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汪掀背 wrote:
看吧,發生山難並不分獨攀或是跟團
要有正確的野外求生技能及求救方式(如指南針的使用,地圖的了解)
跟團只是一群人比較不怕遇到野獸而已,其實每個人也是各爬各的
迷路落隊一樣都是會遇到(多多少少啦)
不可否認,不論獨攀或跟團都是有機會發生山難的
但,獨攀的風險無疑是比較高的
有人照應,能在受傷時有較好的照顧,失蹤的話也會較早被發現失蹤了
chihung1105 wrote:
看看這8/15一集...(恕刪)
chin11072002 wrote:
這種節目應該標是拍攝日期,好讓受眾參考,以免......
也許為了迎合台灣社會風災的氛圍播出這集節目,電視節目播送單位應該有基本認知,以免播出舊片讓受眾看了之後在颱風災後不知道山路情況下去爬山。
...(恕刪)
antispy wrote:
好好的原始山林設置登山道?
我一直以為台灣的環保意識是很先進的,為何要破壞森林原貌?在台灣甚至全世界,能好好保存的原始森林剩多少,需要為了登山活動而去破壞嗎?登山活動是去親近大自然而不是破壞大自然,去登山應先懂得尊重自然,謙卑的懂得人類面對大自然是何等的渺小和無力,而不是自以為是,出了事怪別人不盡力。
例如各地方廣設地河濱公園,硬要和自然爭地,颱風或下大雨後大水一來,又要花一大筆經費去清淤復原,但是河濱公園多在市區,清理除了花錢,並不困難,但是深山裡的步道呢?沒有登山的專業人員根本沒有能力上去維護,我們廣大納稅人願意花多大把的經費請專業人員上山例行性維護步道?
我的看法是劃定一些風險低的山區開放登山,其餘都要管制,要進入必須報備審核,沒那樣的能力和準備不准入山,類似海水浴場一樣,政府對於東海岸的大部分區域因為危險,禁止接近戲水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