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boy753tw wrote:
真的都用這句話來帶...(恕刪)
其實關於膝蓋的強韌與否,個人的看法是:一切早就注定好了。
但在操作過程不要過度,如背重不跑下緩坡(如排雲下塔塔加,不大步跑),陡坡小步反而衝擊比緩坡大步小。。
跑步進入跑者愉悅(high),有可能不自覺,感覺比負重爬山更容易傷腳。
(不過你身輕,跑步應該負擔小)
嗯,另外自己體重增加是出社會後,但還好,後來是當兵作習正常就到68,曾經到92,現在控制在68~70左右,改天想不開看能不能碰到65再返回,像是一種遊戲。作息+飲食+運動。
輕量化裝備不一定要高貴,自己的系統自己建立,自己有適切的輕量化系統;也有極盡窮酸,媲美流浪漢階級的極輕量化系統。
剛剛把20多年前的腳架秤一下,3.1kg,跟當時自己獨用的雪地帳相當,後來頂多鋁腳架曠時攝影(但風大曾經吹翻),但最常帶手掌高小腳架(大創39元),甚至自製,如登山杖自拍棒或腳架座。當然要單眼用且要穩定,還是要三腳架。
每個人從爬山中獲得的,不一樣,有人再怎樣慢,體能再差都要穿行頭,有人拼速度,有人喜歡拍照,有人攻山頭,有人感受自然,找出自己的成就感,也不用勉強自己,下回有人即將或已經冒犯到你,直接表達自己!呵呵。自己曾經踩在山徑上被歐巴桑指正要我別踩到她上次放背包休息的地方呢,莫名其妙,馬上反應後,用她的方式指她腳踩地方那邊我上次休息的地方,你馬上給我離開別踩到,哈哈。爬山什麼人都會有,也有磁場很合,連交談都不用的。

來無聊分享一下以前的影片概念。
北一繞一圈3.5天(不上中央尖),單眼+兩台相機,含一瓶水,21升小背包8KG。
這回布蕭丸-流興兩天兩夜採用這款睡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