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武陵三秀單攻(池有,品田,桃山,沒去喀拉業)

super yuan wrote:
在林道上、山陵線跑步,目前較多人稱越野跑步或跑山,
國外已慢慢風行起來,甚至還有專業比賽!!
北插、谷關七雄、北大武的登山路線,已經可常常看到有人這樣用跑的登山!!
很多還是4、50歲人士!!
會選擇用跑的方式來是登山,都是路線、體力..等規劃做好準備才會執行!
反而綜觀山難事件,出事都是用走的登山人士!!

因為跑的方式登山需要事前完整的規劃與訓練,
所以提醒樓主標題請加個跑山,以免被觀念還停留登山只能用走的人士誤用當參考資料!!

世界在變、運動方式也在變!!
若無法接受用跑的方式登山........(恕刪)


我想,fisheriestw大不是反對trail running
但是以我舉的例子(背包客棧)
我不覺得這些想以兩天時間輕裝登四秀的人是trail running
整系列看下來,很多人還搞不清楚狀況就躍躍欲試
相信我,四秀行程重裝輕裝我都走過
在上到稜線前,我不太相信有幾個人可以用跑的方式上去
阿川兄全馬有330以內的實力,這已經是前5%的跑者
他從池有登山口到三岔營地也要兩小時
我之前雪季重裝上去約3小時20分不到
另一次輕裝從桃山登山口上桃山,約2小時40分鐘
(其實也沒輕多少,三公升的水加瓦斯鍋子雨衣刷毛衣和軟殼外套)
而我只是個跑過一次平地半馬(1hr50min)的胖子
所以我推斷,這段路阿川兄也不算用跑的
只是他體能真的太驚人

另外,野跑適合在路跡清楚的山徑上
從三岔營地到桃山山屋,有部分路跡不是很清楚
如果一不留神就會走錯
老經驗的登山者,可以冷靜的處理應變
但是像背包客棧裡面部分的朋友呢?
I don't think so...

北大武的路線其實不適合野跑,濕滑 路徑狹小
我知道很多人有一日往返北大武的實力
但我真的不知道可以常常看到有人用跑的登北大武
找機會問兩個常去檜谷泡茶的朋友看看
另外,谷關七雄適合野跑的,大概只有馬崙 東卯和唐麻丹吧?
不過我倒真的看過照片,有人扛越野單車從麗陽往返屋我尾的



台灣高山適合野跑路線的,首推能高越嶺和東埔往返八通關草原吧?
當然,實力強的人,跑到中央金礦都可以
但是到白洋這段如果還能用跑的,那我也十分佩服啊...

每一個人登山的初衷與目的不同,所以在參加隊伍時,個人偏向於與理念相近的朋友一同探訪美景
但無論如何,最重要的都是要以安全為第一考量.

見到阿川大大所分享的數篇文章,看得出樓主具有相當的能力與經驗,所以在自己能力可以掌控的情況下,知曉如何調整.

不過或許是現在網路過於發達,見到一些新手或是登山安全觀念不夠建全的人,在參考他人的行程紀錄後沒有判別與調整的能力,就直接拿來引用,這是比較危險之處


果酸 wrote:
桃山喀拉業抓2.5小時來回,


2.5小時來回

平安、健康最重要
super yuan wrote:
會選擇用跑的方式來是登山,都是路線、體力..等規劃做好準備才會執行!
反而綜觀山難事件,出事都是用走的登山人士!!


您這樣說,不夠客觀。

如果考量到樣本空間

基本上用跑的絕對會比用走的,危險性更高(發產意外機率更大)。



super yuan wrote:
因為跑的方式登山需要事前完整的規劃與訓練,
所以提醒樓主標題請加個跑山,以免被觀念還停留登山只能用走的人士誤用當參考資料!!

世界在變、運動方式也在變!!
若無法接受用跑的方式登山.....


用走的何嘗不是也要事前完整的規劃與訓練嗎?

不會無法接受用跑的方法來登山啦。

只是我認為,這樣比較危險、比較傷膝蓋而以。我還是想說能把膝蓋保養好,然後能爬山爬到80、爬到90,才是我想要的。

以上

平安、健康最重要
武陵三秀,不合適用跑的.路跡雖然清楚,但是路況不適合用跑的.

極有可能會踢到石頭或是樹根,一不小心可能會摔落山谷.

或是扭到腳,那就慘了.

如果要跑,新達山屋那一段草原或許可以.

我因為還無法適應住山屋沒洗澡就寢,所以選擇單日行程

等哪一天,可以好幾天都不用洗澡也可以睡得很好的時候,

我也要來安排多日登山行程.
小弟大膽的猜測一下
一日奇萊主 或是一日奇萊北有在阿川大的list裡面嘛?

peryct wrote:
我想,fisheri...(恕刪)


跑山...基本上我覺得當然也需要練的
如同登山賽一樣..盡力的操自己...太抖或太累時...
就是快走..不停的走..可以跑有力跑..再跑...
爬山看距離一小時可以3k的話...就相當快了(當然也要看路況和坡度)
我朋友多年前就單車比賽..偶爾還200..300k騎乘
他2..3年前都沒爬山..有一次跟朋友聊到八仙山..來回約12k..
他覺得3kX4...也就是4小時就可以來回了..沒人相信..
有一天他就去試...只用快走..100分就攻頂了..
從此之後他有時也會爬山..合歡西北峰..也是快走而已4小時完成
也就是一小時3公里多...畢祿他跟團走..最後水源地到山頂約2K才操自己
好像65分的樣子...
桃山到喀拉葉..好像來回7.5K...2.5小時正好是3K...
他機乎每天都會運動..才有今天的他..所以想比別人強絕對需要付出的
他說騎快騎慢..爬快爬慢..跑快跑慢..有動就好..
尊敬每個人對運動的方式和想法..反正運動為的就是活的健康嘛..
出門在外記得平安回家才有下次旅程..
ggllhh wrote:
跑山...基本上我覺...(恕刪)


很好奇有沒有人去跑南三段,北二段之類的..
爬山的阿光 wrote:
您這樣說,不夠客觀。
如果考量到樣本空間
基本上用跑的絕對會比用走的,危險性更高(發產意外機率更大)。

用走的何嘗不是也要事前完整的規劃與訓練嗎?
不會無法接受用跑的方法來登山啦。
只是我認為,這樣比較危險、比較傷膝蓋而以。我還是想說能把膝蓋保養好,然後能爬山爬到80、爬到90,才是我想要的。

以上...(恕刪)


這正是我#14樓提到的整體風險與安全, 身體機能損傷風險等.
感謝您將其點出並詳細說明.
講到傷膝蓋, 以前大學社上就有實力資歷堅強的社上領隊組組長(當然具以前時代高山嚮導證).
大三升大四暑假爬完某探勘路線後就宣布封山了, 正是因為傷到膝蓋了. 之後只能當山下留守.
後來他也沒有服兵役, 是不是因為膝蓋的關係就不清楚了.


以下算是個人觀感, 不太算是特定回給誰的. 有興趣有空的再看吧. 若有傷眼請見諒.

登山的"教科書"其實也不少, 像那本由台大登山社OB們翻譯的"登山聖經"這部經典就是其中之一. 相信此版不少岳界山友們手中也都有.另外還有一本大眾化淺顯易懂由足跡出版社出版的"完全圖解登山聖經"也是可當入門的教科書.

如果同時也有玩SCUBA的山友應該也會知道, 玩SCUBA的最重要基本安全性原則就是"慢"(寧可慢也不要快)!
當然主要是基於人體生理機能與反應極限,基本物理學等基礎學理及長久以來眾人累積的經驗實證.因為這些因素, 幾乎所有的運動/活動, 其他條件不變下只要速度一提高, 安全風險就會增加. 開車就是最為顯而易見的狀況.速度提高若又要使風險不顯著提高, 各方面的要求與準備水準會要求地更高. 這若非有"資深專業組織與團隊", 要能實際達成恐怕相當不易.(F1賽車手背後有多大的一個TEAM)
且玩SUCBA的若去國外, 即始潛導使用他國語言, 但在水下完全沒任何影響, 因為在水下使用的專業肢體語言全球皆同.(不會是因為不同系統的國際潛水證照訓練而有不同,且20年前跟現在也沒啥不一樣)

在台灣要爬高山在強制嚮導證取消後, 誰都能上高山, 啥經驗都沒的一個人也可以.
明明現在登山專業裝備(GPS,通訊器材,防水透氣衣著等)隨手可得且便宜. 山上設施(山屋,步道,指標...等)也比以前好很多, 但出狀況的反而更多..五花八門亂七八糟的"怪事","亂象"甚至"笑話"或"悲劇"那就更多到不用講了..其實基本教育訓練(若非加入登山社過還真有點不易)完全沒有那其實也還好, 現網路資源那麼多, 一堆教材與專業或紀錄文件, 自學問資深山友也可變高手, 但不看也不學..就算(跟團)爬/跑了一堆山頭, 風險只會隨著次數而提高...

此外,
不同的運動本質(也吸引不同傾向的人),
如跑步,騎車光台灣一年一大堆大大小小拼快比速度的比賽.更不用提奧運等國際賽事了!
但反觀登山, SCUBA潛水呢?

或許專注跑山的人士可以申請獨立的版! 讓跑山這運動更專業, 有更多人了解.
就跟前一陣子露營版獨立出去一樣.
絕對是好事!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