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各位大大給我的建議謝謝您I Love TWN wrote:登山我不懂, 但是很...(恕刪) 感謝I大的支持tx50302 wrote:參加山難搜救團體嗎?...(恕刪) T大~真的是無底洞超貴的po2578 wrote:以前 REI 網的始...(恕刪) P大~這個睡袋好像比較重一點考慮輕的 900為佳感謝目前是中搜您是不是同為中人啊?pearl520 wrote:可以上www.cam...(恕刪) P大~再麻煩您教教小弟了那些是要額外付運費嗎?
loveyoumore wrote:P大~這個睡袋好像比較重一點考慮輕的 900為佳感謝目前是中搜您是不是同為中人啊? 那睡袋你再多看看,比較比較有些睡袋、在百岳上面蓋起來是不會凍死但也會冷到讓你睡不著以前有天想報名學習 山難搜救 --- 南搜結果那天晚上女王脫光 又穿吊帶襪......~以下NCC禁播~隔天腳沒力、就沒去報名啦~
鞋的話一般三季都是穿雨鞋,睡袋就買台製600T羽絨就夠用了.實際上搜救技術比裝備重要!假設您已經是登山老手,可以自己在山上獨攀長天數行程.通常搜救不會讓你有機會選擇營地搭帳篷睡覺,幾乎都是露宿,另外3米扁帶(打座位席結做個人吊帶),2米普魯士繩,或10~20米5mm靜力繩,大D數個,豬鼻子,優馬,岩盔,GPS,無線電..等等這些都是個人必要裝備.冬季還需要冰斧,冰爪.還有教練一直特別交代的就是體能!不過最重要還有一個熱忱的心.你可能白天上班時突然被call出勤,馬上請假後開四~五個小時車到勝光登山口,然後連夜一天內重裝趕到南湖山屋.接著也沒時間休息就依照分配的路線開始搜索,路線當然不可能是步道,走到哪裡就睡到哪裡,或許會在北一段待上一整週.運氣好的話勤務結束還有直升機可搭,不然還要自己走下山.還會影響到你的身邊的親人,家庭,工作.這個我做不到,所以退出了.搜救志工真的非常偉大!祝福您~
一般的登山隊編制最好是7~ 12人應該是如下表列響導 需經驗豐富,負責開路/帶路,能正確判斷前方路況,必要時之高繞與下切的探路隊員 需體力較為強健,協助攜帶宿營裝備,可以是新手隊員 需體力較為強健,協住攜帶重要糧食,可以是新手副領隊 已有部份經驗的山友,且具一定體力能前後與響導或領隊即時傳達狀況隊員 新手隊員 新手領隊 負責落隊隊員的照護,停隊時的適時教育與訓練,發生事故時能作出對全隊最佳的判斷與選擇所以領隊是全隊最重要的也是最高的領導人,也是需具備最多相關知識的人如何在不得以之下選擇安全的宿營地點計劃外的缺水與食物取得,隊員的傷病的正確判斷與正確處置1.嚮導 ---- 2.隊員 --- 3.隊員 --- 4.副領隊 --- 5.隊員 --- 6.隊員 --- 7.隊員 --- 8.領隊大學時代的登山社隊伍編制類似且那時社上任何隊伍的開隊計劃需經領隊組或嚮導組(僅當日來回之郊山)會議審查同意比較大的差別是若是這樣人數的隊伍新手僅能有2個名額.其他需中響以上資格且所有隊員需強制體能訓練, 若某員體能達不到要求, 該員會被剔除所以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要參加得需經該隊領隊同意要想爬大山不是那麼隨隨便便容易的事...要拿到社上領隊,嚮導的臂章那更不容易,要取得資格, 經審查符合申請條件後, 由所屬登山隊長提名領隊/嚮導組關起門來開會審議/公評/討論後投票, 甚至連人格特質,私德都會是通過與否的考量範圍(簡直比出社會後大公司的人事晉升審議會還嚴.)不過在那個時代社員,幹部充足.能夠辦三尖之一的八路會師若加計山下留守的山難救護組(搜救預備隊)同時間需要多少位現任高嚮?現在爬大山不需加入社團不需要遵循理會各社團的麻煩的教育訓練,要求,甚至規定,制度及文化倫理再加上資料取得容易, 且網上隨處可得的詳細行程資料且圖文並茂, 爬大山的要求已不如過去般嚴苛現各大學加入登山社的人數也不若以往, 技能,素質要求的嚴謹度與齊一度已大不如以往..這也是為何現今明明山上的步道,指標,山屋等設施大幅改善山難死亡 也未見減少的因素之一...很可惜在台灣登山,大家把他看的越來越像郊遊與健行太多的商業性登山活動,確沒有在過程中對隊員有正確的指導與關注造成大多數參與的團員在前幾次的成功後對山的輕視,對母親的輕視,當母親要求你回到她的懷抱時~~你不要哭著說 你還沒活夠學生社團則是衝過頭,依各人體力狀態而各走各的,迷路/落石/墜落~~登山應該是在安全判斷與作好準備的情況下去享受台灣的山林之美才對在大學那時代, 家長多不希望子女去爬山裝備也沒現今般完善及隨手可得, 且入山麻煩所以反而各大學登山社的教育訓練與技能要求一般較今日嚴謹許多那時 登山社更有創社幾十年零山難事件的紀錄那時大概也正值各校登山社的探勘/中級山/技術攀登的熱潮與現在連 台大,政大 登山社都得聯合開隊的狀況已完全不同由於高山開放, 強制嚮導制度的取消, 登大山未必得參加登山社團現在大家隨隨便便連等高線圖,指北針 都不會看, 僅靠一定的體力公用裝備別人背就跟隊爬山揀百岳,比比皆是.甚至連未經一定技能訓練且沒啥經驗的都敢獨登了.心態上的輕忽可見一般在很多從舊時代過來的山友眼裏沒出狀況還真是上天保佑最重要的是數十年來,台灣山難搜救體系運作,似乎還真沒啥改變..落石,墜落,未必是因為"衝過頭"或體力狀態所造成很多CASE的發生都是不可測的意外一些謹慎的資深岳界前輩是栽在這至於迷路, 這就明顯跟技能有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