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M01以前有討論過了......
有位先前任職於LED廠的工程師開的主題
「手電筒形頭燈」「18650鋰電」
以前也有討論過、不是在登山版、
在其他友版 掌中放光明
記得有位任職消防隊的赤煉仙子?
有分享過幾款手電筒

*~SungKing~* wrote:
有興趣的可以GOOGLE搜尋 → 登山大廠頭燈的陰謀
qbuostk wrote:
最詭異的是低亮檔,想維持暗視能力或盡量不打擾隊友等理由,那直接用更暗的檔位不就好了,結果最低5流明,又另外裝個紅燈還是5流明,18650頭燈用0.3流明簡單明瞭的解決問題
diken0955 wrote:
我只能說你觀念有錯(你可參考3顆4號電池的重量跟單顆18650鋰電池的重量,相去不遠)
jackhung_web wrote:呵呵抱歉了,我相信版上都清楚重點不在那篇文章講的恆流電路
2013年的文章就不要再翻出來了,現在各大廠中高階產品都有恆流電路,亮度也都改用流明標示,基本上那篇文章已經過時了。
jackhung_web wrote:在我的解讀,qbuostk大或許只是單純想問為什麼不用0.3流明?也可延伸,為何不用0.3流明的紅光更保護眼睛、又達省電效果。
會這麼說表示對人眼的構造不了解。低亮度下人眼主要靠柱狀細胞受光,而柱狀細胞對紅光最不敏感,所以夜間使用紅光照明時,流明可以拉高讓錐狀細胞充分感光,東西看得清楚,同時又避免刺激柱狀細胞,保有暗視能力,這個是低亮度的白光做不到的。
jackhung_web wrote:無筆戰意味,討論僅經驗交流。
登山頭燈是一個特別的市場,大家一直拿他跟電筒家族比亮度比續航力是沒意義的。
*~SungKing~* wrote:
在我的解讀,qbuostk大應該只是單純想問為什麼不用0.3流明?也可延伸,為何不用0.3流明的紅光更保護眼睛、又達省電效果。
*~SungKing~* wrote:
我學生4年的色彩學認知中,感光是柱狀細胞,顏色訊號才是由錐狀細胞來負責唷。人眼在暗處視覺,柱狀細胞是扮演極依賴角色沒錯。
*~SungKing~* wrote:
意義決定在客觀,產品功能性(例如防水性、續航力、材質耐用、沿用性等等)跟價差,往往是決定消費者的掏錢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