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zabeth chloe wrote:
最美妙的地方,你必須運用獨立的判斷力,再結合膽識和體能,你要擁有的不是冷靜,而是謹慎。
我好喜歡您這句話!
呵~
鈦杯本來在我必買清單中
謝謝分享
謝謝您,這一段話是取自上一波雪地攀登時(2009~2010),一些山難有感而發的,也算是給自己的警惕與提醒。
個人最早的鈦製品是上個世紀末的登山杖,還在使用,鈦碗則是十年多前研究煮白米飯購入實驗,
是有比薄鐵皮鍋散熱傳導好,只是重量絕對輸很多。不過鈦製品強度夠又比較好看。
之前研究過Spork,甚至去餐廳吃牛排只用Spork,Spork之前都只有鈦,後來也有不銹鋼了。
但東方最強了,兩根更輕量化,喝湯就以杯就口或用倒的,呵呵,終極輕量化(用手扒飯)。
用 Spork 勇闖牛排館 2006/03/29
叉匙 Spork=Spoon+Fork 2006/02/23
crazyx wrote:
雖然獨攀不推,但有時真的想要好好找人去,朋友也是理由一堆不跟,當然只有唯一選項了。現在新手期,獨攀僅止於健行路線或超輕鬆百岳,季節當然也是選定不雨、不雪、不風、不凍的時間,有時一個人也只是想要慢慢走,慢慢欣賞山的美已。
感謝tzou大這次把熱心防寒機智貼出,現在雪季本就不開放獨攀了,但防寒的著裝重點對我是有參考價值的,畢竟3千公尺高山一變天,隨時也是20度變5度,剛好做往後深度訓練的參考。
早在台灣 BBS 啟蒙的年代,獨攀議題如過街老鼠後變開始有人討論。
十多年前吧?!高山終於可以一個人申請入園證了,後來入山證也不用規費了,這是進步的象徵,但這幾年來可能資訊發達,很多透過網路資訊的自組隊,甚至個人就開始自行規劃,或許有些會缺乏一些背景知識與內在經驗而發生狀況,但個人還是以為那是自由的,是基本的權力,但必須每個人對自己負責,個人不會因為自己享受過或既得利益去反對這樣的狀況,只是國家公園的狀況又回到古老時期,只希望能正向發展,個人登山啟蒙後就自由自在演變成這樣的登山模式,那就是自己的登山方式,有同伴也 OK,沒其他人同行也無妨,都可以獨立運作(老實說帶人比較負擔,有時要幫忙背負,有時腳步還要特別放慢會更累。)。
自己爬山不太會強調獨攀(頂多用單人單日......),相對而言看到強調獨攀的文章,可能是他剛接受到這樣美妙的喜悅而分享?
防寒很重要,防潮更重要喔。 如果不嫌棄,狗皮膏那篇災難自保野外求生,未來將陸續增加一些叢林求生法則,自己也盡量歸納出一些精簡經驗。
ps.最近出入叢林,獵人也都不敢一個人,一再告誡,主要也是安全問題,叢林的狀況嚴重起來比高山還惡劣,但如果謹慎的話,求生的空間更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