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第一波強烈冷氣團讓台灣三千公尺以上高山披上皚皚白雪,名列百岳54的郡大山更是一片雪景,原本計畫參加合歡北、西峰不成團,改參加郡大、西巒大山二日行程。

完成郡大山後,因上星期剛完賽全馬賽事,腿部不適,只能撤退「膝軟」大山,留下遺憾。「山永遠都在」,下一次準備充分再來,如果走不完讓領隊或眾人麻煩,就沒有機會再來爬山了。

確認出發日期後查氣象預報因寒流南下,入山行程面對零下低溫,可惜水氣不足,沒有下雪的可能。出門前做好防寒準備,確保萬全…

郡大山之行在中港交流道上車,沿路接載同行山友,直奔南投縣信義鄉郡大林道。

郡大山屬於玉山國家公園管轄,近年來國家公園推動生態旅遊及山野教育,玉山國家公園是國人生態旅遊去處,更是戶外教學的重要場所。

玉管處所在地水里鄉是集集線第一大站,鄰近台21線公路,可轉乘公路客運至東埔溫泉、日月潭等地。

日本人為開發台灣高山水力發電資源,沿水里溪建造電廠,修建集集支線,以車埕做為終點站。集集線的開發與電廠帶來了水里的繁榮。

水里用完早餐,不敢吃得太飽,擔心等會上山車程中會吐..

續出發抵達信義鄉和社村,離登山口最近超商補給行程中的行動糧(午餐)。

車窗晨霧中出現玉山主峰與北峰,熱血沸騰地遠眺曾經去過的台灣最高峰。信義鄉開門就能見到它的英姿。

台21線跨越陳有蘭溪,往右彎即是郡大林道。十八重溪橋,橋旁就是管制站。

經郡大管制站,開啟「碰碰車」的旅程。沿路是壯麗山景與植林。

一開始路況還好,越走路況越差。林道坑洞高低落差太大,在車內要有隨時上下彈跳與左右碰撞的準備。準備充氣護枕或坐墊,就能安心補眠。

邇來網紅宣傳,冷門的郡大山變成大熱門,搭車三十二公里,能抵達海拔2865公尺的登山口,省去大量的徒步時間。

山友們都笑稱,爬郡大山並不難,最困難是三十二公里的郡大林道車程。

郡大林道的車程約二小時,怕暈車先吃暈車藥,怕來不及先備好塑膠袋,以防不時之需。

林道入口設有柵門和檢查哨,開放時間是0800-1700,午休時間不開放。團體必須登記與繳交入山證後始可進入。

管理員逐一查對與檢查入山申請,才能入內。

熬過二小時的碰碰車旅程,來到望鄉工作站。

望鄉工作站為昔日伐木作業的行政中心,山林開放後成為體驗百岳入門山,超過管制時間要進入,要按電鈴,請管理員來開門。超過1700要下山就必須簽切結書,行車安全自負。

郡大林道是山界稱為「南三段」起始點,與馬博橫斷、奇萊東稜、干卓萬同為百岳縱走的四大障礙,南三段深入中央山脈深處,是天數最多、路程最遙遠、行程最艱困的路段,遠超其它三條路線, 山友稱為「終極縱走路線」。

大家都下車走走,伸展一下。林道適宜搭接駁車或自行開四輪傳動的高底盤休旅車。

林道過工作站後,路況變更差,自行開車,對路況不熟危險性高,對愛車底盤也很傷。

望鄉工作站有山林少見的水泥建築,廁所留給女生使用。假日若遊客太多,為管制用水則不開放。

在男生解放的同時,抬頭看到玉山主峰!因為角度關系,較高的主峰,比左邊北峰略低。

日治時期日本人發現玉山比日本本土的富士山還要高,稱為新高山。臺灣百岳中,代表布農的玉山與泰雅的雪山、阿美的秀姑巒山、南湖大山、排灣的北大武山合稱「五岳」,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五座高山。

望鄉工作站是昔日巒大林場的重要伐木據點,日治時期1933年由總督府核定進行林木採伐,直至1985年停止採伐為止,遺留下的開發遺跡仍能在望鄉工作站看見。

日治時期建有神社,光復後為讓伐木工人有心靈寄託,將神社改祀土地公,並加祀金樹神、中壇元帥與天上聖母,每年林務局都會派員上山隆重祭祀,舉辦「神木祭」。

「天上聖母」應該是台灣海拔最高的媽祖廟吧?

林道旁神木下空地,是登山露營的營地。高大的神木是「望鄉工作站」的地標。

專家推斷樹齡超過一千二百歲的紅檜神木,下方有充滿故事的「望鄉祠」。

神木下小廟供奉中壇元帥,廟前有狛犾、鳥居與階梯皆有日式神社風格。

日治時期身著日本軍服及林場服裝的林場員工在望鄉祠前合照。

山友到此別忘誠心向眾神祈求行程平安順利。

離開工作站後才是郡大林道崎嶇的高潮,開始跳上跳下、撞左撞右的顛簸車程。

郡大林場盛產的木材是紅檜與扁柏,都是生長於霧林帶森林極為珍貴的林木。

林道前段是水泥地,工作站後是石頭路,司機須左右閃過稜角分明的大石塊。充氣護頸能對應上下的晃動,亦能助眠抗暈。

終於抵達郡大林道32公里登山口。

今天是假日,小停車場停滿得利卡。郡大果然是人氣很高的登山路線。

啟登前先檢查裝備,不帶上山的裝備或衣物都存放在車上。登山口有座工寮內有簡易廁所。

前一夜露營的帳蓬,山友在星空下過夜,隔日即可起登。

領隊先歡迎大家一起登山,點名確認人數無誤後出發。

郡大山預計來回六小時,只需背負輕裝單攻裝備即可,除了水及午餐外,越輕越好。

領隊帶不常見的雪地裝備冰斧,路上仍有殘冰。行前有詢問過「冰爪」還不需要。

嚮導解說行程:登山口→望鄉山→郡大山北峰→郡大山→郡大山北峰→望鄉山→郡大登山口。

郡大是適合新手入門的百岳。路線分級為A級單程3.7公里,高度落差400公尺,正常約三小時即可到達山頂。

今天氣溫將近二十度,無雲、是微涼登山的好天氣。

整裝完畢,出發前大家合影留念。

領隊要大家轉頭看,遠方山頭是待會要上去吃午餐的郡大北峰。

原本登山口遍地的毛地黃,歷經冬雪後只剩殘花。

早上10點起登。

還沒熱身就上坡,雖然不會太陡。

之字型的上坡,調整腳步與呼吸就能順順著走,不求快,放開思緒向前走,當成熱身吧!

迎面而來是陡上的森林山徑。沿路沒有木樁標示里程數。

晴朗的好天氣,在松樹林中行走,只有濃密樹蔭和徐徐的微風。

郡大山徑最大挑戰是分佈高、中、矮的箭竹林。

剛出發,路旁矮箭竹不影響行進。

登山杖除了輔助行進外,也能減少膝蓋承受的重量或減少運動傷害。

郡大山不屬國家級步道,無標示里程,也沒有生態解說板,沿路有登山條供辨識路徑。


茂密的箭竹林是郡大山的特產,滿懷探險的心情走山徑!

前人踏平或與腰等高的箭竹步道平坦,跟登郊山的步道一樣好走。

竄進比人還高的箭竹林就恐怖了,二旁箭竹當山友經過後會反彈回來,重重打在身上、臉上,很痛…

怕被箭竹鞭打臉部,可戴上手套、帽子還有頭巾擋住,夏天要穿長袖…

森林充滿地衣及真菌,二者對空氣中的有毒物質極為敏感,有污染的地方是看不到真菌及地衣的。

連續的箭竹林大陡坡,偶有高山杜鵑現身。

將近半小時在箭竹林穿梭,看到氣象局的雨量觀測計,即完成第一座山頭,標高3028公尺,有一顆森林三角點的「望鄉山」。

雨量觀測計又稱測雨計,是氣象學家與水文學家用來測量一段時間內某地區降水量的儀器。經由微波傳送到氣象局。

海拔超過三千公尺,雨量計旁發現殘冰,越往山上走,有更多的冰雪現蹤。

三角點位於雨量計後方約10公尺的地方。望鄉山標高3007M,但未列入百岳。

「森林三角點」字樣朝南。是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山林課,辦理台灣森林計畫事業時設立,全台共設置主、次森林三角點將近二百座。

望鄉地名由來是日治駐警們懷念日本家鄉而取名,未列入百岳可能是日本味太重。

三角點是展望最好的地方,右望阿里山山脈,最高點大塔山是鄒族人心目中的聖山,據傳鄒族人死後,好的靈魂會歸往大塔山。

前方尖尖的山頭是布農族的聖山玉山主峰。

登郡大山沿途目光離不開玉山,不僅主峰,連前峰、北峰都清楚可見,山友像朝聖般一路跟隨著走!

透過辨識山頭的軟體,清楚周遭大山位置,使用它來點名群山很不錯!

展望點玉山群峰及山下陳有蘭溪谷,美不勝收。非常幸運出大景,玉山山脈及阿里山山脈綿延於天際一覽無遺。

展望群山的同時要補充行動糧,放在隨手好取的地方,不要等到餓了才吃,邊走邊吃更好。

開始走稜線的路線,遠方山頭是午餐是預定地-北峰。

無止盡的箭竹林,最大挑戰不是箭竹而是小徑上很滑的冰雪。

路面的冰雖然很美,溶冰後變成水,腳踏在冰上,很滑,一不小心就會摔個四腳朝天…

看來平坦的小徑,土層下方已結冰,領隊用冰斧的斧尖砍入硬土層中,形成踏點,是安全行進的步階。

可以踏在箭竹林枯葉上,拉緊箭竹,緩步前進…

不停有山友踩冰滑倒,挺進郡大北峰的時間拖了很久,還經過幾處拉繩路段,登頂的時間更晚了。

說郡大是「坐車比爬山還累」也不盡然,要翻越郡大北峰才抵達郡大山頂。手腳並用,小心通過拉繩路段。

北峰山腳下。稜線上滿滿的山友,假日登山是這般盛況。

陡上岩稜上坡,凸岩是山友拍照熱點。站或坐都有君臨天下之宏偉感。

凸岩展望絕佳,玉山群峰、中央山脈及阿里山脈盡收眼底,台21線及東埔部落連綿於陳友蘭溪畔。

遠望與郡大林場相鄰的西巒大山。

熱點要先拍照,人多若等回程再拍,回程起大霧就什麼都拍不到,一定要先拍..

路旁是含苞待開的玉山杜鵑,生長於中央山脈海拔1700-3800公尺的山區。

玉山杜鵑別名森氏杜鵑、紅星杜鵑、阿里山杜鵑。

北峰就在前方,翻過去,就是郡大山頂。

稜線上走著走著,發現地上有張紙,寫著「郡大北峰3241公尺」,不知不覺就走到北峰了。

不留心腳下,說不定就錯過了郡大北峰..

北峰離郡大山看來很近,但還要幾下幾上,才能到達。

北峰山頂松樹林茂密,樹林間未溶化的冰雪更多。


在北峰享用午餐。熱咖啡配麵包、肉包、香蕉,高山上喝到熱騰騰的熱食實在幸福。

松樹林裡積雪仍多,吸引我來的霧淞照應該在這裡拍的。

地面積累的冰雪還很厚,強烈冷氣團時整個山頭變成一片銀白色的世界。

稜線上清楚看見郡大主峰,兩山間的稜線便是路徑。遠方山頭是玉山主峰。

走進箭竹林又是鋪天蓋地的冰雪。


第一次在台灣看到皚皚冰雪滿心驚喜,也不枉坐那麼久的車,來一趟郡大山了。

層層積雪經溶化壓縮後,與冰箱冷凍庫凝成霜結晶是一樣的。

偷吃一口,跟冰箱裡的味道不一樣。當然,天然的最好。

滿山的雪白,山友興奮的抓起雪塊打起生平第一場雪戰…

再出發,「看天池」水量少,呈濁黃色,水面飄著微冰。是林道上唯一的水源。

穿出山徑,看見白雪皚皚的秀姑巒山與左邊的馬博拉斯山。

南三段必經的東郡大山。

續行山徑,有枯木傾倒擋道,需特別留意通過。

高度漸升,森林裡呈現雲杉、鐵杉、香杉為主的針葉樹。

穿過針葉林後短暫緩下,再陡上往山頂。

已經能看見山頂上揮舞國旗的山友,那是三角點。

登頂最後的立壁,三角點就在上方。

氣喘噓噓中,終於登頂,三角點週邊上滿滿的山友。

登頂的眾人並未帶來溫暖,山友寧可曬太陽取暖。

全員都抵達三角點,可惜人太多,排隊拍照是大家的共識。

先摸一下三角點,算是達陣了 !

三角點有360度展望,今天是出大景的日子,最遠冒白色山頭是雪山山脈。

山頂展望優良,往南方望去是欣賞玉山群峰的最佳角度。玉山是臺灣的代表,流通千元大鈔背面繪製的是玉山北峰。

秀姑巒大山白色山頭,有登山看大景的情調。

郡大山三角點編號:1694,台灣百岳054號,海拔3265公尺,百岳八秀之一。

郡大山座落於南投縣信義鄉、玉山國家公園境內,其名得自布農族「郡大社」。

大合照後就離開,留下最美的郡大山回憶。

大家帶著最滿足的笑容,下切山徑,踏上返程。

一路平緩,再入滑動危險的箭竹林。

登程來不及看的遠方山巒為背景,舉望翠綠起伏的箭竹草原盡收眼底。

滿山翠綠矮箭竹襯托藍天白雲,高山景色令人目不轉睛。

苦惱是返程有更多冰雪泥濘地,下坡趕時間走更危險。

重返北峰時開始起霧,晚來的山友只能「打白牆」了。

來郡大山不妨帶個腳架拍雲海的縮時攝影,絕對值得。

經過上午的日照,中午起霧是大自然冷卻糸統開啟,就像天然的冰箱,水氣滋潤萬物,才能生生不息…

回程變身下山急行軍,回憶這段路,美景照舊,就不必複述啦!

還沒重返望鄉山,已被雲霧給包圍了。

下午五點重返登山口,回首來時路,雲霧已漸去,只有三角點留在心中!

郡大山來回約七小時完成,比預定時間略晚一小時。果然是輕鬆就能百岳入袋的路線。要不是車程太辛苦,是值得一試的單攻百岳,推薦給剛入門的登山新手 !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