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傑9588 wrote:
用電線桿的電力座標...(恕刪)
2227995 wrote:
空勤直升機是用WGS84...(恕刪)
GPS普及,大概就是WGS84經緯度囉。(球面座標)
TWD97其實和WGS84的大地基準參數幾乎一樣,但多用平面座標表示。
更早以前用TWD67就不時有七八百和二百左右的平面誤差。
現在會掉入陷阱的反而是以前測量知識豐富的。
到底要報平面座標還球面座標,建議經緯度不會造成誤解。
我是習慣用 ***.****,基本上小數4位就夠,省得度分秒,資訊量沒有比較好。
平面座標攜帶資訊量沒有比較好,它是以赤道和經線轉置(二度分帶),但國際的通用平面座標是UTM六度分帶。
TWD67 1967年。
WGS84 1984年。
TWD97 1997年,採用WGS84的大地基準,詳細地心半徑扁平率要查,但基本上不用特別去了解。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求救時要告知【座標】,報 GPS 座標時,建議採「度/分/秒」的方式
2017 元旦連假和朋友從風櫃嘴到七星主來回走。
下午大概四點多,離風櫃嘴大概還有3公里左右。我走前面朋友隨後,看到一位先生躺在路上,有一婦人隨伺在旁,前面還有一些山友經過。
基於善意,詢問一下狀況,也得知對方只是抽筋,想說就幫忙一下,拉拉筋,自己處理自己的抽筋還算有經驗。
誰知對方愈來愈嚴重的,一直心想,難道我做錯了什麼……
過程細節就略過,反正最後就是決定打119。那婦人報案時,勤務中心當然需要知道患者位置,我仍試著幫那先生,朋友則趕忙去找路標(登山步道通常會有路程距離指標,但不一定會有 GPS 座標),因為我們心想這樣報:
我們距離風櫃嘴登山口,大約三公里處
勤務中心那邊應該可以很快掌握位置(因為步道只有一條),但勤務中還希望我們能給出座標,也曾希望婦人再去下載大地羅盤(APP 名稱我可能記錯),但暫時只能給這樣的位置,也只能暫時接受。
過一段時間之後,我突然想起我的 OruxMaps 離線地圖,我通常都會使用並記錄我的軌跡,即便我只是在郊山行走,瞬間腦袋轟的一聲,因為我竟然看不到我現在位置(其實這是我個人還不夠熟悉,介面也沒有特別調整之故),最後雖然還是找到了座標,但座標是 EEE.eeee NN.nnnn 這樣的型式,後來就利用這樣的型式報給消防分隊(我猜的,因為這是救災人員打來的)。
最後當然是圓滿落幕,我們一行人及辛苦的消防人員都回到登山口,先生和婦人也搭上救護車回到分隊裡。
這個插曲事件,我一直在反省,假若我在山裡需要協助時,要如何讓人知道我的所在位置?我所報出的座標,是否可以讓對方所接受?
以我認知,EEE.eeee NN.nnnn 和 度/分/秒,是一樣的,但是「必須經過換算」,在這事件中,消防人員似乎比較習慣使用 度/分/秒 的模式,也因此我特地將 OruxMaps 的座標型式,全改成 度/分/秒 的模式,同時再重新思考我的 OruxMaps 導航介面應該要放置哪些必要資訊,才不會再在日後手忙腳亂。
去年底,我從擎天崗往風櫃嘴方向行進,在距離擎天崗約15分鐘位置,突然聽見前方一聲慘叫,沒多久就看見一對老夫妻,先生攙扶著太太慢慢走近,太太右手有受傷流血的痕跡,一臉痛苦,看樣子應該是剛剛不小心滑倒了,所幸該地離擎天崗遊客服務中心不遠,可以立即獲得幫助。上山都不免滑倒了,更不用講我下山在長達7.7公里的滑滑樂石階上更是剉咧蛋!
究其原因,其實是因為石階潮濕且長著青苔,一不小心就容易滑倒所致,不知這樣是不是可以提出國賠?
這對夫妻經過時,我提醒先生要用登山杖支撐力量,不過他的登山杖杖尖的橡膠套沒有拿掉,還是會滑動,這種易滑的石階山路最好能把登山杖杖尖的橡膠套拿掉,用杖尖的鈦合金撐地,才不會滑動。如果鞋子能加上簡易釘爪更佳,就像紀曉嵐在上書房行走那樣的健步如飛!
John wrote:
很棒的資訊!求救時...(恕刪)
Oruxmaps 個人都會安裝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eclipsim.gpsstatus2
系統資源耗用不大。
至於座標概念(度分秒),老實說,使用者要學習,消防人員也要進步。
大型車的駕駛狀況與機械結構狀況,早期並不會有宣導影片,總是發生一些狀況才稍微有進步。
(使用者使用藥品竟然可以不知道藥品資訊?是的,十多年前就是這樣,當時覺得打錯針和吃錯藥真的誇張,沒有聰明的醫師?不是,是包袱太大,直到一位小妹妹犧牲,才有藥品作用與副作用資訊。)
剛剛稍微練習,比如 121.5656 23.7404
小數*6 小數點前移三格(通常取兩位分)
5656*6=33936 >> 33.936 >> 936*6=5616 >> 56
7404*6=44424 >> 44.424 >> 424*6=2544 >> 25
121 33'56"
23 44'25"
不過如果真的救援,還是約地俗成避免麻煩,至於數位資料傳輸,基本上就以最方便為主。
山友可以的實驗:
1.將GPX重命名為txt並用記事本等軟體打開。
2.查看經緯度資料。沒錯,都是十進位方式,即使我們用度分秒的方式,餵入之後也是一樣是個數值而已,機器都還是十進位。
<trkpt lat="24.6326859" lon="121.6749852"><ele>533.48</ele><time>2016-01-21T08:54:28Z</time></trkpt>
bayata wrote:
究其原因,其實是因為石階潮濕且長著青苔,一不小心就容易滑倒所致,不知這樣是不是可以提出國賠?
這真的好難評斷。
樹林那段不是更滑?要不是陽明山人多,可能更可怕的滑,八煙段就封,而東北角的大溪線,陰雨天下坡也是超可怕,我就在想,為何不擴大就業請人清青苔?但好像公務部門是不是都等新工程發包?(已上僅針對管理處的推展的熱門階梯步道。)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bayata wrote:
勤務中心希望婦人下載的是"台灣大地羅盤"app。
感謝指正。
tzou wrote:
小數*6 小數點前移三格(通常取兩位分)
感謝 tzou 大的訊息補足,我通常習慣小數部份維持小數,再乘以 60
以你所舉的例子 121.5656 23.7404
121.5656 = 121 33'56"
0.5656 * 60 = 33.936;0.936 * 60 = 56.16(取整數部份,為秒)
23.7404 = 23 44'25"
0.7404 * 60 = 44.424;0.424 * 60 = 25.44
主要是我要取分和秒時,只要看整數的部份。
因為 GPX 裡也都是十進位,所以普遍我也是習慣用十進位。會建議大家改用「度/分/秒」,是因為消防人員在抵達我們的位置時,他們以無線電回報指揮所時,也是用「度/分/秒」型式在報。我在猜測,可能是因為使用度分秒型式在報座標,比較不容易出錯,也比較好唸。概念上可能和以前在呼 77 時的 Alpha、Beta、Delta……等很像。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