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關於胸掛包

1. 甚麼是胸掛包?
  Chest Bag, Chest Pack, Chest Rig……都是指「專門設計」背於胸前的包款。特別註明「專門設計」是因為不能將背包背於前胸就稱它為胸掛包。那只是暫時將背包背於前胸而以。胸掛包的背負及扣點都是設計給胸前(人體前方)使用。
關於胸掛包

2. 胸掛包有甚麼優點?
  便利取拿,平衡重心。胸掛包最大的優點便是取拿裝備方便,不像背包需要卸下來取拿。另外如果你同時背背包及胸掛包的話,可以稍微平衡背負的重心。
3. 胸掛包有甚麼缺點?
  1.影響視線。容易造成地面的視覺死角,看不清楚腳邊的情況。2.影響散熱。3.抑制肺的呼吸。
4. 這些缺點如何改善?
  1.將包體厚度壓在2.5"以下2.將包上支點放鬆,下支點縮緊,或在包與身體間加透氣墊3.將包放鬆一些
5. 胸掛包的沿革:
  沒有人知道胸掛包甚麼時候開始出現,但美國饒舌歌手Kanye Omari West於2017年12月在紐約街頭如此穿搭後,在時尚圈投入了一個大炸彈,從2018年後許多潮牌、運動用品等都出了用途不同的胸掛包(在那之前大約2010年左右,HPG(Hill People Gear)即在美國越野(腳踏)車及越野跑族群中推出了胸掛包)
關於胸掛包
6. Magforce #A3571「隨行者」跟別人有甚麼不同?
  三大不同:一是全球獨步的背片可擴展為水袋包的設計,二是它不只是胸掛包,搭配專利的「多軌系統」以及設置的各個鉤點,可以將其轉換成單肩包、腰/臀包、腳踏車龍頭包、大包的外掛增容袋、內部氈黏袋等等。三是它的背帶幾乎可結合任何的包款,讓你喜歡的包款都能變成胸掛包。
關於胸掛包
(背片可擴展為水袋包)
關於胸掛包
關於胸掛包
(包本體可成為腳踏車龍頭包,腰/臀包等等)
關於胸掛包
(專利多軌系統MOCRO)
關於胸掛包
(背帶幾乎可與任何小包結合,讓它變成胸掛包)
7. 我需要怎樣尺寸的胸掛包?
  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所以裝載的容量也不同。運動類別的大多需要容積小的胸掛包來放置鑰匙手機錢包等小物;戶外活動及溪釣者需要的裝載量會大些。也因此#A3571隨行者的尺寸是中規中矩的9”(W)x6.5”(H)x2.5”(D)(約2.5 L)足以應付一般的裝載需求且不影響行動及視線。倘若需要更大的裝載空間,包體前方雷切可氈黏MOLLE及下方模組織帶可以提供外掛來增加容量。
關於胸掛包
關於胸掛包
關於胸掛包
關於胸掛包
(外掛裝載)
2020-08-03 15:4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胸掛包
呵呵,這我有, 有胸掛, 側掛, 腰掛, 背掛....

小包還在催廠商, 氣死了.......

不玩生存遊戲, 買幾個功能好一點的小包增色及好取用即可, 像手電筒, 飲水罐, 還有急救包, 刀架什麼的

爬山放在胸前及腰側是好用的, 太多很醜, 也不方便移動

有看過腰放一圈的


買MOLLE腰帶和背心就可以了, 其它慢慢加, 太重要加肩帶, 模組化的設計, 誰叫美國人愛玩軍火
看起來好像阿兵哥XDD

戰爭的時候應該很適合用

GreenRock wrote:
1.甚麼是胸掛包? (恕刪)
不管甚麼,有酒我就推!!
身為女生實在不太喜歡胸掛包,但MAGFORCE #A3571「隨行者」感覺一日爬山健行很可以!
看來跑步除了慢跑背心又多了新的選擇了,
畢竟跑到半路突然想去哪裡逛街買東西,穿著背心還是滿奇怪的,
後背片可以展開放水袋真的很不錯,短途健行也不用再為了裝水背大背包
體力差的還是少背....單兵軍用戰鬥背包...二側有一大排擴充埠

這次沒登頂, 體力狀況不好外, 這次背的少說有25KG以上...真不知我在想什麼






天氣真的好, 可惜了..






人家在單攻, 我在扛水.....
要訂製背包或是胸掛包之類,在台中可以考慮傲骨工坊,在后里,在生存圈裡也是蠻出名的,重點是可以客製化訂製。

可以跟老闆討論一下要怎麼做,不過最好要做成什麼外型自己要有個底。
意思到了 wrote:
體力差的還是少背..(恕刪)


25kg....這根本背了個小孩上山!太痛苦惹吧XD

根本負重訓練了
意思到了 wrote:
體力差的還是少背.....(恕刪)


為何上雪山需背25kg, 你在當porter嗎?
以後想在山上拍照, 煮東西, 所以練習背重..(以後會背桌子, 椅子, 三腳架, 小的鑄鐵鍋, 食材什麼的)

背包也不能選一般市售品, 這個軍包己經13年了, 再用個30年都不是問題


二次下來, 效果不怎好就是了...第二次是肩部受壓大

(其實到現在右肩還有點微酸, 不過沒受傷就是了,

從出門一直背到黑森林, 所以我現在買個貨架, 下次背包就有地方放)

因為我的行程都是二天沒睡, 車子到登山口, 不到一小時就起登了...

加上我又不是年青人...所以很拼...也很累

爬雪山, 對我來說只是戶外健身房, 有沒有登頂無所謂..做足一定量的運動, 並到高山增加自己心肺功能

比較重要, 反正山頂我也去過了, 黑森林我一定會去, 要不然不用上雪山


此外...我很重視鞋子..買很多...替換著用...都挑料好實在的庫存品

以後可能會帶二雙(另一雙登山鞋), 視不同路況換著穿...目前都穿中筒雨鞋

水未來會減量, 想買個汽化爐煮山水泡茶喝...369和黑森林都有補水點7K, 9K...

就不用扛水了


生水我沒那個胆子生飲...台灣的高原反應, 大概沒有,

我大約要到4500M以上才會發作(症狀是輕微頭痛)...台灣的山還不夠高..以前在高原待過一週還是有用的

所以算幸事, 就怕過程下大雨...有看過別人雨中登山的, 真慘...我二次最多只遇到毛毛雨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