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brid77 wrote:蝌蚪老大,我們還是躲回去同溫層好了,你既被當作鍵盤爬山手,真的很無言,很明顯對方並不是爬山這個圈子了,或許對方認為爬爬陽明山或是大坑步道就可以認為自己是登山客了。 蝌蚪爬過多少山我不知道也沒興趣,但從他發文可看出他相關知識並不是很正確足夠。
我仍在登山,最近的一次是2018.10 雪山主峰吳季芸的不幸事件可能會列為未來登山山難風險評估的教案案例,對於推崇吳季芸在於登山運動的準備,設備,經驗,能力...的一切說法,都是在證明:登山的山難風險是無法預期或是百分百可以避免!天氣不可預測的因素,獨攀的風險,山難搜救的困難...等因素都可能是這次不幸的原因之一.逝者已矣!若能有更全面性的分析,對於未來登山者面對山難的風險能有啟發性,可能是吳留下最寶貴的價值.敬山畏山,山是無法征服的.登頂不過是山表現出慈悲的一面!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山難統計資料 : http://www.alpineclub.org.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tmd-1http://www.alpineclub.org.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tmd-1
蝌蚪 wrote:小弟哪一句話說自己很...(恕刪) 別難過不同領域的活動,的確很難了解其中樂趣跟精髓山當然要繼續爬,但請做好安全的準備尤其是一些爬沒法申請路線(黑山)跟獨攀這裡應該很多網友都不瞭解有獨攀同意書還有登山保險這回事算了,爭辯無益山友們加油!
一般18層樓的高樓大廈. 高度約50公尺她滑落30公尺深. 相當於12層樓高可能在不斷滑落滾動過程中.....身體四肢撞到地面突起石頭或者樹幹導致身體骨折或是內出血嚴重身體無法動彈.....無法起來建立緊急遮風擋雨帳篷無力鑽入羽絨睡袋求生保暖以至於失溫凍死......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