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祥 wrote:
已經沒在看了 , 播半年多了 , 沒什麼新意...(恕刪)
約七、八年前,當時台灣全記錄撥出一連串的秀姑巒山、萬榮林道上七彩湖、冰攀奇萊連峰、O聖等精彩路線時,有跟山友討論過
這些節目,日後是否有可能來個中央山脈大縱走?
當時,幾乎每個人都說不可能。
中央山脈大縱走,對於一般山友,已經是一項大考驗。裝備重量、補給、氣候,拍攝更會讓時程delay再delay。也怕電池、拍攝帶不夠,也怕攝影機掛掉。最重要的,請這些挑夫,費用應該會超過我們的想像。以一般的行情價而言,一個挑夫30公斤的重量,一天費用是4500元。常備性挑夫以6人來計算,且估計一百天完成,最少就需要270萬的挑夫費用。而我相信,那些挑夫每個人所背的重量應該不只30公斤,我也不清楚他們總共在山上待了幾天,如果還包括補給時所雇用的挑夫…我相信光挑夫的費用恐怕350萬跑不掉。糧食、車資、拍攝帶、製作費用、工作人員的薪資…我現在只希望,麥哥不是在負債的狀況。
猴子兄似乎瞭解一些節目製作的狀況,可以的話,希望猴子兄可以補充這些行腳節目的辛酸和製作費用。
去年初聽到消息,麥哥為了MIT十週年,終於做出決定,挑戰不可能的任務,拍攝紀錄中央山脈大縱走。不管結果如何,我真的覺得麥哥很有勇氣。就像他年輕時,毅然決然拋棄高薪的工作,整個人投入登山,最後又投入行腳節目。節目風格一向是不譁眾、不取寵。每次看到麥哥帶點靦腆的笑容,口有點拙的主持節目,不禁莞爾。
不知道瑞祥兄希望麥哥能拍出什麼樣的新意?爬山,不就那麼一回事嗎?走路、看風景、過危險地形、迷路、找路、休息、吃飯、喝水、找水、撇條、紮營、睡覺、起床後再重覆一次。看樹、看花、看草、看箭竹、看鳥、看山羌、看水鹿、看老天爺臉色。下雨的時候,咒罵一下老天爺不賞臉;下雪結霜時,除非不得已,真的不想在荒山野嶺露屁股種芋頭。幾個山友走歸走,沿途還是會鬥嘴、互相損人。發起瘋來,打打鬧鬧;遇到困難,同心協力。然後,一再的重覆又重覆…
爬山,不就是那麼一回事嗎?
不知道瑞祥兄所謂的新意,是什麼?是像某台第一次從東埔走馬博時,某位極度有名的挑夫衝到觀高山屋大喊「某某某摔倒了!」然後主持人和攝影師衝到古道上,某某某還在古道下方,但上面一堆赫赫有名的挑夫嚮導站在古道上,等到攝影師來才開始「搶救」,最後人員只有輕傷…諸如此類的?
假設人員是摔在觀高坪附近,從觀高山屋到觀高坪最少要三五分鐘,那麼多經驗豐富的登山高手在那裡,若真的要搶救,還會等攝影師來嗎?人命關天耶!這種為了效果而刻意營造的「驚險狀況」,我個人反而不愛看。在台灣,很多人已把登山跟危險畫上等號。我老媽從我開始爬山時,就念個不停。我現在已經很少爬山了,但偶而跟老山友爬山,我岳母也是會念。前兩天地震,豐山那裡一個山友不幸被落石砸中往生,大家應該看看某些入口網站的留言板,部分鄉民連「活該」的字眼都用上了…
也許您認為這系列的節目很無聊,我個人倒是希望,能拍攝的越詳細越好。將來哪一天,肩上的擔子輕了,真的有機會踏上南一、南三或北二時,我可能會拿著帶子搭配著行程記錄和地圖,重覆看個兩三遍。畢竟,文字和照片的紀錄很多,完整的影像記錄可很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