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直衝聖山、踢19K的大鹿林道
本以為一路上這種清幽、平坦、沐浴在芬多精裡的步道應該可以舒舒服服的散步撐過大約8-9小時的路程

殊不知當同行友人在大鹿14k,一個不前不後的地方,大腿拉傷後
一直到19K,我們就走了快4個小時
(聽說前幾個月就開放自行車通行了,整個飲恨)
大壩前我們二刷五寮尖維持肌肉記憶,我因為踩到碎石翻船的腳踝這時候又開始隱隱作痛
看到九九山莊前陡上的之字形上坡更是讓我們意志薄弱
天黑、起霧、外加幫忙負重的18kg
就讓一位體力還行的隊員先衝刺到山莊求援
最後我們在倒數1k處跟協作會合,到九九山莊已經是晚上8點
這時候我體力耗損也來到巔峰
在享用溫熱的協作餐點、以為充電了之後的5分鐘內
瞬間嘴唇發紫、頭暈想吐的高山症發作,立刻再吞了一顆丹木思去睡覺
第二天因為中途又差點高山症,我只到了大壩、走過壩基遠眺小壩
放棄了伊澤、加利

經過這次經驗回來做檢討
發現除了體力負荷,還有一部分是裝備
帶了蠻多東西幾乎沒拆開使用

由於下週準備要去雪山,綜合上述遇過的情況,想來請益有經驗的大家
如何優化裝備
服裝類
這幾週雪山溫度已經降到0度
原本預備了底層排汗衫>發熱衣>羊毛衫>化纖外套>防風外套
1 是否需要再備一件羽絨外套?
去大壩是夏天,帶的雨衣雨褲沒有做輕量化,也是包裡最重的單品
2 在考慮雪山是否改買斗篷型?

再來是藥品/保健品類問題
朋友走嘉明湖的經驗叫我帶休足
結果我連撒隆巴斯都沒有用到
女生的運動褲根本很難脫下來貼啊= =
3 感覺酸痛貼布可以省略?
平時運動後都會買薑黃粉來吃加速代謝,隔天比較不鐵腿
但想說這次上山沒辦法自己弄改買薑黃羅望吃,但D2開始鐵腿到不行
4 會因為高山症發作,身體代謝狀況變差,而導致效果有限嗎?
大壩D0可以在觀霧山莊高度適應
這次雪山D0沒有先上到半山腰,隔天起登直接會上到3000
我們D1是:雪山登山口>七卡山莊>雪山東峰>三六九山莊
5 有建議開始吃藥的時機點在哪嗎?
一樣是起登前10-12小時
還是到七卡前就可以吃了?
以上再麻煩大家解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