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武陵三秀單攻(池有,品田,桃山,沒去喀拉業)

其實不是跑山,應該是走的比較快,武陵四秀的上上下下
的路況也不適合用跑...我覺得是誤解...


爬百岳高山最重要的是風險控管,要有良好的風險控管.
必須要有充足的行前訓練,撇開體能訓練不提,最重要的
是行程資料(高度落差,路程長度,以及詳細時間記載),
尤其是時間紀錄,可以當做撤退與否的重要指標.川大也
附上時間紀錄,會棄鳥山喀拉業,想必也做好行前規劃與
風險評估,這些都是值得學習的.


我跟團也曾經一日單攻過奇萊北峰,那次總時間超過16
小時,那次就是沒有設定撤退的停損點,而且整個隊伍的
實力差太多,搞到最後,就是得背兩人的背包,且不時拉著
,扶著體力透支的隊友,從黑水塘走回,從那次就有深刻的
體認...

因應市場需要~目前的確很多奇怪的爬山行程紛紛出籠

不過回歸初衷~~

還是以登高欣賞臺灣獨特高山美景為主要之目的為佳,

最好是慢慢走,隨遇而安的享受與大自然為伍的樂趣吧!
bojan wrote:
其實不是跑山,應該是走的比較快,武陵四秀的上上下下
的路況也不適合用跑...我覺得是誤解......(恕刪)


super yuan在#20樓大大再三強調是用"跑"的!

figo1958 wrote:
因應市場需要~目前的確很多奇怪的爬山行程紛紛出籠

不過回歸初衷~~

還是以登高欣賞臺灣獨特高山美景為主要之目的為佳,

最好是慢慢走,隨遇而安的享受與大自然為伍的樂趣吧!...(恕刪)


其實從#27樓 ggllhh大大的文章就可看出
有些人在意的是多短的時間內能完成..
可能是很在乎"想比別人強"吧?
所以把拼時間拼速度這種競賽式的觀念與想法帶到山上..
當然有些往山裏去的人本身主要的活動或一開始接觸的是"自行車"或"馬拉松/長跑"之類競賽式運動..

peryct wrote:
我想,fisheri...(恕刪)

哈哈~~~有這麼巧...你第二張圖片.雖然臉部塗白...但我知道看過他..上次在2月多..
波津加山有碰到這個咖..我們快到山頂碰到..下山時還是碰到.他還沒登頂..一直牽單車.還有看板
..慢慢往上......途中很多陡上陡下及大岩石人都要拉繩上.你單車又要扛上去..真佩服執著..
fisheriestw wrote:
當然有些往山裏去的人本身主要的活動或一開始接觸的是"自行車"或"馬拉松/長跑"之類競賽式運動..


嗯,很有可能

好家在,我18年前,騎單車早已把台灣的公路系統騎完了(只剩下新中橫沒騎,那時因剛開通路基好像不太穩定才沒騎);扛單車上山,我也幹過。

說真的如果當時的山岳資訊有現在方便,我應也可能按這種模式來趕山頭,當然這也只是選擇的問題,沒啥對錯。就像阿川兄這樣,也算是可怕的角色呀!

馬拉松這檔事,我到是一點都不想跑,這太傷膝蓋了!不過慢跑到還是有繼續,主要是用來維持體力、避免發胖(當完兵後,一不注意體重好像容易飆出去)


figo1958 wrote:
最好是慢慢走,隨遇而安的享受與大自然為伍的樂趣吧!

沒錯


我最近的新體會(我最近連公車也不搭了,用走路來上下班)


從家中到台北

以前
騎motor-->用飆地,街景,沒看。
座捷運 -->單純用來睡覺用
座公車 -->有看一下街上的人們

現在用走路的

發現,原來每天都有新的事物出現

那家的前陽台花盆開花了、24小時的水果店有新的水果上架、那裏又開了新的店面....還真的蠻好玩的。

這也難怪了,每次我上山的時間,也是比"慢"的,但我十分喜歡這種走法。

速度慢了,對我而言,得到的東西反而多了。


以上

平安、健康最重要

爬山的阿光 wrote:
扛單車上山,我也幹過。

是這樣嗎?
我是阿川 wrote:
是這樣嗎?...(恕刪)


我的媽丫!
不得不讓我想起以前的一件神蹟
單車騎上中央山脈第一高峰 - 秀姑巒山!!

民國80年,我才國中畢業
不知道當時父子斷崖是怎樣的恐怖
但是光上白洋金礦這一段
就已經覺得不可思議了

另外,第二則新聞有提到黃國書
難道是那位找到2006南湖山難以及2011白姑山難遺體的阿諾嗎?
我是阿川 wrote:
是這樣嗎?


沒錯

川兄

我也搬過。


連地點也一樣


我應早你1~2年,幹過這檔事。
78年開才開始騎單車的

回家來翻照片去



你等我
平安、健康最重要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