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去年三月,阿里山森林遊樂園區啟用國內第一條森林療癒步道,串連「水山線鐵道」與
園內體型最巨大的水山巨木。從第二管制哨出發,走祝山林道就能前往,沿線林相優美,植物繁多,走到上千年歷史的巨木面前,不禁讚嘆人類的渺小,適合全家一遊的健行路線。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離水山療癒步道不遠有一處地理上「難抵極」,由外籍登山客利用Google Earth等工具,算出台灣離海岸最遠的地方,正好在祝山林道旁萬歲山,離海岸線67.411公里。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搭阿里山鐵路上山票價較高,每天只有一班。選擇搭公車省時省錢,嘉義站前有「阿里山線」站牌。嘉義市在日治時期因木材買賣集散而繁榮,被列為台灣四大都市之一。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考量山上住宿較貴且沒有背包客棧,先在嘉義市住一晚,第二天搭台灣好行出發,能在車上休息,待上山後開始阿里山森遊健行。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較經濟的台灣好行與林鐵一樣班班客滿,每小時都有一班車到阿里山或奮起湖,車程約二個半小時抵達阿里山。最好先超商訂票,才能確保行程不擔誤(當天三個人沒有上車)。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離開嘉義市區,「天長地久」橋位於觸口村,為橫跨八掌溪兩座古樸吊橋,過橋即是阿里山公路起點,興建於日治時代。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海拔漸高,車窗外出現舉世聞名的阿里山雲海,配合朝霧迎來,如詩如畫般美景。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行前下載「森遊阿里山」APP,提供遊客查詢阿里山交通、日出時刻、天氣、導覽地圖、花況及花種介紹的相關資訊。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公路以蜿蜒著名,直上產茶勝地石棹。公車加油時,讓坐車快二小時的遊客上個洗手間。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台灣三個字的鄉鎮市有「阿里山鄉、三地門鄉、太麻里鄉」三處,其中海拔最高是阿里山鄉。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駛過蜿蜒山路,終於抵達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現代嶄新的轉運站,還有像百貨公司一樣的電動手扶梯。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進入園區前先買好零食跟乾糧,海拔超過2000公尺的食品包裝都澎漲起來。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不考慮在山上過夜,算好回程的末班車是17:10。售票機壞了,先買好回程車票,比較安心。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嘉義林管處嚴選阿里山新八景,包含奇岩、瀑布、巨木遺跡等代表性景點。站前景觀台能直視新八景之一「塔山奇岩」。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早上天氣好,遠眺阿里山脈最高峰塔山(標高2663公尺)的完整山壁。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搭公車有門票的優惠。門票就是發票,萬一中獎,再來搭林鐵,住山上、看日出、賞櫻花…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找到將近四十年前的舊阿里山遊樂區入口合照,當年一起來的高中同學,有當阿公的…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有中山、中正、香林三個村,以中山村人口將近五百人最多。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台北市與基隆市都有中正區、嘉義中正村海拔最高,今天要去的「難抵極」,與水山療癒步道都在中正村。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遊樂區停車場(直升機起降場),公車站與阿里山鄉唯一的郵局(全國海拔最高),都屬中正村轄區。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水山步道入口在沼平車站附近,想少走點路就搭小火車或接駁車。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時序即將入冬,目前楓葉開始變色,早紅的楓樹已呈現紛紅。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林鐵是亞洲最高的窄軌登山鐵道,海拔高度超越印度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車站是支線祝山線、眠月線(廢線)與神木線起點。每天早上配合日出時間有祝山線載旅客欣賞日出。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車票印上車站紀念章,下車帶回留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列車編組是柴油車頭在車尾推動車廂,預防上坡時車廂脫鉤的安全考量。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車站剪票口及月台都是木造,呈現復古日式鐵道風華。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車站距沼平只有1.3公里,半小時對開一班車。也是支線祝山線與神木線的起點。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列車出站,看見「神木線」與從嘉義直上阿里山線必經的鐵橋,也是第一管制站。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不搭車要從遊園步道出發,經鋼樑橋與香林村,人車分離的步道更顯安全。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不到十分鐘抵達檜木建造的沼平車站。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沼平原是伐木工聚集的村落,因為旅客增加,成為遊樂區最早開發的觀光賞花據點。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沼平車站由日本五十嵐設計師監造,一樓部分採RC構造,二樓為挑高木造結構。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沼平車站舊址是阿里山舊站,建於西元1914年,於大正3年開始營運。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月台看見現存12輛蒸汽機車頭中編號24,後方還拉著原木車台。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沼平車站原為林鐵本線的終點站,未來若新闢水山支線,有可能變成總站。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車站位於海拔2274公尺,至嘉義72.7公里,離台灣海拔最高祝山站還有五公里。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鐵圈圈是「路牌器」,以路牌作為信物,讓甲站與乙站間確認區段無列車可通行。台灣大多數車站已配置行車控制系統。林鐵路牌閉塞式使用通券,配合站務員的無線電,確保安全。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車站觀景台看到塔山下眠月線大崩塌的明隧道。塔山是鄒族的聖山,也是小百岳之一。


昔日走眠月線時在第二明隧道崩塌處,因下雨形成小瀑布,趁著水勢小,穿上雨衣,用最快速度搶過,留下驚心動魄的回憶。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出發前先逛販賣部,記得上廁所、裝熱水,水山步道最近的廁所在沼平車站。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販賣部有茶葉蛋、竹筍湯,還有特產山葵醬、椒鹽等。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沼平伐木工人離開後改種櫻花。櫻花季時「櫻王」盛開紛美櫻花,帶來人潮與榮景,成為森林遊樂區最早開發的遊客景點。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從沼平公園走到水山巨木還要1500公尺。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祝山線」為國人自建的第一條高山鐵路,供前往祝山觀日出的遊客搭乘。搭觀日列車或遊園車,若靠雙腿走2.5公里(祝山觀日步道),約一小時才能到觀日平台…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遊園車有二條路線(沼平線、香林線)。沼平線乘車點在候車總站、遊客中心站,停靠站為沼平公園,遊客下車可步行至姊妹潭等景點。香林線乘車點在候車總站、遊客中心站,停靠站為受鎮宮,遊客在香林站下車,步行巨木群道等景點。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昔日沼平舊站原有銅像被移走,只剩精神堡壘見証伐木業的繁華過往。(下圖舊照)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發現一棵豎立的巨木是林業歷史景點-集材柱。
集材柱為接近絕跡的台灣杉,伐木時代利用蒸氣集材機拉運,在高大的台灣杉釘上滑輪組,拉上纜索,將木材裝上車台裝運下山。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目前只剩集材柱,展示從花蓮林場運來的集材機,供遊客參觀。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巧遇列車進站,因為到阿里山站都是平路,柴油車頭改在前方拉行。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紅色柴油車頭與車廂是阿里山的特色之一。列車慢行,可惜車廂沒有遊客,不然可以相互打招呼。


平交道「80」不是速限,提醒司機員的平交道編號。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祝山林道旁「一葉蘭自然保留區」。一葉蘭為台灣高山原生蘭花,每年3~4月為花期,花朵單一,呈粉紅色、淡紫或深紫色。請山友千萬別動手摘取。(攝於北大武山)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一葉蘭自然保留區」上方是阿里山生態教育館。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以地名命名的阿里山山椒魚為台灣特有種,分佈於台灣海拔2000公尺到2300公尺的高山上。體型最長只有10公分長,顏色為黑褐色或褐色,背部有白色小圓形斑點,前腳有四趾,後腳有五趾,是辨識阿里山山椒魚的特徵,也是目前台灣五種山椒魚中最容易發現的種類。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教育館前正好是水山線與祝山線交會點。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前往水山療癒步道若不走鐵道,要從第二管制哨進入祝山林道,串接原本沒有交集的水山線與祝山林道,變成完整的環狀,便於民眾步行體驗。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祝山林道步行約1公里抵達水山療癒步道起點,若從水山線出發,步行約1.8公里抵達水山巨木,再接走療癒步道,繞一整圈時間大約為二小時。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沿途設鐵道緣由、動植物介紹、森林管理等解說牌,科普遊客的森林知識。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台電與自來水公司都在一起辦公,阿里山上唯二的國營事業。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一早來走森林步道,四週紅檜林,聞到淡淡檜木香。林相茂密、遮住了光線,感覺像「黑森林」。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林道上豐富的生態景觀有楓葉、繡球花。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以阿里山命名的植物有阿里山山櫻、阿里山杜鵑、阿里山十大功勞、阿里山女貞、阿里山北五味子、阿里山卷耳、阿里山雨傘仔、阿里山小蘗、阿里山柃木、阿里山榆、阿里山灰木、阿里山小花鼠刺等。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榆為阿里山特有植物(全世界只有台灣有)。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金毛杜鵑有紅色與白色,也是臺灣特有種,垂直海拔分布幅度最大的杜鵑花。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顯眼黃澄澄的射干菖蒲,別名觀音蘭。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建於日治時期的阿里山貴賓館,為日治皇族上山使用的中日、西式建築。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光復後蔣介石總統曾入住貴賓館,故有「蔣公行館」之稱。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森林景觀仍維持原始風貌。紅檜林底部苔蘚象徵原始森林。紅檜與黃檜(扁柏),葉子相近,仔細看會發現紅檜較細長,扁柏較圓。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林間山澗水注入生態池,夜晚吸引青蛙、蝴蝶、蜥蜴、鳥類等野生動物棲息,成為生態繁教學場所。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有生態池後,野生動物不必自已開挖水池。(攝於麟趾山步道)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越往林道走出現更多砍伐巨木的遺跡。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巨大樹頭映入眼簾,當年這棵巨木,也曾高聳入雲。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大小相同的林木都是人工林。光復後伐木業停止,改種相同樹種的林木,任其自然生長。後來發現種植密度太高,為讓林木正常生長只能砍掉一些。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右邊小路通往氣象站,「難抵極」就在右側路口旁。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原以為「難抵極」應在陡峭山谷或密集樹林,一般山友不可能走到,最後發現難抵極入口與祝山林道距離只有150公尺。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雖然不是園區景點,是有地理教育意義的祕境,已經有不少人來過了。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屬民眾自行計算的「難抵極」,不是園區景點,四週林木遭砍伐,擋住去路。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林管處提醒民眾照園區路線走。還是貼上網路照片,見証來過離海最遠的「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離開「難抵極」折返到石碑刻著「水山療癒步道」,據說步道具有療癒功能,從入口開始,手機就收不到訊號。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打開「森遊阿里山」APP,出現園區景點導覽地圖,點選景點就有相關資訊。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水山療癒步道是全臺第一條以森林療癒為主題的步道,花3年時間打造全長863公尺,沿線融合地景、歷史、人文的景點。步道有4個定點,依序有4根木柱,分別寫「闔」、「吐」、「藏」、「臥」。遊客不妨來走走,親身試試有無療癒功能?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入口立柱用製材剩餘邊料製成,微微起伏的形狀呼應阿里山脈的疊重山形。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步道採「手作步道」,不使用大型機具開路,就地取用在地木、石料,階梯與排水溝,都用木頭製作。從入口往水山巨木步道方向走,雖有階梯都是下坡,輕鬆很多。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獨自前來的遊客也能與森林互動,「森遊阿里山」APP靠近柱子時,手機藍芽獲得提示路線。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來到第一根木椿立柱,題字「闔」。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木樁旁有一大塊空地,20幾座石椅排成上課隊型。遊客入座闔眼靜坐,靜靜享受森林之美。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水山教室是最好山林教室,大口就能呼吸芬多精。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來自二萬坪的天然山石做成上課座椅。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四週種植少見以阿里山為命名的植樹(阿里山柃木)。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楠。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榆花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略事休息再出發,沿路都是細碎石頭的步道。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幾乎沒有爬坡,非常適合親子散步。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傳來蟲鳴鳥叫,抬頭高聳的檜木林,享受滿滿芬多精。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每隔100公尺有里程椿。還沒發包興建,只有簡易標示。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步道平緩好走,不使用登山杖也能走完全程。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人工林遍植杉樹、二葉松等,最完整的天然溫帶針葉林相。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步行小段,下坡路前,來到「吐」。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在樹下大口吐氣,再吸入純淨的空氣,循環多次,讓心跳更平順,身體百感舒暢。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每根木樁都有休息區,有椅子供遊客休憩,夏天來避暑遊玩,涼爽宜人。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開始走下坡,高處視野開闊。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伐木業已走入歷史,昔日「神木」仍是資深遊客來到阿里山的美好回憶。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下坡拐個彎是「藏」,隱含釋放內在壓力之意。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最好找一棵喜歡的樹,靜靜對樹講內心話,讓樹聆聽您的心事,每一棵樹都會默默幫您保守「不能說的秘密」。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說完「不能說的秘密」心情暢快。筆直的杉林,種植密度比溪頭還像溪頭。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林下步道都是木頭做成階梯或步道,好走又能保護森林植被。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海拔與濕度均適合山葵生長。日治時代引入種植,留下梯田般的山葵田遺跡。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1970年代山葵大量外銷日本,園區為水土保護禁止栽種,昔日山葵田已荒廢。因設立水山療癒步道,殘存的山葵才被發現。


山葵必需有乾淨的水源,與純淨的空氣才能生長。山葵是日本料理店吃生魚片最好佐料。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最後出現第4字「臥」。旁邊有座圓形的木造大平台。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臥」是希望遊客靜靜躺在平台上,放下心中煩憂的事,睜眼直視上方背光的濃密樹冠,還有天空中的藍天白雲。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群樹冠間有缺口,不動的樹,微動的白雲,牽動排山倒海的往事,統統留在阿里山上。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外型有趣的枯木,發揮想像力,增添步道探險的樂趣。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平台小休息,正好看見昔日水山車站,僅剩一座木製月台。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再往下走,拐個彎出現水山療癒步道最美的景點。與水山線相接的地方,有棵園區內直徑最寬的水山巨木。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自從「阿里山神木」傾倒後,園區請嘉義大學調查巨木群43株紅檜的歷史,使用鑽取樹芯等方式調研,一改許多神話般的巨木實際樹齡。過去以樹圍推估水山巨木有2700年,也下修為1081年。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水山巨木超過1000歲,由10棵檜木合併而成,因矗立於阿里山水源地,也有「水庫巨木」的封號!


巨木壯觀的姿態,讓步道更有朝聖感。遊客一定要拍照留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水山巨木樹圍超過16公尺、樹高逾30公尺,樹瘤側面像張人臉。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側面看水山巨木扁扁的,沒有正面方向看的巨大!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抬頭看巨木樹冠,幾乎看不到藍天。紅檜枝椏的特色是往上生長,與向下的扁柏不同。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走入森林,讓遊客與林木一起變得更健康,是療癒步道的建構目地。全台唯一隱藏版的林間祕境,只有親身體驗,才能感受森林的奧妙。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回程下切走已停駛的水山線,沒有列車通過,能安心走在鐵軌上。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水山線目前施工中,還是能輕鬆走小段參天的林間鐵道...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鐵軌蜿蜒的角度,呈現線條美感,正向或反向拍來都浪漫唯美。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水山車站」的月台成為水山線探訪者的臨時休息站。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離月台不遠的樹洞巨木也很壯觀。只能遠觀,勿跨過圍籬踩樹根以保護巨木。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巨木超大樹洞成為動物過夜,或躲雨的天然庇護所。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因為有空洞不利製材,才能經日治與光復,得以保留到現在。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原水山線鐵道將深山林木集運至「自忠車站」,再以運材台車接運至沼平車站。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水山線離石山引水道很近,從水源地引水管,供園區使用。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拿出午餐糧食,補充體力先,下山再來吃好料…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沼平櫻花老街買的肉燥飯加烤土司。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簡單吃飽,才有力氣走回頭路。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循祝山林道返回水山線盡頭,只剩調車道,昔日車站完全不復見。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終點也可以當起點,不走療癒步道,走到水山巨木往返將近3公里。(目前封閉中)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走到阿里山派出所(後方警光山莊),是阿里山森遊健行的終點。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向阿里山說再見了…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重返轉運站,搭車返回嘉義。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嘉義仁愛路上,有家獨樹一格的檜木老屋,專賣咖哩餐點。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菜單有金灑阿里山咖哩雞、黑嚕嚕獨立山、眠月奶茶等,可愛菜名也有在地特色。木造老屋是嘉義特色,在地菜單對去過阿里山的遊客更有新鮮感。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入店看見很有歲月感的鐵製窗花。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逛逛老屋再用餐,直上二樓很像網美餐廳。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抬頭發現有70年歷史的老屋主結構都是檜木,應該就來自阿里山區,不知那一棵巨木?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二樓餐桌椅與空間都是木質架構,復古兼具文青的日式風格。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金灑阿里山咖哩雞上桌。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附上嘉義六腳鄉花生與台南芝麻,用餐前動手磨一磨,均勻灑在咖哩上更添香氣。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餐點擺盤有設計感,有紅色甜椒、黃色玉米筍、金黃色的咖哩,引人注目是白飯作成金字塔狀的小山,撒上淡淡薑黃粉,半顆蛋代表日出美景,綠色花椰菜想到水山巨木,光看就捨不得吃掉!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唐風炸雞沾咖哩醬汁,非常對味,大口來吃很有療癒感。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三角形的白飯小山代表阿里山,看出廚師對於顏色與食材的搭配很用心!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捨不得還是要吃光光。「阿里山」留在肚子裡,美景永留心中。
阿里山森遊健行「水山療癒步道、台灣難抵極」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
2024-11-17 0:02 發佈
很不錯的地方
很舒服放鬆 很享受的時光
好久沒去阿里山了,看了之後好想去
感謝樓主分享阿里山美景...
很棒的旅遊介紹,我都只走香林到沼平這一帶,下次去走走看
感謝分享心得及美照
阿里山大自然風景真是讚
看了這些美照
自己都想安排時間去阿里山兩日遊了
感謝分享&介紹,阿里山真的是個好地方呀
阿里山真的是該去走走膜拜一下神木的好地方 該來安排一下了
阿里山有機會會再想去一次
去過一次 可惜當天天候不佳
真得會想再去一次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