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by 鄒仔
─────────────────────────

人生總是需要一些熱情,生活才得以滿足。

─────────────────────────
鬼行™ 冬雪隱士 → 冰雪南湖自由攀登
鬼行™ 自由攀登 → 象鼻隧道
鬼行™ 冬雪隱士 → 冰凍松羅湖
鬼行™ 自由攀跑 → 元旦登山雪山快閃
鬼行™ → 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

話說這南湖大山一日行(一日往返南湖大山),是 2008 年南湖悠行(南湖兩日行,藍玫瑰~夜蝴蝶~計劃)之後產生的想法,當時主要是要顧小孩,所以只能用週休二日放鬆,結果後來變成是一種獨自的樂趣,在沒有特別資訊下, 2009 年完成了南玉山 一日往返 43.4 KM、一日半聖稜後再完成了一日 聖稜,還有中央尖山兩日行(36小時)。2011 年夏天遇到林克孝山友的墜落事件,當時入園證也因連續颱風警報一再受阻,自此就沒有屬於自己的高山行程了(只有助人圓夢才上幾次高山。)。

所以 2011 年的夏至山行,大概是離現在最近的高山浪旅。(懶得找照片,直接從自己不再經營的 Youtube 影片截圖。)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每次都趁大家還在睡覺時,跑到東峰附近獨享這大地之美,還有月亮呢,這種絕美享受,幾個人可以獨享?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當時第二天去馬比杉山(熱爆了,換衣中!)。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石洞獵寮睡午覺,大濁水返回。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隔天繞一圈下中央尖溪出南湖溪山屋,晚上和黃鼠狼奮戰。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南湖大山,個人最早上去是 1992 年,每當北峰下圈谷時,總會望向左邊稜線低鞍,一邊是崩壁一邊是碎石坡,曾經一個人紮營在那邊的雪坡之頂(當時整片雪坡,根本看不到碎石坡。),我的第一次高山獨攀就是南湖大山,而且是雪地獨攀,依稀記得當時背著雪地雙人帳,經過舊雲稜之後迷霧森林陡坡,遇到一群新竹山友,其中一位山友說他已經有二十多年山齡,當時年紀輕,聽不太懂他要表達的涵義?(本文後頭也來玩這個遊戲。)

底片時代,照片懶得找,有找到手錶和冰斧上雪地南湖大山的翻拍照片。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當時獨自紮營在此雪坡頂。(左側中間凹地位置,此照片為此回拍攝。)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整個南湖圈谷都是深雪,登頂南湖大山反而超輕鬆,幾乎可以直上,不過因為雪溝裂隙深度達一人高以上,快登頂前還是左繞到主南傳統路線登頂。當時剛從北峰沿著冰階踩點陡下,濃霧之大,能見度三公尺左右,在此上上下下雪坡三個小時尋找山屋不著後放棄,返回北峰鞍部處宿營並煮食,用餐同時,累翻到跟營帳內上方的手電筒對話:怎不下來一起吃麵? 年少的我迷失在圈谷之上的冰雪國度,沈醉如迷,瞬間倒臥,醒來如南柯一夢般,整夜大濁水的崩壁轟轟作響,絶非春雷巨響,晨間濃霧疾速掃過的空隙,透露出帝王之氣勢,山屋?就在昨天雪地腳印五公尺左前方!
(有一年雪季獨攀玉山,下山後住觀高附近,陳有蘭溪也是落石轟轟,獨走寒溪上翠峰湖,迫降叢林露宿地也是聽到這樣的聲音,深怕崩離。)

今天強風沒有雪地冷冽般可怕,霧氣時而消散,也沒雪地濃霧般可畏,但仍需謹慎腳步。漫步上下圈谷和主東鞍之間,真是輕快與享受。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時間與里程:
感動隨著年齡增長而麻木」,多年前的體認!當年紀漸長與時空轉移,有些事,還是要趁有機會的時候,把握當下為之。

將近十年前,網路上找到的一日環島資料,只有找到一位教授,開車一日環島(雖然同事很久以前就常開著他的 SAAB 一日環島,跟他聊天最主要是感染到他的熱情,他都退休十多年囉。另一位同事在民國 60 年就徒步環島了。),後來自己也在資訊較缺乏年代,完成一個人的一日島旅(大型重機)。當然後來就有眾車友五花八門的創意行程囉。

而這南湖大山一日行,網路上找到的資料有六筆,其中明確完成的有兩組登山人,另兩組跑者,明確資訊最早記錄應該是阿堉三人在 2013 年 4 月完成,而可行性是自己執行了南玉山一日行 43.4KM 後,於 2009 年有提到一日南湖。跑者和山行因為在裝備、體能、心智、分析判斷經驗、風險評估與應變計劃有所不同,所以時間僅供參考,目前大概就 -12H-15H-18H-21H- 等區間,菁英跑者可落在 12H 附近,有鍛鍊山者落在 18H-,另一雙人組時間落在 21H,自己設定落在 18H~21H 間(包含在雲稜休息並補眠了49分鐘),畢竟登山疾走在不影響睡眠太多之下,18 小時的設定是蠻不錯的,其它的天氣狀況與山徑情形就見機行事了。

睡眠債理論,真的要注意,此回前一天四點多起床,尋找遺失散落在家中角落的裝備,中午又開會,後來補眠10分鐘,傍晚到喜互惠採買,晚上為了彌補家人,到角烙家庭聚餐,回到家約八點多,強迫自己睡覺到九點,準備一下後開車啟程,先到全聯再補貨,經過三星大埔加油站加油,離開加油站時已經晚上十點了,開始進入這條經常往返的夜間山道,一直到南湖主東往返下山並開車停路邊休息,總計約 43 小時,只有兩段將近一個小時的睡眠,然而精神是理智且清楚的,但深層的那個自己,會為自己設下不同的陷阱,上回一日南玉山下來之後,開車下到和社吃當歸土虱,老闆問我是山上工作的人?(我很會喬裝)等我吃完正要步出店門外,瞬間精神游離,判斷力就靠最深沉的潛在我,到了同富村便利商店,因為在小南山手機竟要求輸入 pin 碼,也都輸對竟被鎖卡,所以以為到超商買預付卡,就可以直接打電話回家(直到去年,也就是五年後,自己才研究各家電信業者的預付卡系統,控管了十多組預付卡門號。),店員小姐看到遊魂,借我電話,我像是在夢中,無法控制撥打電話返家報平安。 這回發現自己為自己設下許多陷阱,知道只能用標準程序,就像是你在夢中控制夢境一樣,那是美妙的,也是有風險的,真的很奇幻,從年少時雪地的迷離,當了爸爸之後,僅體驗到幾次而已,你分不清現實感,回程末段自己一直和山徑姑娘抱怨,後來踩踏著她的節奏腳步,最後理智大叔戰勝了山徑姑娘,卻又在夜行多次的林間告訴自己迷途了,開車回程竟又在啞口下方看到捕蝶(蛾)人,白布帆透析著螢光燈飄盪,黑影雜沓,好不迷離,這回不想去判斷,上回正好右拐彎,我開窗望向那拿著白布搖曳的女子,她也以特別的眼神回眸,我想她是否看到我這隻鬼?我是遊魂!然而這些經驗給自己的是正向的能量,生活週遭其實有人的現實感是薄弱的,我們必須擁抱不安的靈魂,給予協助。

南玉山旅程後,隔一個多月家庭旅遊,我還是回到同富村的便利商店,雖然找到那位協助的小姐機會不高,但感謝她。
而八八風災前幾天,我 4WD 載機車先上塔塔加放著,再回到東埔,三天完成八大秀出玉山主東南回到塔塔加,機車返回東埔遇到滂沱大雨,結果機車竟然預備油杯阻礙失效,來到了桐林村蕃茄集貨地農家,給了我一瓶汽油回到和社上東埔,後來還沒機會回去關心與道謝。

漫步圈谷主東鞍時又想到,之前人馬進行一日南湖多在南湖大山就折返(所以總里程有的不到 40KM),於是想那就多南湖東峰唄,雖然都登頂過了。

既然 2009 年錯失機會完成,至少要跟別人不一樣,當然一個人獨立運作本來就是鄒仔風格,因為心理依賴產生實質依靠行為,對於自己的風險評估與判斷都將失去準頭。


總里程:42.21KM(勝光專屬車位+審馬陣山+南湖北山+南湖大山+南湖東峰+勝光專屬車位)

◎地圖: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登頂照片:
此次浪旅的四座百岳。(回程大概沒有心力,所以上行時就都先登頂。當然每一座都曾經登頂過數回。)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此行電子產品和鞋子不算,最貴的並不是這個山徑越野用途的腰包,雖然是有品牌腰包,但使用兩次就爆裂,但經銷的城市綠洲服務算不錯,因為確定可以有假期,剛好最後期限前七天申請入園證,但往返修正申請案三天後才通過,翻出這前年十二月購買,去年八月使用一兩次就裂開的腰包,就請店家車縫而不送原廠(撐太久沒處理也不好意思)以利時效。
此行酒精爐也是資源再利用,服裝也都便宜,最貴的是日本品牌輕量化 GTX 露宿袋 5~6K 記得好像。
酒精爐此行沒有秀出,使用了九年或十年有了,拿出來大家會嚇到,連底板都是九年或十年前小朋友泡捏捏的奶粉錫(鋁)箔蓋!堪稱資源回收典範!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登山杖,一把是台灣剛推展登山杖年代,當時根本沒有登山杖,是雪杖,25 年左右,品牌與顏色搭配當時買的冰斧色系呢,另一把鈦合金登山杖,應該是 1350 元?也有十四五年的資歷,不過推論這登山杖,就不禁想起登山友的阿芬。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
接下先講裝備和型態差異,2006~2009 年研究(玩)Trail running,可本身不路跑也不慢跑的,後來有寫過疾走 (Fastpacking) 和山徑越野 (Trail running) 的一些異同,不過好像是最近幾年開始比較多人玩,此回浪旅,山徑上有在思考跑者和山行人最大的差異,大概就是裝備,其中鞋子最重要差異,但也很難說,因為過去幾年自己也都用短筒運動鞋上高山,另外,山徑越野通常比較少穿雨衣,要淋雨才瀟灑?但在高地長程會太傻!(所以必要時也必須穿雨衣的。)其次,此行帶了可以露宿過夜的設備,而山徑越野比較難有露宿的準備。這可以好好探討研究一番。
影片截圖是 2011 年夏至山行,中午在大濁水石洞獵寮累到睡著了,返回主東鞍部,緊急迫降,竟發現比山屋好睡。賺到!山屋真的很可怕!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當時三機運作,不同角度拍清晨收超輕量化 Tube tent 情形,一般人請勿任意在高山使用,叔叔有練過的!
全台灣在三大山系頂峰也都用過酒精爐,連雪地都用,千萬不要跟我學,不然用過瓦斯爐的你會覺得蠻悲慘歲月滴!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服裝:
看這麼不專業,都是老媽撿路邊攤便宜貨,硬塞給我我不太要,但現在知道是極品。褲子 50 元,輕薄薄無網布,尼龍銀膠有網布風衣也是 50 元,有套頭帽呢。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四年前 2011 年,服裝好像都一樣,褲子就在開車出發前 12 小時找到,趕快手洗晾乾,找了四年才找到。
衣服就有得說了,本以為這一件是同此行那件 50 元的銀膠風衣,可不!是 5500 元,標榜極輕量化 GTX,沒內裏又沒網布,建議不如看下下圖那種兩件式的 Gore-Tex 風雨衣。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GoLite 當機車雨衣更優!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一日聖稜在素蜜達山屋前,這種兩件式的 GTX,拆掉內層羽絨衣,四季夠用,雪地把內建那件搭上就好。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登山裝備適切性絕對比高貴性來得優!

◎背包:
這多年前本地用品行買的水袋背包,唯一最亮的色彩,已經爆開過,自己用資源回收旗幟車縫,全家福鞋城促銷結束那天會丟旗幟,去等就對了。
腰包前文已經提及,也是車縫過的,發現食物飲料太多了,裝不下,臨時決定兩截式背法,腰包是有背帶的喔。兩側有水壺網袋與固定彈力線,非常方便拿取使用。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四年前 2011 年,背包是本地城市綠洲福袋抽到的,但防水拉裂會裂開(因為用小背包裝三四天行程的東西?)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別小看這個水袋小背包,人家獨攀上象鼻隧道呢,叔叔有練過,小朋友不要學喔。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女紅作的不好,但拯救了堪用的背包,就覺得對自己交待得過去了,這是我的狗皮膏創作。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糧食:
攜帶的比這些更多,可樂一大瓶一小瓶,還有義美小泡芙沒吃完,泡麵也沒拆開煮泡,寶礦力水得粉沒有泡,因為也帶了一罐寶礦力水得,波爾瓶裝水下山才想到要用,山屋與溪溝的水都未取用。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我們這邊公定價 600 元以上就有的餅,通常爬山對自己來說有一個好處,就是消耗家中沒人要吃的存糧,不然可能要等戰爭才會有人吃。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裝備:
頭燈出發當天一早找了三個小時終於找到,很重要。
GPS 已經很久沒用,因為多用 oruxmaps,Garmin 圖資可共用。
雨衣一物多用,可以當露宿雨布,曾經在布蕭丸用過,高山在荖濃溪營地用過,當晚還吹著風飄著雨呢。
咖啡色袋子是酒精爐,薄皮鋼杯和咖啡茶包五六包。酒精本來帶 60 CC,後來換 120 CC,若刁山較保險。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這基本的最重要,左邊是輕量化 GTX 露宿袋,前文已提過,會買 GTX 是它的重量比較輕又收藏體積小,中級山就用國產一千多元的露宿袋;右邊絕對重要,即使寒流或雪地,永遠身上有一套乾的○○○。很重要!知道就好。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試過各種手套,甚麼皮質的、溯溪潛水的、防滑的、大創的手套和越野機車手套,這種就夠了,但就怕濕冷和刺到荊棘,通常手套髒了,也會回收洗一洗再使用,請大家不要因為便宜,利用它完畢就丟山野,這樣很沒有人情味又不環保。
夾式頭燈,輕微探勘好用,雖然 Petzl 的頭燈信賴度高,不過習慣備援,雖然手機可備援,但手機有更重要的任務。
透氣膠帶不用說,但電氣膠帶,強烈建議一定要帶,有回在中央尖溪被利石劃破腳底,鮮血湧泉,充當止血帶,有回寒溪獨上翠峰湖,還當狗皮膏修補雨鞋呢(笑果很好倒是真的),建議買紅色的,因為血是紅色的,噗!賣個關子。
3g 濾水器,都 4G 了還 3G?呵,上網找影片囉,粉好用的,俺發明的資源再利用。(插花:故意不明講並留一些資訊給人挖寶,結果有老外抄我的之發揚光大)不過自己似乎也喜歡這樣,呵呵,本文也有要自行發掘的[寶藏/垃圾]。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手套若重視覺,具防滑和些許保暖效果,2009 年南玉山一日行 43.4KM,採用玩越野機車時代的爛掉手套(六年),倒是還不錯!
清早經過圓峰山屋,風超強,防滑功能兼具保暖效果!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輕便雨衣我都回收使用,放背包夾層可墊背,雖然已經有一件雨衣(兼具雨布外帳)+雨褲了,但多這套自有其它用途。
八大秀出玉山主東南塔塔加,荖濃溪營地獨自歷經風雨夜,一定要露宿袋搭配!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山行人一定要有可以隨時就地獨自露宿的能力!至少輕便塑膠布丶技術丶經驗和沈著的膽識!
寒溪上翠峰湖多路線,自己常這樣,老實說,要找到我那多次的露宿點不太可能!
也曾兩次寒流來時衣服都溼透而獨自露宿,火也升不起來,所以前面提到〇〇〇很重要!
獸居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至於衛生紙,其實可以找個人拍的《大便不用衛生紙》影片,基本上中級山叢林,自己都不用帶衛生紙的,高山就帶著,但此行無用武之地。
發現背包肩帶上有一個魔鬼氈做成的玩意兒,那也是獨創的 GPS 攜行裝置,自己發揮創意設計囉。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行前訓練:
1丶仁山苗圃全路線翻透透隨機走(參仁山大自然BJ1路線)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2丶永光宮-香格里拉-三清宮 環繞
3丶加羅湖丶松羅湖一日行(參一日雙羅湖)

4丶福隆-草嶺古道-桃源谷-大溪(16K 4.5H 疾走)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手機 oruxmaps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5、27年老鋼管單速車(自己燒 Fix gear)每日1~3次累計24~60公里。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
此行花季初綻,唯一讓我拿起手機拍的巨石花簇。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我最喜歡的四個角落,剛好在主東稜線與上圈谷鞍部叉路,就那四個方向。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上圈谷回到南湖山屋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回到木杆鞍部,夕陽伴我歸。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有些事,及早做是比較容易達成的!祝心中仍有熱情的朋友,計畫並風險評估與訓練後,做就對了。
峰頂歲月----你依然還是你自己 1993 & 2008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鬼行™→一個人的一日南湖大山 (四座百岳)

個人沒有在路跑或慢跑,腳程普通,沒有走得比要快,只是可以走的時間比較久。(一個人的速度會比實力相當一起走來得慢。)
(詳細行程紀錄透過 GPS 航點轉換程式,藏匿在文章某處,有興趣的人可解碼參照。)

至於獨攀議題......
每個人 DNA 當中早就註定好了!

獨處是靈魂的試金石


5rS75YuV5ZCN56ix77ya5LiA5pel5Y2X5rmW5aSn5bGxKOWbm+W6p+eZvuWysykK6ZaL5aeL5pel5pyf77yaMjAxNS8wNS8wMSAwMDoyMSAo5pif5pyf5LqUKSDvvZ4K57WQ5p2f5pel5pyf77yaMjAxNS8wNS8wMSAyMDowOCAo5pif5pyf5LqUKQoK4peORGF5IDEK5pmC6ZaTICjntK/oqIjmmYLplpMpIOWcsOm7niAo5Y2A5q615pmC6ZaTKQowMDoyMSAoMDA6MDApIDAxIOWBnOi7ium7nuWHuueZvCAoMDA6MDAp77yaCjAxOjI3ICgwMTowNikgMDIg5p6X6YGT55m75bGx5Y+jICgwMTowNinvvJoKMDE6MjkgKDAxOjA4KSAwMyDmnpfpgZPnmbvlsbHlj6M+ICgwMDowMinvvJoKMDI6MTEgKDAxOjUwKSAwNCDmnb7poqjltrogKDAwOjQyKe+8mgowMjozNyAoMDI6MTYpIDA1IOepv+mbqOiho+iksiAoMDA6MjYp77yaCjAzOjU3ICgwMzozNikgMDYg5pyo5p2G6Z6N6YOoICgwMToyMCnvvJoKMDQ6MTkgKDAzOjU4KSAwNyDpm7LnqJzlsbHojoogKDAwOjIyKe+8mgowNTowOCAoMDQ6NDcpIDA4IOmbsueonOWxseiOiijnnaHopropPiAoMDA6NDkp77yaCjA2OjU5ICgwNjozOCkgMDkg5a+p6aas6Zmj5bGx5Y+J6LevICgwMTo1MSnvvJoKMDc6MDIgKDA2OjQxKSAxMCDlr6nppqzpmaPlsbEgKDAwOjAzKe+8mgowNzowNyAoMDY6NDYpIDExIOWvqemmrOmZo+WxsT4gKDAwOjA1Ke+8mgowODoyMiAoMDg6MDEpIDEyIOWNl+a5luWMl+WxseWPiei3ryAoMDE6MTUp77yaCjA4OjMyICgwODoxMSkgMTMg5Y2X5rmW5YyX5bGxICgwMDoxMCnvvJoKMDg6NDggKDA4OjI3KSAxNCDljZfmuZbljJflsbEo5LyR5oGv6ISr6Zuo6KGj6KSyKT4gKDAwOjE2Ke+8mgowOTozMiAoMDk6MTEpIDE1IOWNl+a5luWMl+WzsCAoMDA6NDQp77yaCjA5OjQ2ICgwOToyNSkgMTYg5Y2X5rmW5bGx6I6KICgwMDoxNCnvvJoKMTA6MTcgKDA5OjU2KSAxNyDkuLvmnbHlj4not68gKDAwOjMxKe+8mgoxMDoyOSAoMTA6MDgpIDE4IOS4u+WNl+WPiei3ryAoMDA6MTIp77yaCjEwOjU2ICgxMDozNSkgMTkg5Y2X5rmW5aSn5bGxICgwMDoyNynvvJoKMTE6MzMgKDExOjEyKSAyMCDkuLvmnbHnqJznt5rph43llZ8gR1BTICgwMDozNynvvJoKMTE6MzkgKDExOjE4KSAyMSDkuIrlnIjosLflpKfmv4HmsLTlj4not68gKDAwOjA2Ke+8mgoxMjowMCAoMTE6MzkpIDIyIOWNl+a5luadseWzsCAoMDA6MjEp77yaCjEyOjAxICgxMTo0MCkgMjMg5Y2X5rmW5p2x5bOwPiAoMDA6MDEp77yaCjEyOjM5ICgxMjoxOCkgMjQg5Y2X5rmW5bGx5bGLICgwMDozOCnvvJoKMTQ6MDEgKDEzOjQwKSAyNSDljZfmuZbljJflsbHlj4not68gKDAxOjIyKe+8mgoyMDowOCAoMTk6NDcpIDI2IOi/lOWbnuWBnOi7ium7niAoMDY6MDcp77ya

---------------------------------------------------
2009/07/04 發表的舊資料:(入園規則與政策有所修改)

有關入園證方面,根據與三大山岳國家公園交涉狀況,一日超過20K的行程(非單純單攻熱門山頭:如玉山雪山等),以兩日申請,勉強可透過網路申請(或再透過電話聯繫)完成並通過,
如小O聖兩日完全不須要額外的函送文件即會通過,vul 先生的說法是如果同樣的行程,以一日行程申請,會電話詢問並要機關發文(玉管則說『個人』可發文)。
(以上為個人有特地到保育課詢問的狀況)

申請超出一般山友的行程,太管處的作法是直接退件,並要求重新更改行程,並發簡訊和電郵通知,這時候您可以有兩種作法,一種是修改登山天數;另一種是佐証資料(透過電話、電郵或申辦系統等)。

玉管處的新系統已經將路線的天數寫在申辦系統中,需要有不同的行程可以反應要求增加到清單中(cj;6小姐說的),但是另類的行程需要『專案申請』(甚至會告知專案申請只有玉山主西峰當日往返案),而這專案申請,雖然你的籌碼與立場贏面大,但文件修正往返費心神(內部公文流程也是),甚至壓根兒不容許這樣另類且多元的登山模式干擾安全因子(唉!),所以最好的方式,是以較正常的天數行程來申請,除了可以較無阻礙取得入園證之外,也比較不會為難承辦的人員和主管,而且在天氣或體能狀況不好時也有山屋或營地備援。

一日往返的行程很迷人,兩日極限疾走+露宿,除了迷人更可輕鬆享受山林,甚至降低干擾與生態沖擊。
(以上兩類型已於後文補充說明)

多年沒運動同樣陡坡2K,一年前剛接觸時花2:10多,一年後再去試不到1:30,當然啟程的時刻也會影響到行走效率;而熱食方面,目前以酒精爐替代,密封藥水罐120CC基本上可以用四餐(以加熱的時間效率為導向),不管一天或兩天都很合用,重量差別大概就是少一顆瓦斯罐的重量和體積(重量差不大約140g~200g,但體積騰出不少)。
(之前酒精爐曾在海拔3800以上作業並露宿,後來買小攻頂爐就將酒精爐閒置,現在發現兩日以內的行程,酒精爐還真的很好用。)

看過乙的北一段三日行,也試了中央尖山兩日行(休息約半年重新運動,爬坡行程有點慢。),最近是試了這個,希望有同好可以一起交流,八月初和八月中申請了不同的兩個山岳入園證,不過目前可能再找某個溫泉試試一日來回(差不多也是38KM,但中級山有蛇,且也要下支流溪溝)。
◎南玉山43.4K一日來回
[相關連結] http://www.taipeimarathon.org.tw
◎極限花園→→東埔-玉山-塔塔加繞大圈(八大秀)之旅
[相關連結] http://www.taipeimarathon.org.tw

其實比較希望看到的探討是裝備上的設計,比如鞋款樣式、遮雨與露宿裝備、保暖防曬、背包腰包等等的相關資料,其次是整體心智與哲學觀念部份。
◎裝備
◎體能
◎心智與分析判斷經驗
◎風險評估與應變計劃

以上雜亂資料供大家參考。

---------------------------------------------------
2009/07/14補充

※背包快客(Fastpacking)定義
Fastpacking 不是新的休閒活動,但近幾年來,越來越受歡迎,最簡單且重要的條件,即是意味著背的更輕並行走的更快(文章說的快不是指速度快,走的久距離也會拉長。),『背包』也意味著行程長途到必須宿營,使用攜帶的物品並且睡眠過夜。

今天,人數雖少但卻有越來越多的背包客,會採用比以往更輕的裝備、用更短時間去行走以往的距離。每天行走 30、50,甚至60公里是普遍的,這些超輕遠足者在山徑上有時用跑的,保存身體的能量不同於以往的重裝苦行者,而且更有閒情雅致的心情去欣賞與感受到山徑步道中的優美景色。

※其它辨析:
1.無支援協助無補給:從開始到結束僅採用背包內的東西,而不接受外來的協助。
2.單獨一人:因為和別人同行有情感上的寄託與協助。
3.和極限山徑越野(馬拉松)差別:
第一點,Fastpacking沒有額外協助。
第二點,Fastpacking從背包中拿出露宿裝備和輕量化睡袋睡個3到4小時,
極限馬拉松通常不停下來,頂多在救護站打盹。

※Trail running + Hiking + Backpacking = Fastpacking ?
Fastpacking是近來山徑越野跑步所發展的一種活動。在山徑之中,採用一日的時間是不足夠使用的,故分散成數天完成,將露宿裝備最小化並背著走,這能擔保跑步和體能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唯一的缺點是,找到一個合適的地點並不是非常容易,因為能找出緩和坡度的山徑不是那麼簡單。為什麼?因為它真正包含著風險,而行程至少應包括一個晚上露宿。國家公園步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Fastpacking可以被看作是極限山徑跑步的一種延伸。所不同的是,極限馬拉松是有組織,有競爭性的活動,其重點是讓跑者從甲地到乙地,盡快地到達,並至少有某種程度的支援與協助。而Fastpackers則自行攜帶所有的支援裝備與糧食。

※極限單日往返(Extreme day hiking)
這是國外網站的資料與名詞,因為似乎尚未成為潮流,而且跟國內的單攻山頭很類似,資料中提到,單日以爬升1200M路程約22K(英制換算約值)以上才算是稍有難度的極限行程,差不多也是國內單日往返單攻山頭的里程,而南湖大山若以單日的Trail running會對不起自己,畢竟都到圈谷樂園了,所以似乎更適合以Faskpacking進行,但里程方面可能比較『浪費』,核算之後可能以陶塞山屋舊址或馬比杉山等地為露營點,甚至往返又回到圈谷,另外一條路線是直下中央尖溪山屋,第二天直接經南湖山屋出林道,體力夠甚至往返中央尖山再出林道,所以依國內的國家公園步道之里程與坡度,以極限單日往返和Faskpacking比較適合,其中Faskpacking在部份路段是可以用跑的方式,比如雪山和玉山山徑,但原則上用快走的方式,能量保存會比較好一些。


◎寫在最後:
多年前,有人將獨攀又導入性別議題,個人覺得即使客觀因素存在,但對另類或特殊行程,你都可敞開心胸,為何對性別存在歧見?
2008 年,凌晨四點多由啞口進入林道,就小背包+睡毯+露宿袋+半身充氣墊+酒精爐+飄飄褲飄到南湖圈谷山屋,北峰下南湖山屋是用跑的,像下雪坡動態平衡那樣,有人還以為我是來送藥給高山症的山友。當天山屋超熱鬧,有人中央山脈大縱走即將歸來。太陽還沒下山,時間還夠,自己就去陶賽峰下,霧雨中斗篷雨衣充當外帳過夜,一早回到接近東峰附近稜線上,獨享東稜超棒景致!回到南湖山屋溪溝邊獨自煮食,竟然有一位有名的奇女子前來聊天認識,她説她這次要待上一個月,平時在山下也喜歡走路,讓自己也試著體驗她説走路移動的樂趣,像自己這種最低能量運作,就希望在現場沒人知道我是誰?不過是陌生山友罷了,但這女子卻是那麼暢開來和平凡不過的我寒暄,對我這樣的行動好奇但沒有意識形態上的干預。
所以呢,遇見了獨行女子,各位男性同胞,領首示意問好,別過多異樣眼光和對話,或許她要的僅是一份寧靜?過多的關心,甚至跟行只是徒增對方的壓力,除非她想隨行或彼此照料主動搭話於你,不然就當彼此獨立的個體囉。
至於若你是妳,祝福妳走自己的路,這種女子也不少,只要思想和情緒別太偏激就好!

PS丶2015年5月中旬帶隊幫人單攻玉山圓夢,又回到同富村最熱閙便利超商,土虱店已經收了,對面路邊攤有賣當歸土虱,但聽說餵食土虱的食材很特別,所以不再吃了!老闆和伙計倒是很會作生意。桐林村的捷徑依舊,仍找不到那戶蕃茄農家。




附上2009年首創單一日內完成聖稜的文章。

    奔放的一日聖稜
→←→←→←→←→←→←→←→←→←→←→←→←→←→←→←→←
■故事的開始
  一群青年男女在鬼月的午夜十二點,於海拔一八八0的星光夜海遊盪
,這就是舊年代常辦的「夜遊」或「膽識訓練」活動,只是不須要有嚇人
的招式,而是靜靜地與同伴散步,欣賞乾析天空的星光與銀河,這樣已經
是非常棒的享受了,當他們回到住宿的山莊,赫見門口盤坐著一個人,頭
也不抬,話也不說,獨自操弄著他的火爐,煮著麵條,我們其中一位伙伴
看了一下手錶並說:『現在吃宵夜真的不錯,看得都肚子餓了!』此時時
針正杵在一和二之間。

  當我進房間上床的時候,方才在樓下上廁所的室友跟我說,那個人起
身之後,直接往吊橋煙聲瀑步的方向獨自前去咧,怪了,他倒底要作什麼
?清晨再去瀑布也不遲啊?

  這獨自夜行的男子於林間發現了在森林地面覓食動物的火眼金睛,也
讓許多山羌鳴叫,夜蝶引領他來到了池有登山口,但他卻不停留地像是看
到寶物般的興奮,往上爬了上去,並以穩定的步伐與呼吸緩慢前進,直到
松林地他停了下來。

■甦醒與重生
  在松林地以坐姿面向東方休憩,不算靜坐或冥想,正當甦醒的時候,
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獨特姿勢慢慢伸展釋放,往樹稍天空一望,看到了冬季
的獵戶星座,不用特地停下來等待冬季的運行,冬季他會由清晨往回跑到
夜間,然後再晚間,再度季節迷失,忘了自己身在那種季節?

  離開松林地,曙光初霾之刻,看到了三六九山莊,但沒有燈火,那裡
將是午後會到達的地方。

■未知的轉變關卡
  熱鬧的山屋照耀在一片柔和的金黃光線之中,也正是其他山客歸返的
時刻,此時用酒精爐煮熱水沖泡用餐,環顧天空山際,若天氣將轉為大壞
時刻,就看山屋到布秀蘭山這一段的發展了,草原緩上坡偶而進入林間,
再經過箭竹叢倒木橋,V型谷之後就是最後的上坡關頭了。

  來到品田山,不可否認,奔客是為了那樣的悸動,隻身找路並安全度
過危崖的一種感動與幸福,須要規劃運作與執行動力的要素,這要素是什
麼?是刺激?還是完成一件事的滿足?或許吧!但那都不重要,獨處美景
是不可多得的一種享受!用最輕快且較省時的方法運行,不否認這種方式
會和大地美景共處的時間變短,但心理卻擁有更不同的自由維度,當然某
種莫名的壓力仍是存在的,對於不確定事物的面臨與化解的莫名擔憂。

■不在乎是否極限
  當然一般人不太適合或不會想去從事類似的 eXtreme 活動,畢竟它
較為另類,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考量與運作模式,但不表示另類活動可以
看到的景物會比較少,比如夜間動物與星空天際的變化,生態景物觀察在
於心並非單純的時間,當然另一方面而言,若這是獨享的樂趣,更該私藏
,但還好的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或想這樣玩,
而有一跑者Ultrailrunner講了:
【有吃熱食、有喝水、也有小睡,行程計算精準,排得比較緊湊,
 著重將自己的極限與自然美景融合,也是一種力學的美感!】

  好個將極限與自然美景融合的概念,應該再加一個心靈,也就是體能
極限、自然美景與心靈感受,然而現實的是,一般爬山也都會包含到這些
要素,所以更具體的限制性才是主要原因...。eXtreme登山除了發生狀況
時的資源統合問題,以及沒有額外閒怠時間欣賞風景之外,倒是想知道還
有那些缺點?並尋找克服的方法。

■模擬幻想旅路
  在品田山上環顧遠山,直行偏北繞向西方的品田斷崖,如果是在雪地
或濃霧中,你是否有辦法獨自穿梭?過I段後仍直下勿馬上左轉橫渡,遇
到一獨立樹才左移越過脊岩下方,不久應該就可以碰到最讓人興奮的高差
位階了--品斷II,為了另外一個計畫,反覆於腦海地圖中絡印,卻重疊
混淆,看來在腦海中訓練未來的迷幻旅程,是非常不可靠的!只能尋找路
跡並判斷,逐次找下一踏痕點,最後就連成一連續山徑了,但如果是風雪
過後行走的第一人,可能還是要看地形自行踏出踏點開闢路徑,GPS 就當
成最終無法自行判路的參照。

  品斷到布秀蘭依稀記得是最輕快的山徑,只消四十多分即可到達,此
行多花了一點時間,原來遇到其他山友會有一種行進的動力,或許也是為
了脫離人群的心態行為,原本以為新達山屋和三六九山莊都會有人,而聖
稜應該遇不到山友的,最後對了三分二,凌晨三六九山莊是沒有燈光的,
而傍晚經過時,看起來也是空無一人的狀況,或許是因為剛開放沒人上來
?或者跑到其它地方去了?

  獨自品味自然山徑是不能有期待的,只能假設可能性,就像對天氣變
化的研判一樣,判斷結論是不能當成預期的結果,唯有如此,心方能解脫


■靜觀自得的樂趣
  來到了布秀蘭山,山前的「老人與蟾蜍」岩石巧妙形成門扉,萬物靜
觀自得。坐在亂石堆中,先什麼事都不作,靜下心來,好好瀏覽這美麗山
景,這神聖的稜線,布秀蘭山座落於此,海拔相對不高,卻是一絕妙觀景
位置。雖然事前規劃有設定行程的時間數據,但真正行走並不會被這些數
據制約的,不會特意察看是否有照原訂時間抵達,但要作的是從怡然自得
後的休息此刻算起,計算到達登山口的約略時間為何?而這個時刻不是要
作『比較』,『比較』會有負擔的。簡單地說,夢想醞釀、事前規劃跟事
後分析比較需要左右腦協調,而行走的時候則以約略時間計算,盡力但不
勉強地行進,並用右腦和心靈享受自然的一切。

■深林的魅影山屋
  經過布秀蘭山之後要左下稜線進入森林,南方最代表的山就是穆特勒
布山,一個你絕對不會錯過的山容景致,而素密達山就在它的前方,暫離
森林回到稜線有一平台,此處可展望即將要走的路徑與山嶺,登頂素密達
山轉向稜之東,下完三段斷崖,穿越森林谷間即可抵達素密達山屋。此段
費時約兩個鐘頭。

  若以兩日完整大O聖(經雪山)素密達山屋算是中間點,人跡也比雪
北山屋少,會經過此山屋多為縱走聖稜線山友,而會住雪北山屋的,還有
可能是單走雪山雪北小聖稜的山友,兩日O聖安排可以考慮先申請素密達
山屋再雪北山屋,出發前再確認兩間山屋住宿人員狀態以利權變。

  素密達山屋的前院格局會讓人處處逢敵,故不得不讓人提高警覺,獨
自在山徑之上,必須永遠比他人更早發現山友的影蹤,這是一種觀察也是
一種訓練,休息或行走之時,即使你帽緣壓低且頭也不抬,若知道對方已
經發現你,就主動打招呼,若距離已近,對方仍未察覺到你的存在,試著
先發出聲音以免嚇到別人,是否在近距離內有其他人,都有蛛絲馬跡可尋
,有一些技巧性方法可以確認,但最重要就是不要嚇到他人。

■重返文明的象徵
  布秀蘭山到雪北山屋這一段整體坡度最小,雖然為稜線縱走,但多是
在灌木叢與森林之間穿梭,也會上上下下山頭、谷間和過斷崖,行進速度
會掉到1.0KM/H,整段小O聖較好的路段可達 1.3KM/H,坡度最大約 35%
速度1.1KM/H,坡度20%速度1.4KM/H,過斷崖路段有的甚至降到1.0KM/H以
下,最快的是七卡山莊下水池登山口之下坡路段達 3.9KM/H,其次是武陵
山莊到池有登山口之15%緩坡,速度可達3.2KM/H,所以行進速度主要受局
部化的地形影響,單純化的坡度,速度反而穩定。

  到達雪北三叉路再到雪山北屋,已經算是另一段的山徑了,因為走過
停留的人較多,雖然較熱鬧但環境卻相對較差,但至少這是重返文明的開
始。

■悠悠稜路
  雪山到雪北的山徑,可以很悠閒,也可以很憂嫌,可以優雅地放空心
情,也可以讓心很糜爛,可享受散步輕鬆慢走,也可拖著腳步蹣跚而行,
但相同的就是,里程並不會因為你的心境或行為而有所改變,而且中途還
有一位程咬金,他在那邊等著你,要確定你的堅定信念或讓你陷入墮落的
靈魂,當然對於已經事先確定由1.9K下水源地的人,這樣的考驗只要以穩
定步伐和低誨的視角面對即可。

■幽谷情懷
  有回在流浪的路上遇到一位大姐,她提到水源谷地的陽光場景,構築
此畫面讓人心生嚮往,於是自我放逐靜待於此兩日,沒有流動的流水,只
有像被相機快門凝凍似的透明線條感,當朝陽透過搖曳的樹梢打到雪白的
營地時,山谷缺口的高空雲彩正在追倏翻滾著,單薄的山嵐被風吹得迷離
消散,慢與靜之中,欣賞如此的動感之美,而今日的節奏,是在快與動的
時空交錯之間來靜觀萬物。

■生命的復甦
  去年底的三六九山莊有場劫難,但生命總會找到出口,當大家在欣賞
白木林或草原景觀同時,它或許也是一場災難,將生命的軸線拉長來看,
是否依然忿忿不平?還是期待生命找到出口?時間不能倒轉,可以有更多
選擇的,可惜的是生命它不能拉長,只能盡量讓自己快樂並豐富自己的靈
魂,甚至或許生命之後,靈魂祂根本不存在,那麼把握當下更是重要。

  或許就像太陽一樣,我們已經確知並習慣這樣的輪迴,太陽之下是什
麼?大地之下有什麼?對我們來說並不太重要,最重要是你存在的這個近
扁平的空間,你擁有的當下時刻。

■聖稜最後的溫柔
  一日的迴轉已近尾聲,在此觀望來時之路--聖稜,往東延續到品田
山、新達草坡和池有山徑,早上爬那池有山徑陡坡,從松林地往三六九山
莊這邊望,當時沒有燈火,現在似乎也空無一人,前行到木棧橋,盤腿而
坐,將極限薰臭的名牌排汗襪脫掉,抽出預備的襪子換上,此時品田露出
最後的陽光笑臉,在那節理岩面,慢慢地變得微弱,不等待最後的微笑的
消逝,轉頭往雪東前進。

■夜之騎士
  往山下的行程,除了雪東和哭坡平台的展望外,單純只是路程,今日
無法特地停留,僅能於山徑上,看著日落光輝灑在南湖中央尖的稜脈山脊
和霧海雲湧,這日落日出的南湖中央間都用慢步調拍攝過,但第一次發現
於雪東的角度透過夕陽光線的作用之下,中央尖他變得不尖了,形成另外
一種氣勢。

  快到七卡山莊前,開啟頭燈直下大水池登山口,馬上拍一張自我接駁
的單車照片後,馬上開鎖跳上單車滑降下山,絲毫無停留,開始充當夜之
騎士,夜之騎士被群狗追,約三十多分鐘回到了今天凌晨啟程地點--武
陵山莊停車場。

■後記
  有人說:「獨處是靈魂的試金石」,那麼極限登山應該就是在自然山
徑中探索體能與生命能量的最佳方式了!所有的美景與生態都已經有攝影
家在不同季節透過不同鏡頭呈現,反而山徑之旅中最重要的是自我意識的
獨特性,簡單的說只要你曾經在那個空間當中,那樣的經驗與感動才是你
自己的,是無可取代的,透過簡單的影像與文字記錄,輔助自己的記憶,
寫這短短不到一日的故事。走!再往下一段山徑出發!

→←→←→←→←→←→←→←→←→←→←→←→←→←→←→←→←
2015-05-08 0:21 發佈
T大真乃神人耶!某張全身照看得出腿是千錘百鍊過的...

18~21H走完40多K?應該沒來回吧!

平均一小時要走2K至少,對百岳新手來說真是一個夢幻數字= =

+5分送上,多謝T大分享!
(從某些裝備得到輕量化的啟發)
tzou wrote:
鬼行™ 一個人的一...(恕刪)


好強大的行動力壓 雖說現在的社會風氣不鼓勵這種登山方式
不過私底下小弟還是得給樓主一個讚
鯨魚vs海豚 wrote:
T大真乃神人耶!某張全身照看得出腿是千錘百鍊過的...

18~21H走完40多K?應該沒來回吧!
平均一小時要走2K至少,對百岳新手來說真是一個夢幻數字= =
+5分送上,多謝T大分享!
(從某些裝備得到輕量化的啟發)

18~21H (含雲稜休息補眠 49 分鐘) 停車處經勝光往返南湖大山主東峰並回到停車處,里程因GPS自動斷電,航跡不連續,經計算總里程:42.21KM
(勝光專屬車位+審馬陣山+南湖北山+南湖大山+南湖東峰+勝光專屬車位)

從資料分析,個人腳步沒有很輕快,前一天大雨殘留雨水要穿雨水褲之外,走起算很舒服,但回程雲稜山莊附近開始,內在小孩鬧脾氣了!這又是可以好好表述的一種登山心理學硏究。

輕量化的極致,取決於人體的極限。

詳細行程紀錄透過 GPS 航點轉換程式,藏匿在文章某處,有興趣的人可解碼參照。

Paxson1128 wrote:
好強大的行動力壓 雖說現在的社會風氣不鼓勵這種登山方式
不過私底下小弟還是得給樓主一個讚

嗯,沒錯,爬山不應該太趕時間,且最好結伴。
從登山啟蒙開始接受到的教育就是不鼓勵獨攀,登山訓練中有一「獨處訓練」,大概就是訓練山野獨立運作的能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結伴登山是最好的狀態。

裝備適切,體能夠用就好,而熱情和撤退的勇氣是必備的,謹慎腳步丶風險評估和危機判斷是相對重要。


感謝您們不嫌棄。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真強!不過手套還是防水的好吧,不然在霧雨風大的山頂工作手套恐怕擋不住!
麻辣火鍋麻辣燙 wrote:
真強!不過手套還是防水的好吧,不然在霧雨風大的山頂工作手套恐怕擋不住!

也是,棉手套透氣又可擦汗,但吸水後,別説風寒效應,也會吸熱讓手冰冷或麻木。
還是要根據使用狀況和天氣應對!
工作手套淋膜防滑,好處是手心比較不會被刺到。

大創那種涼爽,但膠味濃。

皮手套,日人曾推薦,好處是磨擦力很好,手掌施力處會破,遇水黏黏,乾了硬掉。
價格是工作手套40倍價格以上。

溯溪防滑手套或雪地手套,似乎又太Over了!

2009 年南玉山一日行 43.4KM,採用玩越野機車時代的爛掉手套(六年),倒是還不錯!
清早經過圓峰山屋,風超強,防滑功能兼具保暖效果!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拜讀過鄒仔tzou 大大的登山軌跡.
讓小弟我除囉佩服還是佩服.

自己也常常獨攀在山林中.摸黑前行.
特別能夠感受到tzou兄的言語之間透漏的山林情感.

多人同行有其優點.互相照應.但也因此多了束縛.
且因人而異.不是人人都可獨攀.且獨攀有其風險.必須身心.體力.兼具.

登山.主要模式.不外乎3種
1.以多天攀爬取代長時間行走
2.以速度取代時間落差喚回距離
3.以行走時間拉長取代腳程不快因素換取距離
pk19786242 wrote:
拜讀過鄒仔tzou 大大的登山軌跡.
讓小弟我除囉佩服還是佩服.
自己也常常獨攀在山林中.摸黑前行.
特別能夠感受到tzou兄的言語之間透漏的山林情感.
多人同行有其優點.互相照應.但也因此多了束縛.
且因人而異.不是人人都可獨攀.且獨攀有其風險.必須身心.體力.兼具.
登山.主要模式.不外乎3種
1.以多天攀爬取代長時間行走
2.以速度取代時間落差喚回距離
3.以行走時間拉長取代腳程不快因素換取距離


PK大您好,你們這些勇咖,吾吃老本追不上是也,只有踽踽而行呀。
感謝登山站的眾山友前輩,包容那位噪人我,一段結束就是另一個開始,
爬了這座山,望向下個山頭,自己則是找個動機找到機會帶自己上山,
人生需要有熱情(文章開宗明義),就怕熱情不興而激盪不起,
然而自己這樣久久上一次高山(山野是常常進入),壓縮又舒坦就對比於平時平緩生活,
能有自由穿越山林丶騁馳山野的能力,不就是人生一大樂事?找回血液中原始的元素。

您歸納的拉長天數丶增加速度和走得久,真的有意思,登山除了裝備隨時代演變,在觀念和型態上也有所轉變與多元了,比如以前過午不登頂丶避免摸黑等,也多所權變修正,但風險評估和判斷仍是重要,比如隊伍新手比例,隊伍行走次序與節奏等等。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Paxson1128 wrote:
雖說現在的社會風氣不鼓勵這種登山方式...(恕刪)


不是不鼓勵,而是很多人自以為"別人行自己當然也行"就腦充血單獨一人上路,卻沒做好風險管理和適當訓練,出了事卻又沒有自救的能力。

但鄒大的這篇文,告訴大家什麼才是真正的獨攀者,該有的準備,心態,體能,知識缺一不可。

如果每個獨自上路的人都像鄒大一樣,就不需要攔阻他們,反而要多鼓勵。

但可惜的是,明明在惡靈古堡裡只能演活屍卻誤以為自己是主角的人多如繁星。
好棒好棒好棒啊
真是太棒的2016!!!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