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層膜的功能是大家熟知的防水透濕,這功能來自於那層膜有許多微多孔,孔徑大小剛好介於水分子與蒸氣分子之間,下雨時水分子無法通過小孔,因此有防水功能。流汗時是蒸氣分子,因此可以通過小孔達到所謂透氣的功能。
但是以上的功能的環境設定是以歐美濕度低的環境為基準。各位有到歐美旅遊的經驗,你們會以為那邊很少汗流浹背,其實是以蒸汽的形式蒸發掉了。
來到台灣,濕度破表,任何高透濕,在高檔的衣服,都一樣會面臨變成"雙濕牌"的命運。意思是,你在路邊買的便宜上膠外套跟名牌衣的功能其實差距不大,剩下的就是剪裁,配色,其他配件的等級不同。
如果你要的是功能,不在乎繡在衣服上的品牌,只在台灣穿,你大可以去買便宜的外套。
中層是保溫層。空氣是最好的隔絕介質,羽毛衣是最好的代表,越膨脹越保暖。便宜版的是fleece,幾百塊就有,重點是要夠膨才有好的保溫效果。有了中層保溫層,熱空氣也要保留住,因此就需要外層。
外層是負責抵禦外在環境和保護裡面的熱空氣。單就保暖這件事,只要外層不透風,路邊一件外套3百元但是不透風,加上有夠膨的中層衣服,你也可以穿得很暖和。
許多名牌高價的外套,它只是幫你抵禦外在環境如防水透氣,但並無法幫你保暖。再說,依台灣高濕度的環境,透氣這功能基本上是用不到的。剩下是防水,若就防水這功能,小七一件30雨衣肯定比幾萬塊的外套好。再剩下的只是外型流行,剪裁,配色...這無法以金錢計,看個人的選擇了。
我意思是若你想穿暖和,上述方式應該可以讓你達到。我常出差北歐,我的外套是一件450台幣的BA開頭的平價品牌,加上同品牌的羽毛背心,零下15度也是很暖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