶雨衣,孰料半路天氣快速轉壞,當時山上溫度極低而且風雨交加,最後疑似迷路、失溫而喪命。
再往前追溯到2007年發生的賴姓領隊失溫致死的山難事件,他們一行四人計畫攀登馬比杉山,從山屋出門時天氣還不錯,有一點霧,他們留下重裝備,著輕裝攻頂;那知回程途中,到下午四點多時,忽然颳起暴風雪,全身溼透。當時距離山屋只須半小時的路程,其中的童姓山友體力較好,先回到山屋燒開水準備,卻等了一個多小時不見其他三人回到山屋,於是和另外一位陳姓女山友冒著風雪摸黑上山找人。晚上八點多,終於在主峰與東峰平台的鞍部,見到這三人踡縮在雪地中點燃瓦斯燈取暖,但是賴姓領隊早已全身冰冷,沒有心跳。
這兩個典型案例都與天氣遽變有關,其他還有很多是因為瞬間雲霧瀰漫,因而失去方向或錯過路標而慌張、摸黑、迷路,"差點"小命不保的案例,更是多不勝數,各位可以GOOGLE一下。
一天來回的高山攻頂看起來行程很短,大可以卸下重裝,以輕裝攻頂,然而,如同前面所述,高山天氣是不講道理的善變,一個小時內都有可能風雲變色,從天堂變成地獄,更何況長達一天的時間!
有鑑於此,讓人覺得似乎應該深入探討一下,輕裝攻頂到底適用多長距離、多久時間的行程?又應該攜帶那些裝備?才不至於因為天氣變化而發生危險。
如同前面所述,主要要考慮兩大狀況,A.突然低溫、狂風、降雨、降雪,容易失溫的情況,B.突然雲霧瀰漫而迷路的情況。如果無法找到出路、無法回到營地時,迷路一天以上,又有需要過夜的失溫、脫水、飢餓、體力不支,甚至受傷、墜崖等情況。
我們先來了解"人失溫多久會死亡?"。依據美國高山救難協會研究發現,人體體內溫度下降到三十五度時會失溫、造成昏迷現象。當人體"深層體溫"下降至二十五度時,會有立即的生命危險。
雲林縣水上救生協會將人處在不同水溫的存活時間製作成一張表格,如下:

原出處--雲林縣水上救生協會
其中的存活時間可做為輕裝攻頂適用行程時間的參考。
比較建議的做法是:如果與目的地間,地形不複雜、沒有樹林等障礙物遮蔽、單程距離不超一千公尺、時間不超過一小時,才適合攜帶少量裝備的"輕裝"行程。因為如果中途失溫、發生意外,基本上還有安全時間可以回到營地,同時也不容易迷路。所謂的"輕裝"是指簡單保暖衣物、雨具、充飢食物、飲水、頭燈、智慧型手機(具備GPS與離線地圖)、哨子、保溫毯(保溫鋁箔紙)、急救包+-其他物品。
如果不符合上述任一項條件,就有必要以"次重裝"上路(【有備原則】)。
所謂的"次重裝"是指以原本的大背包為主,背包中攜帶的物品,選擇一是:除了"輕裝"攜帶的東西外,再加上鍋具、瓦斯、小爐具、睡袋、扁帶、緊急避難帳棚(只要輕便、能快速搭設就可以)。或者是選擇二:"拿出那些只在營地會用到的裝備,留下其他的裝備在背包裡"。
"輕裝"裡有雨具與保暖衣物,這樣的危險似乎可以大大的減少。然而,我們不要忽略了,很多時候即便穿了雨衣還是全身溼透的情況,而在三千公尺以上高山渾身濕透所造成的風寒效應,更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前面提到嘉明湖劉姓山友失溫致死的山難事件,該山友在中途有遇到一隊登山隊,根據該隊隊友描述當時他們自己情況是:"當下風雨很大,我隊每人出發即全套雨裝,但仍是溼透,嘉明湖的風雨有經歷過的人自己明白,隨後先到達停機坪因為怕失溫,先出發往布新營地(我也在前隊伍)。------說實在的,當天風雨大冷到我即使走很快,我都快感覺失溫,我一心只想快到營地快紮營躲到帳篷內,到營地時,布新營地平坦處都是大水池,風勢很強,一分鐘都沒辦法停止不動,感覺快冷死----"。(其實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之下,"營地"就是"就地",只要條件許可,應該就地緊急紮營,換上乾衣物、生火煮食、取暖,等待風雨停止。爬山沒有必要把自己搞成"頻死狀態"或是如此狼狽。)
突然遇到暴雨或持續性下雨,有穿雨衣卻仍全身溼透的情況,發生的機率並不低(這種情形好像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現象,不過實在應當認真看待,要有有效的解決方案),這時如果能有緊急避難帳,就地紮營、換上乾衣物、生火煮食、取暖,就可以讓自己感覺更舒適、也更多了安全保障。
此外,因為迷路很可能需要過夜,這時一頂緊急避難帳就能夠遮風、避雨、保暖,捍衛自己的生命。所以"緊急避難帳"是必備的裝備。
也許有人會說:"背次重裝攻頂太累了!"然而試想:從登山口到營地那麼長的路程都可以揹負重裝了,為何從營地到山頂非得要輕裝不行?孫子兵法說:"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如果登山只是單憑運氣,而無萬全準備,那麼登山就不是"運動"而是"冒險"了!人,不是不能冒險,然而冒險應該是反覆模擬各種可能狀況,並有可行之對策與準備而進行的活動,否則就是"莽撞"、"有勇無謀"。如果設想、準備周全,但仍出現"人算不如天算"的狀況,那才叫"意外"----意料之外。設想的範圍大小每個人都不同,不過設想越周到,妥善率當然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