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時訓練都穿美津濃跑鞋上山,長天期縱走路線則視路線狀況穿雨鞋或已經穿了很多年的caterpillar工作靴加冰爪。也曾買過一雙七八千的義大利製Alico全皮重裝靴,結果試鞋只往返興福寮與向天池三公里就把腳跟磨破,花了那麼多錢到現在也沒正式上山服勤,最近內湖百岳出清價兩千八還差點鬼遮眼想再買兩雙來攤平損失▼

之前看了hsiehpc43大的固特異Good year登山鞋初體驗去買了一雙GAMO53361當消耗品,防滑雖比不上雨鞋(這世上能比雨鞋防滑的恐怕也不多)但比起把我摔來摔去、穿沒多久鞋底就磨穿的Merrell好太多,這些年至少沒被固特異摔過,算是物美價廉的選擇▼

直到這趟O聖,先是左腳鞋底到素密達山屋前已開了一半,還好有善心大德惠賜一截大力膠帶,過品田斷崖後連右腳也來這套已沒膠帶可用,只好用沒辦法的辦法撐下山,這雙固特異到此算是鞠躬盡瘁、壽終正寢▼

今天收到改款的GAMO93414,這雙一千多塊的固特異登山鞋沒有無三小路用的Vibram黃金大底或Gore-Tex,包覆性也比不上一些曾發生水解慘劇的高檔品牌,但也沒有廠商所說的嬌貴、妄自菲薄以為只能郊外踏青走走郊山步道,就我的使用頻率和方式而言算耐操,適合剛入門或當作日常訓練消耗使用的朋友參考。
號稱四小時靜態防水,這東西看看就好,即使是Gore-Tex包覆還是很難防止從上緣滲入的雨水。與其考慮防水性、不如設法怎麼盡快弄乾比較實際,真要完全防水就穿雨鞋、雨褲褲管套上去就好▼


全橡膠鞋底在前傾斜角不大的潮濕岩面還可以,破碎崩壁石瀑或粗砂礫地形也OK,但像聖稜5.9K那種陡下細沙溝或雨後青苔石階還是得靠落腳移動技巧。像雨鞋那種生膠鞋底與刻紋更適合台灣山區環境,成本應該也更低,誠心建議廠商未來新版能考慮採用▼


做安全鞋的凱欣的關係企業,鞋頭倒是很耐撞,踢到石頭比雨鞋好多了,有較好的保護▼


舊款鞋帶是穿過織品鞋扣,新款改成金屬鞋扣,比較不怕束緊鞋帶會斷掉▼


最後不免俗來張鞋全家福,謝謝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