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先感謝團長處理這次出遊大小事情,入園申請、交通、住宿、行程安排,
真是太辛苦她了。
另外阿永提供資訊,申請錐路古道,先向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申請入園證,
在申請過程,系統會自動幫你向警政署系統申請入山證。
錐麓古道的歷史,作為「合歡越嶺古道」的一段,官方網站說得還蠻清楚的:錐麓古道
而「合歡越嶺古道」有些段落已經開發成台八線,有些則是維護成步道(錐麓古道、綠水合流古道與合歡山─天祥段曲流古道)。
原始遊記有100多張照片,
2013.07.20 花蓮兩日行 第二日 錐麓古道長征,這裡只能節錄部分照片。
錐麓古道,從標高400公尺的慈母橋走到標高280公尺的燕子口吊橋,可以區分成四大段:
1、慈母橋-錐麓駐在所:距離大約5.6公里,爬升320公尺(錐麓駐在所標高720公尺,前有一段要爬到標高750公尺處,再下切),這段路有許多坍方,不斷高繞、下切,走起來很過癮,剛好不斷地為錐麓大斷壁加溫。
2、錐麓駐在所-斷崖駐在所:距離大約2.5公里,爬升50公尺,這幾乎是緩坡,是最好走的一段路。
3、錐麓大斷壁:這是錐麓古道精華,一走出斷崖駐在所,大約500公尺就進入錐麓大斷壁,大斷壁本身距離長度只有五百公尺,爬升也很平緩。
4、錐麓大斷壁-燕子口:這段距離大約2.5公里,急降500公尺道標高280公尺的燕子口,相當考驗膝蓋的耐磨度,十分建議要帶登山仗,兩個登山杖更好用。
錐麓古道,因為管制,入古道需要申請,假日96人,平日60人。
目前全線10.3公里都通了,全線通行之後,為了避免在大斷壁那裡雙向匯流,現在只能慈母橋進入、燕子口吊橋出。
我們這次人多,租了兩台七人巴,所以住在花蓮市區的統帥飯店。
如果人少,不足以租七人巴,需要接駁,可以接洽:天祥的天主堂民宿便宜又方便, 需要交通接駁也可付費請江先生或胡小姐他們幫忙。
一大早05:20從這次住宿的花蓮市統帥飯店出發,會這樣早出發,主要是要趕著通過台8線的修路管制時間。
台8線之前地震大坍方,現在雖然已經打通,不過岩壁尚未完成固定的工程,所以,每隔兩個小時,開放一次通行,如果趕不上六點的通行,就要等到八點,為了多一點散步的時間,團長特別安排搶在清晨六點通行,這樣回程的時候,就可以趕上下午四點的通行,若是錯過,就要等到傍晚六點,才能通行了。
PS:這天,運將大哥說,夜間已經取消管制,也就是清晨六點以前,不會管制交通。
慈母橋
很幸運地,我們六點前就通過管制區,到達慈母橋,差不多六點,現場已經有一隊到達,正在整裝準備出發。
這是慈母橋旁的青蛙石,在慈母橋停車場旁的說明牌,有特別介紹這青蛙石的地理特徵。
當時我一直在想,這真的像青蛙嗎?現在這個角度看起來,還真的像青蛙哩。

錐麓古道入口就在慈母橋停車場旁的涼亭。
我們雖然六點就在這裡了,不過,有人需要廁所輕量化,所以運將大哥特別載去綠水那邊的休息區進行解放工程,我們真正出發的時間,大約六點半。

入口要自己投入山申請書,辛苦打理一切的團長代表投入申請書。
這裡雖然沒人看守,採取自主管理,但是出口的地方,還是會有人清點人員。如果沒有申請,偷跑被發現,雖然不可能走回去,也不一定會罰款,只要列入黑名單,不得再申請入山,還是會造成不便,就讓人不敢輕易嘗試了。就乖乖申請,沒有必要賭運氣啊~

一走出涼亭,回首可以看到剛剛的慈母橋,也可以看到橋下巨大的石塊, 這是太魯閣典型的地理特徵。

開始高繞又高繞的戲碼了。
不過這裡還不算真正的高繞,高繞討人厭的地方,就是高繞完,還是下切回到原來的等高線,
需要高繞,通常都是坍方無法修護,所以需要往上爬在下切回到等高線繼續前進,
這裡是真正要往上爬。

果然是急升坡,一開始只是不斷的往上爬啊爬啊~

經過一個小隧道,看起來有點年代,裡面有許多蝙蝠。
這張是要表現著名快拆系統和團長絕技。

沿路好多這樣的鐵梯,不知道可以維持多久?

和燕子口那端比較起來,慈母橋這端雖然比較高,理論上,往燕子口,應該是慢慢下降,但是中間的錐麓大斷壁才是最高點,而且,一路上不少地方需要高繞或是低切,所以,上上下下好幾次,後來都覺得有點煩了,哈哈。
慢慢出現一些斷壁的地理特徵。

這是第一個休息點,還沒有到錐麓駐在所(5.6公里處),這裡大約是在7公里處(燕子口算過來),所以我們只走了三公里左右,
本來我們在更前面一點就休息了,還好賢哥無線電呼叫NO爺,就在前方100公尺休息,所以趕緊隊伍匯流一下。

前進一點,回首看一下剛剛休息的地方,原來是個突出的轉彎點,很奇妙,轉個彎,涼快通風程度差好多,連3G訊號都有了,真是感謝賢歌挑的好地方。

只休息一下,就繼續前進,還有七公里的路要走,這裡大斷壁的地理特徵,越來越顯著了,只是前面看起來好像沒路的啊?

前進一點,回首看剛剛經過的大岩壁,真是美呆了。

原來是要高繞啊~~這高繞的角度雖然不是達天梯的程度,不過也夠高夠陡的了,大約三層樓高度。高繞完,又馬上下切,到照片右手邊和起點同一高度樹林叢裡的石塊那邊,所以我們只前進幾公尺~~

站在高繞最高處,回首看賢哥上剛剛的高繞,用俯瞰的角度,看起來會有點軟腳~~~~~這裡標高有600公尺了吧,那溪谷標高大約200公尺,快要等於在101往下看了。

沒多久又一個高繞啊,今天真是高繞吃飽保,不知道經過幾個高繞了。這個高繞大約也是有三層樓高吧。

這段應該不是斷崖,看起來像是坍方後修復的成果。那下方的地基真是不穩的感覺。

又一段崩壁~這路基更小。

也有好幾個硬是從岩壁架起一小段木棧道~

今天運氣真好,一路好天氣。

兩位特派外景主持人特別指出,鐵橋下方是過去木橋的遺跡~非常盡責的主持人。

錐麓駐在所
第一個駐在所,錐麓駐在所,大約5.6K處(燕子口是0K)所以從慈母橋開始算,大約走了4.7K~我們在這裡休息約20分鐘,中午用餐預定地是斷崖駐在所,斷崖駐在所一過去就是精華路段了。

休息了20分鐘,大家就趕緊出發,往斷崖駐在所出發~
過來就朝向斷崖駐在所前進,錐麓駐在所和斷崖駐在所距離2.5公里左右,中間路段,算是今天最好走的一段路,沿路平緩,很有古道的味道。

「故花蓮港廳巡查班長持館代五郎之墓」,表示到達斷崖駐在所了。

斷崖駐在所
腹地寬闊的斷崖駐在所,比我們早出發的隊伍早在這裡休息開飯,在我們休息當中,第三隊也趕上來馬不停蹄地往精華路段前進。
(第三隊八點才出發,但是在錐麓駐在所就已經趕上我們,看來第三隊是要六小時完成錐麓古道)
大家真的累了,第一次看到大家乖乖地、如此整齊地拍團體照。

賢哥表示:我只是要一個帥氣的獨照啊~結果大家都湊上來,抓機會和賢哥合照。哈哈

錐麓大斷壁
一走出斷崖駐在所,就開始今天的重頭戲啦~錐麓大斷壁。

感謝團長賢伉儷安排的活動啊~

鐵橋過去就是,最常看到的錐麓大斷壁拍照點

情侶傳情照服務時間

螺哥,在這地方試了好多姿勢.................越站越外面,好可怕啊~

這張感覺不錯,寶珠姐好像有嘟嘴~~XDXD

回首看一下剛剛走過的大斷壁,真是漂亮~

離開了拍照聖地,大斷壁還沒有走完,繼續前進。疑??還有山洞?當年怎麼鑿出來的??太厲害了

山洞內有一尊佛像,不知道是不是地藏王菩薩?保佑當年的施工人員,當年的工程應該很危險~

離開錐麓大斷壁
走出精華段的錐麓大斷崖,開始今天最難耐的2.5公里長下坡,下降300公尺。
青姐好忙碌啊!不愧是單車界成功人士。XDXD

下坡木梯啊,不只一段,一個又一個,看著看著照片,膝蓋又有痛的感覺。

本來是想表現,無窮無盡的下坡木梯~~不過,有螺哥閃光照在畫面裡面比較好看啦~哈哈

巴達崗吊橋!
剛剛看到的時候,還驚喜了一下怎麼這樣快就到了燕子口,馬上發現不太對勁,哈哈。就快要到達第三個駐在所了。

巴達崗駐在所!!
已經集滿三個駐在所大合照了。剩下1公里多的下坡要走,耶~

開始出現古道常見的石塊路徑,一直很喜歡這樣的路徑,雖然走起來膝蓋還是會痛。

哎!看到又一個陡下木梯,心都涼了~彥健步如飛,不過每隔一段,就會等下寶珠姐~貼心好男兒~

燕子口吊橋
最後大合照。
一出燕子口吊橋,就有工作人員來核對我們的身份了,主要怕我們有人落隊在裡面,畢竟沿路上,可以發生意外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這次紀錄的軌跡很不清楚,這篇網誌的軌跡圖比較俱有參考價值:愛迪生的山林筆記-錐麓古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