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5:30在鬧鈴聲中睜開眼睛,發現從Millet CAMP DE BASE 1200睡袋裡爬出來是件很折磨人的事情。此時一陣冷風從耳後灌入剛拉開的睡袋,帶上眼鏡定神一看,才發現前晚酩酊回房忘了關窗,搞得整個晚上空氣超級流通,別說反潮了,現在這個房間裡,睡袋以外的空間跟躺在戶外草地根本沒甚麼分別!
此時想起這間Guest House老闆提過早上可能有熱水,因此抱著一線希望,光腳踩進舖滿磁磚的浴室,可惜水龍頭開了5分鐘完全沒有溫度變化………..只好用冰水洗臉了,-2度的肥皂怎麼搓都滑不開,搞了老半天整個臉越洗越猙獰,離開浴室後Josh也醒了,我猜是被熟悉的家鄉三字經吵起來了吧
早餐是久違的西藏餅與兩顆荷包蛋,配上一杯咖啡牛奶後總算舒緩了緊繃的心情,昨晚沒見過的俄羅斯隊伍完成了旅程準備下山,大家在餐廳裡圍著煙囪爐分享著暖意。沒多久後回房收拾行李準備出發,Saila 已經在房外等了,只見他扛起行李後吐了一口氣,接著30秒後完全消失在視線範圍,他老兄是我看過體能最勁爆的尼泊爾挑夫,爾後的每天都只有早上看見他出現在房外打招呼,接著整天的trekking你將完全追不上他,直到抵達當晚的Guest House後就只看見行李靜靜的躺在房內,非常神奇。

今日的穿著大致與昨天一樣,由於行進間我不喜歡太熱,上半身一件排汗衣與Millet的DAVAÏ GTX JKT就夠了,這件超輕的新外套的表布採用三層的GORE-TEX Pro,重量卻只有470公克,窄版剪裁看起來瘦倒也不影響活動,其實每個品牌的GTX雨衣在防水透氣功能上差異不大,因此剪裁與配色反而成了選購時的重點。



今日的目的地是Namche Bazar,那裡是整個Khumbu地區最熱鬧的城鎮(Bazar = Market),也是西藏與尼泊爾的交易集散地,為整個EBC路線中物資最充裕的地區,但通往Namche Bazar的路非常不好走,由於沿途需穿越多數河谷地形,類似ABC這種樹林間的陡升降非常頻繁,吊橋上的高速側風也要多加留意。此外路面狀況非常糟糕幾乎沒有維護的痕跡,雖然對於健行者來說不是大問題,但很難想像Namche這樣的熱鬧的地方,聯外道路卻很容易讓人以為即將抵達一個廢墟。





Kusum Kanguru(6369m)在午餐後在前方的天空像我們招手,由於偏離EBC主線過遠缺乏資源,因此這座紋理皺摺看似強悍的雪峰在尼泊爾是較冷門的山峰,若要完攀來回約20天,其中光是從base camp來回攻頂就需長達一周的時間。



午餐後進入Sagarmatha National Park的領域,這個1976年設立與西藏交界的國家公園總面積達1243平方公里,經過近40年的發展演進後,其管理運作模式對於現今當代的自然保護區來說非常具代表性,其區域分為低海拔的土地使用保護區與高海拔的國家公園區,妥善的管理機制協調了自然保護與原住民雪巴人的傳統生活模式,且門票收益的50%與在地原住民分享,做為保育和發展計畫之用,並建立共管制度,使這裡的原住民雪巴人,有權與政府的權責單位共同為這裡的資源管理擔負責任與權力。
早期國家公園草創之初,尼國政府全面禁止國家公園境內的牧地與伐木,但這項限制卻危及雪巴人的生活,他們無論建材、燃料、藥草、食物等,都是來自於森林,且圈養的氂牛也需要牧地(例如:世界第一個帶著Hilary一起登上Everest的丹增雪巴,他原本就是個養氂牛的原住民),因此這些限制引起雪巴人反彈與政府對立,幾年下來在重新思考國家公園的本質為前提下漸漸找到解決途徑,讓雪巴人對國家公園產生認同感,造就出永續經營,每年營收可觀的Sagarmatha National Park。




看來中午的noodle soup不足以提供足夠能量,整個下午我的體力在陡坡中急遽下滑,Josh早已追隨著Saila的足跡消失在前方了,我只能拖著痠軟的雙腿持續緩行,Ramesh看我懶的聊天,在路邊買了幾顆橘子示意休息片刻,一邊撥著橘子皮帶我繞向右側的一處土坡,正當我告訴他不想離主線太遠時,才發現原來這個不起眼的小高台,竟是EBC健行可以遠眺聖母峰(8850m)的第一個觀景處。也不知道是橘子有加料還是Everest view所帶來的激勵,後頭的爛路也就莫名奇妙的好走了起來,大約在下午三點半通過check point後隨即抵達Namche Bazar,入口處的巨大buddha eyes是對這個大城鎮的第一個印象,在這個山谷裡有數不盡的Guest house,每一戶屋頂上的煙囪冉著白煙像在對旅者招手,街頭尚未收攤的市集人氣依舊。
然而,無論是那些房子的建材或是地上堆滿的雜貨,它們多數都是靠人力背負上來的,這才是我對這個城鎮最感到不可思議的地方。





Josh大約比我們提早抵達一個鐘頭,Ramesh花了些時間在另一處找到了他,我們的旅店是最後面的Moon Light,除了乾淨整潔不在話下,豪華的餐廳全用原木打造,玻璃櫥櫃擺滿各式洋酒頗為吸睛。老闆是個50多歲的雪巴人,年輕時當雪巴嚮導在雪峰間征戰累積了不少財富,漸漸讓當年還只是一間小Lodge的Moon Light慢慢的擴建成今日的規模。Ramesh說在Namche建造一棟標準兩層樓的Guest House成本大約要100萬美金,聽到這樣的答案,晚餐當然要先來個牛排壓壓驚,老闆娘盯著電視機看印度劇,我們圍著煙囪爐跟老闆打屁聊天,睡前再來個熱水澡吧,Namche Bazar住慣了保證會讓人懶得再前進。

12/8 是高度適應日,早晨起床後坐在床上即可欣賞雪峰,美麗的山景就像貼紙一樣佈滿整個玻璃窗,今日將健行至Syangboche(3880m)並於當地有名的的Himalaya View Hotel休息後折返,這樣的高度對於常在台灣爬百岳的人來說不成問題,且前一晚我們的血氧濃度還over 90%,因此基本上是個郊遊日非常令人期待,在爬上Moon Light後方的制高點後,便可看見完整的Namche城鎮容貌,,,以及西側由好幾座山峰所組成的Kongde Ri(6187m),我們在房間裡看見的就是她,一座不算太高卻頗有難度的雪峰。





大約在快要進入Syangboche區域時,終於見到了鼎鼎大名的Ama Dablam,其獨特的雙錐外型讓人很難忽略她的存在,這座雪峰之所以成為喜馬拉雅地區攀登者最想要登頂的山峰之一,除了外型超美之外,對一位攀登者來說,Ama Dablam所代表的意義是挑戰最高的攀登技巧,另外在峰頂上可以很清楚的看見世界上最高六座巨峰當中的五座,則另一個吸引人的地方。


聖母峰Everest(8848m) 與 洛子峰Lhotse(8516m)則在另一側望著我們,看起來並不會太遠,巨大的山體,插天的峰頂將雲雪噴上天際,我們兩個人強烈懷疑全世界的雲都是他們兩個噴出來的,這裡6,7千的雪峰一大堆,唯獨這兩座8000米的巨峰天天在噴雪造雲非常有趣。



Himalaya View Hotel 位於Syangboche最上方,這間整個喜馬拉雅地區最昂貴的旅社造價不斐,老闆是個日本人,因此無論是建築或園藝都有濃濃的東洋風格,大部分來EBC健行的背包客都會來這裡一睹傳說中的百萬山景,在這裡的室外座位喝著整壺的研磨咖啡遠眺山景是五星級的享受,這樣的價格大約等於Namche Bazar的一餐甚至一晚的成本呢。
我們在這裡認識了一隊加拿大人與澳洲人的隊伍,其中一個女孩上個月剛結束島峰的攀登,回到加德滿都遇上這群澳洲人,相談甚歡後決定加入他們,於是再飛回Lukla走一趟Gokyo。太不可思議了,這麼年輕就有錢有閒,且來了兩次尼泊爾,感覺老外都是這樣隨性都不缺盤纏,反觀我們從小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應該是年輕時好好念書以後才找的到工作;當兵怕退伍後找不到工作;娶妻生子後怕丟了工作;於是6點下班還在工作………??




回到Namche後下去逛逛市集,晚上的Moon Light一改昨日的慢調顯得熱鬧非常,原來一支要去 Gokyo+EBC印度隊伍今晚也住在這裡,他們的嚮導Dave就在Ramesh的公司上班,別以為印度人看起來瘦黑瘦黑的好像很乾,整隊五個人有三台5D II or III + 一堆的紅圈鏡頭甚是嚇人。旁邊還有一個從紐約來的菲裔美國人,一臉眉頭深皺不知道在擔心什麼勁的一直在餐廳角落與自己的Guide咬耳朵。
晚餐過後大家再度圍著暖爐聊天,聽印度人講英文非常吃力,於是乾脆去廚房找老闆的小孫子玩,只比我女兒大一個月的Wugei Sherpa 穿著羽絨吊帶褲非常可愛,讓我不禁想起在台灣的妻小,幸好店裡的無線網路速度快到與台灣facetime都沒問題。
明天將啟程前往Tengboche,四天後將會抵達Everest Base Camp,以及接下來的Island Peak攀登。氣溫雖然隨著高度降的更低了,但血液裡那股對雪峰的渴望,卻始終未曾降溫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