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大家發表一下 "綁布條" 的看法

個人經驗

和朋友去爬阿玉山,上山時一路很順覺得沒步條也沒差

可是下山時走錯好幾次,都是回頭找布條才又走回正確的道路的~~

我個人覺得布條是需要...由其在走錯路時,這布條就等於救命條~~~

我想樓主的用意是在說,在某特定的點,明明就有很多布條指路了

卻還是有一堆布條掛上...就顯得有點超過了 = ='''
蘭陽橋鄉村別墅 wrote:
個人經驗和朋友去爬阿...(恕刪)


在某個特定點會綁很多路條的話,通常是這個地點很特別,很可能是要提醒山友這裡是一個轉彎或叉路。


路條為甚麼會每隔幾十公尺就綁一條,因為如此一來,當你看到沒甚麼路條時,就可警覺已經走錯路了,趕緊退回到有路條的地方找路。前幾年,才二十多歲的山友張博崴單獨登白姑大山,卻在山區走錯叉路,如果他及時察覺已經一陣子沒看到路條而折返的話,就不致於發生不幸事件了。


請問你有沒有在大雨或濃霧中登頂過?我曾經爬上一座山,卻在濃霧中,找不到三角點,因為來過這座山的山友不多,加上草還長蠻高的,沒有路條的標示,搜了山頂老半天,就是找不著。
我贊同樓主的看法,
不管是哪裏, 路標都是需要的,
但如果把紅布條綁到多到像招魂旗一樣, 也未免太過了.
最常見的大概就是登山口吧, 好像不管誰來了都一定要加一條上去...
那已經遠遠超過作為路標的需要了.

國外很多地方是這麼做的: 回歸人類古老的路標、就地取材的 ->
絕對不留下"文明產品", 儘量不影響景觀,
可能走錯的地方就疊一個大一點、明顯一點的, 或者疊「雙塔」.



疊得好的話自然損毀的機率不大 (山羊打架撞倒的不算<-親眼看到過一次),
能見度差時還算明顯(因為輪廓呈現非自然形成的形狀),
就算被雪蓋住通常也還能冒個頭出來.
而且老實說, 我覺得看起來還蠻可愛的
當你走到頭昏眼花, 一眼看到疊疊樂, 會有種看到地藏菩薩的錯覺... XD

綁紅布條原是登山者的一片好意, 很多人因它而得以活命.
但已經有綁的, 就不要再加上去了吧.
如果綁習慣了不做個記號覺得很難受, 或覺得沒綁過好像沒來過,
那麼在紅布條旗海下疊個疊疊樂, 也是不錯的替代方法...
十幾年以前懵懵懂懂跟著人家爬的時候,也是人云亦云認為布條是無痕山林萬惡之一,但慢慢所從事的難度與挑戰越來越高時,"適當數量的布條"卻是能讓人安心與保持活動繼續遂行的好東西。
我懂版主要表達的意思
西藏到處都有風馬旗 但不會覺得很突兀 相機拿起來你會想拍它
台灣的登山路徑有時候看到不只是布條
連塑膠條都一堆 跟整個山林環境就很不搭
要照相都要左挪右移的
質材上看有沒有人可以弄些耐久又粗曠的替代品


個人一點淺見@@

會以疊石方式作指標

有一部分原因是沒地方綁布條
...


看你是喜歡走什麼樣的步道...
熱門景點以及"官設"的景點.不建議綁布條
"官方"到不了的山林小徑.是有需要布條的存在.而且還需再加強.如果有指示牌.那就更好不過了

曾經在郊山遇到"鬼打牆"的路人....留
綁路條的問題
大概還要很久很久才可能有共識...
也可能不會有共識...

剛開始爬山 覺得路條很重要 因為還菜
爬了一陣子 覺得路條很礙眼 因為以為自己很行了
又爬了一陣子 甚至走一些少人走的山徑 又覺得很愛路條 甚至偶爾也要綁一下
現在...有路條就跟 沒路條就自己找路
大眾化路線有路條也覺得還好...
因為在怎麼大眾化路線 也可能遇到天氣不好、或是超級新手...

所以路條到底是 "恰到好處" 或是 "過多礙眼"
其實得看當時的天氣、人、生理狀況、白天或是晚上 等等來評估,
如此一來,就不可能符合每個人的需求了
我們就寬心一點看待吧。@.@

雖然偶爾也會想拍照又覺得路條礙眼
但跟安全比起來(或許是新手的安全)也覺得無妨了。

有些地方適合疊石,比如碎石坡,崩塌地、空曠處、渡溪點
有些地方適合綁路條,比如樹林路段、箭竹路段
有時使用砍痕、擺樹枝,或把箭竹打結等等
都是因地因地制宜,得有彈性的。

我覺得Happerrunner前輩(應該是HC前輩吧?^^")
提的建議很好,山頂處可以弄個地方給大家綁路條,時間久就拆掉,放很久的登頂牌也順便收一收帶下山好了!^^"





~Welcome to my BLOG~ http://leonsway.blogspot.com
小弟沒爬過高難度的
都是走一些步道而已
我有些想法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我所知道的大致有兩整行走方式
1.去回都是同條路線
2.進出不同位置
如果1的狀況是否能再下山時順手將自己做的記號拆除
如果是2的狀況是否使用環保材質過段時間就能分解像垃圾袋一樣
清明節要到了掃墓祭主是個好習俗
燒紙錢呢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