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單攻玉山北峰

kaots wrote:
一般南一段會安排幾天...(恕刪)


莫拉克之前,一般安排是5~6天
莫拉克之後,大部分看到的記錄是7天

附帶一提的是
劉先生21.5小時走南一段那次
差點因天黑照明不夠,找不到路而困在崩壁上
樓主,
腳程真快!
白色小菊是法國菊啦!

好懷念那白色花海,我們就是那種賞花散步團,山頭隨意~
有人還在南湖山屋住了好幾天

也因為太墮落,明年的目標是五天四夜的"觀中大"山屋賞花觀星團
peryct wrote:
自創太極登山法的劉忠...(恕刪)


你說的是沒錯!
此類"極限式"登山方式的確是不應貼標簽或給予正面或負面的評價.
但風險卻是應將之點出的.

但在深厚的根基與經歷下,其他條件不變, "極度"趕路一味追求縮短行程的確會大幅提高不必要的風險. 因為很簡單的切入點, 將反應時間縮短, 原本不會出的意外極可能發生(開快車也是同樣的行為與思維, 開快車不見得會出事, 但出事的風險的確比較高.), 其他如不必要的夜行及單日長時間行程+休息不足造成的疲憊等狀況就更不用提了.
且登山可不比在操場,賽道或公路上, 出了狀況要脫離及獲得支援/救援之難度可是相差甚遠.
這是從事此類"極限式"登山方式必需要有的體認..

我也從事scuba運動, scuba在任何證照系統的課程中都會提到在水下請慢慢來..
(原因當然很多..此先不離題贅述)
不遵守此原則當然也沒任何法規可管, 也沒人會去管..
但風險就是要自己去承擔..
類似這樣的"原則"其實很多, 例如"獨潛"等.
同樣登山運動也些類似的"原則"與基本思維, 有些也滿類似的.

即使在深厚的根基與經歷下, 某些行為都已會大幅提高風險,
更不用提根基與經歷尚屬初入門者.

每個人的體能不同,

你的極限可能只是別人的散步.
jacjan wrote:
每個人的體能不同,

你的極限可能只是別人的散步....(恕刪)



"散步"?!!
誇大的講法可能是如此,
但實際上....
有人重裝(40KG)24HR內走完南三段(大南三)全程嗎? 且可能是"散步"嗎?
呵...
人的行進速度及背負能力都是有限的..
奧運馬拉松等奧運世界紀錄保持人有哪個自己說過他破紀錄時是輕鬆或等同的話?

當然不可否認, 每個人的體能狀況不同, 體能越強的人相對速度可能越快,負重越重.
速度越快則風險相對提高
因為人的反應能力(時間)的極限不會因為體能較強而等同提升.
且個人的反應能力(時間)的極限跟體能強弱應無正相關.
(我是找不到有任何正相關的SCI PAPER, 若有歡迎提供給大家參考)
fisheries wrote:
此類"極限式"登山方式的確是不應貼標簽或給予正面或負面的評價.
但風險卻是應將之點出的...(恕刪)


fisheries兄

您所言甚是
所以在上一篇中,我有提到劉先生因天色昏暗找不到路,被困在藤枝大崩壁的事
其用意就是點出這種摸黑趕路的風險性
只是我懶得多作說明
知道這件事的人不是很多
我是在走馬博時,同隊的一個老嚮導告訴我們的
那位老嚮導,就是當時前往藤枝接應劉先生,也是劉先生登山的啟蒙老師

我個人不是很贊同這種走法
但我也不會說什麼在臺灣爬山真的是埋沒才能,應該去爬聖母峰這種話
你我都知道,海外遠征和台灣爬山,所會遇到的危險並不太相同
台灣山岳最難的是中級山探勘,除了荒煙蔓草,雜草叢生,路跡 視線不明外,還要應付毒蛇毒蟲
而海外八千米巨峰,高度 低溫全是致命的危險,所需的攀登技巧跟台灣山岳也不盡相同
兩者不能一概而論
資金和時間又是另一個大問題...

講一個真實案例
一個約三十出頭的女性山友,剛認識她時,連走南橫三星都有點吃力
兩年後有進步,但仍是普通山友腳程
一日,有山友找她一日單攻屏風山
她男友極力勸阻,但她說了不起慢慢走就好,絲毫不認為有什麼大不了
但屏風山的地形,可不適合長時間摸黑慢慢走
尤其對經驗不足的山友而言...
她男友私下跟我小抱怨
我調查了一下這個領隊
發現他那一年剛完成一日紅香往返白姑的行程
但是過程中,他的隊友一個個體力不支,紛紛的先行撤退
只有他獨自一人登頂白姑...

這問題的嚴重性,你我都知
如果當中有任何一個隊友落單而出意外,或者迷路失蹤
領隊難辭其咎!

我雖然會獨行,也認為每個登山者都要有獨行的能力
但不代表我認同一個隊伍在行進時,可以放任任何一個隊友落單
此領隊帶隊的方式,我無法認同

假設此領隊在一日單攻屏風的行程中
又是為了登頂,讓體能不夠的隊友一個個的落單
假設該女性山友落單,又摸黑走在崩壁地形
出了意外,誰能負責?

屏風山,舒服的走法是三天
一般的走法是兩天
也的確有人走一天
我有認識的山友一個人12小時來回屏風
但也看過行程記錄花了23小時
該領隊一日走白姑,走屏風
竟然是看了我熟識的山友一日走四秀,才動了這種念頭
但他不知道,當時我山友選擇一日四秀,是因為四天的假期沒登記到山屋
才選擇這種走法

如果說該領隊能力強,選擇急行軍,我個人沒意見
但不要把能力不足的山友也拖進來

扯遠了...

每個人登山的目的都不同
在安全為前提下,我認為應該互相尊重
前面幾個提到非人走法的行程
不管是一日南一段,一日O聖,一日鹿山,兩日南二段,或者兩日馬博
都有一個共通點
都是獨行,或者極少的隊員組成
因為能夠達到此境界的人,本來就是少之又少
能有此能力的人,我個人給予祝福,但不會羨慕
他們有他們的登山之道,我有我的登山(打混摸魚)樂趣
但一切都必須以安全為前提

爬了30幾年的山,我個人的心得

台灣各登山協會,登山隊伍,個人隊伍.....等

各個(包含小弟在內),總是認為自己多........

尤其是各隊人馬在山上碰面,各隊總是"不干士弱",提當年如何,如何....

特別是2.3.4年級生,一雙$350雨鞋,走完百岳

5.6.7年級生,腳穿"狗鐵獅"登山鞋,隨便就$4000起跳

大家都說,愛登山,接近大自然的人,心胸多廣擴

講真格的,打屎我,都不相信






ACCORD2 wrote:
爬了30幾年的山,我個人的心得

台灣各登山協會,登山隊伍,個人隊伍.....等

各個(包含小弟在內),總是認為自己多........

尤其是各隊人馬在山上碰面,各隊總是"不干士弱",提當年如何,如何....

特別是2.3.4年級生,一雙$350雨鞋,走完百岳

5.6.7年級生,腳穿"狗鐵獅"登山鞋,隨便就$4000起跳

大家都說,愛登山,接近大自然的人,心胸多廣擴

講真格的,打屎我,都不相信...(恕刪)



登山的人百百種
誰能代表某群體? 誰能代表誰?

不甘示弱......是指不甘心自己比別人差

不干士弱......是指"不關心誰比較弱的意思"嗎?

那就無所謂孰強孰弱,各有所好,這樣不是很好嗎?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