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ulaw wrote:
飆車的人,比飆山的人少嗎?開車都簽切結書,好嗎?
游泳、單車、慢跑為何沒強制保險?因為封住登山口,搶登山客的錢比較簡單 (攔路山大王)
這單純只是救援難度的問題,開車、游泳、單車、慢跑的救援時間能有多長(以時計),
登山的救援難度是以日計的,假如只是登山迷路,在正常的山道上,那還比較好找,只是比較喔!
假如是失足掉落,或者是自己亂走的,那就更加的困難,一片綠油油裡那裡看的到人,
實際上,台灣的山是一整片相連的,一個圈畫下來都是數十平方公里,而且還都不是平路,
國搜都是靠經驗,但大部分還是用猜的(Trial and error),一步步的去嘗試,
假如是登大眾化的郊山,那麼救援比照前述運動是應該的,
但是我認為,假如要入山證的,應該依其登山難易度,要求應有的求生或求救裝備,
此外,應該要有一定的登山教育訓練及野外求生時數,並且提供應有的保險制度,
因為飆車的人也有保險,難道飆山的人就可以少嗎?
政府應成立專業的山搜隊,一般行政費用由國家出,但出動山搜的費用使用山友所繳的互肋保險。
通常都是射後不理
常通加入自己的官感後就出搞了
加油添醋也是常態
只要寫的購血腥 暴力 悲情
就算亂寫也沒人會追究
只能說 台灣的記者不意外
再2樓就有人提出證明了
ariesman7 wrote:
下面是這篇報導下方留言中,山難救助協會秘書長對這篇報導的回應,媒體面對公家單位抱著批判的態度無可厚非,但請不要任意扭曲事實,抹煞了所有救難人員的辛勞!
==========================================================
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對於大劍山搜救事件的聲明:
1.整個搜救行動的成功並非單一搜救隊的功勞,而是所有搜救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如果沒有之前消防單位及各種搜救隊的不斷努力搜索縮減區域,也沒辦法順利完成。
2.本單位從頭到尾都沒有和家屬直接聯繫,而是透過台中市消防局的協調指揮。昨天記者電話訪問時本人就已經表明"關於家屬的聯絡方式及其他消息請向消防局詢問,或上本會官網查詢"。
3.山難搜救是一項需要高度協調與精密指揮的高等藝術,請大家不要把個人的臆測與訪談內容無限擴大隨意指摘,破壞搜救隊伍之間的和諧,造成爾後搜救工作的困擾。
祕書長黃文伯敬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