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你說為什麼要特別提自己是學生嗎?
開玩笑的,因為大學生通常沒什麼錢,所以我們很少參加商業團、沒有錢請協作,如果湊不到足夠人數,我們甚至沒錢包一台接駁車。然而,我們也不想讓貧窮限制了對百岳的想像,怎麼辦呢?
沒錯,窮學生如我們常會利用大眾運輸來爬山。今天就來分享一趟完全靠大眾運輸完成的旅程:武陵四秀。

簡易行程:(大眾運輸版因有班次問題,與傳統走法有點差異)
Day0:各地→宜蘭轉運站→武陵農場→桃山登山口
Day1:桃山登山口→桃山→桃山山屋→輕裝來回喀拉業山→桃山山屋
Day2:桃山山屋→池有山→新達山屋→輕裝來回品田山→新達山屋
Day3:新達山屋→下山趕公車→武陵農場→宜蘭轉運站→各地
傳統行程(比較用):
Day0:各地→環清宮或武陵農場
Day1:環清宮或武陵農場→桃山登山口→桃山→桃山山屋
Day2:桃山山屋→喀拉業山→桃山山屋→池有山→新達山屋
Day3:新達山屋→品田山→新達山屋→登山口→搭車回各地
先把大家關心的重點寫在前面:前往武陵農場的大眾運輸交通資訊。由於我的大學在臺北,所以我是依照下列方式到達登山口的:
臺北→(客運)→宜蘭轉運站→(國光客運到武陵農場)→武陵農場→(攔便車)→武陵山莊→桃山登山口
回程的方式就是倒過來,要注意的是客運的班次,錯過就要乾等了。附上國光客運到武陵農場的時刻表。(取自武陵農場官方網站)
國光客運(全程2小時40分鐘)
【1751】宜蘭~武陵 07:30、12:40
【1751】武陵~宜蘭 09:10、14:10
【1764】羅東~武陵 07:00、12:00
【1764】武陵~羅東 13:40
武陵農場到武陵山莊約五公里,是本次旅程唯一沒有大眾運輸的路段,只能沿路攔便車。在此特別感謝願意讓我們搭便車的大哥大姐們,將來有能力時一定會對需要的山友敞開車門。

大家都說年輕時要來一場環島旅行,不論是徒步、單車或是公車都別具意義。我想靠大眾運輸去爬山也是一樣的道理吧!

第一天天未亮,我跟學長摸黑從登山口出發。這段路在山友口中也是有名的陡,但因為陽光尚未普照、暗處依然存在,且我們倆剛經歷大小劍天梯的摧殘,相比之下這段路竟走得還算愉快。步道上偶爾遇見藍腹鷴逛街。

隨著高度的不斷攀升,週圍的林相也從殼斗科為主的闊葉林轉變成冷杉、鐵杉與箭竹的混合林相。當我們走到一處開闊處時,驚喜地發現這裡有著百合~

而許多的高山花卉也在此現身囉~(圖為玉山石竹)

一路上景致不錯,只要出了樹林幾乎都能眺望南湖、中央尖。

上下了幾座小山頭,我們來到了此行第一座百岳:桃山。

跟帶著桃子上山的大哥大姊借來拍一張

大概是提早起登且腳程不慢的關係,我們在上午10點就抵達桃山山屋。跟同行的學長商量了一下,決定將原本在第二天的喀拉業改到第一天就走,如此一來最後一天就可以輕鬆下山~
但年輕人就是年輕人,我們怎樣也沒想到,四大鳥山之一的喀拉業,竟是如此名不虛傳

為何這麼說呢?原來這喀拉業與桃山中間,還有一座詩崙山。這座沒有展望的山頭常常被人們當作一個指標與停損點(像是特定時間沒到就要撤退之類的)。在桃山與詩崙山等著山友的,則是一座座需要上上下下的山頭「們」,去程時還沒有特別操勞,回程徹底體會到了什麼是「我們與山屋的距離」。走到心累啊...
就海拔來說,從桃山略比喀拉業高,總高度是向下的。然而鳥山就鳥在這路程上的各種假山頭。個人覺得最累的一段是詩崙山與桃山之間,過了詩崙山稍有展望,走起來也愉快些。

往喀拉業的路途中,幾乎都是箭竹與倒木的地形。沿途鐵杉、冷杉高大,好處是遮蔽了日頭,但也就沒什麼展望。

喀拉業的三角點跟合歡西峰類似,都是在稜線最末端的山頭。有時候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要把三角點立在最遠的位置


目前莫名還沒把四大鳥山走齊,但個人覺得疲累程度是小劍>喀拉業>合歡西峰,走齊之後再來寫一個鳥山篇好了

喀拉業三角點只有一面有展望(就是我身後的這面),其他地方都被人高的箭竹包圍起來。老實說附近的草原坡展望還好一點呢


話說在學長與我欣賞完這鳥山風光之後,我們便動身前往桃山山屋準備休息了。不料好不容易爬回了詩崙山,卻是這趟行程最辛苦的開端。

詩崙山與桃山之間的山頭都被高大的杉木籠罩著,難以看到前方景致。而大致來說向上的海拔,中間卻都是上上下下的山頭。正當我們在某轉角停下時,學長指著地上說:「欸欸學弟,那個東西是什麼?」
是水晶蘭啊啊啊啊啊啊啊!!!!!

由於我們來的時候已經是夏末,也沒有預料到會碰上這些平時不容易見著的山中精靈。沿路走去,又見到更多水晶蘭




與水晶蘭的邂逅讓我們的精神振奮不少,再走了快一小時總算回到了桃山山屋。看著日光時間所剩不多,趕緊將爐具拿出來,泡麵配著恰到好處的斜射光,真是人生享受。

躲在睡袋內小休一下後,我們準時在晚上八點醒來。是的,該是拍星空的時間啦~
高山天氣變化迅速,整個早上都還是多雲的天空,在夜晚卻連一片雲都沒見著。加上我們算好在農曆月初申請入園,沒有月光的干擾下銀河清晰可見。
往山下看,能見到台七甲線的燈火呢!

從去年開始,幾乎每次爬山我都帶上了相機腳架,就是為了將山上的風光紀錄下來。在食物上斤斤計較重量,多半就只是為了再背一顆鏡頭上山~

應學長要求,幫他拍一張中二照
(為了避免影響他人,有確認當時只有我們在拍攝才進行地面補光,頭頂光束則為後製效果)

第二天的清晨,我們跑上桃山山頂看日出,恰巧遇上了反霞光。(反霞光即霞光之對側,若條件適合,可以發現霞光與反霞光的光束是相連的。至於霞光是怎麼形成的呢?霞光則是太陽光被遠方雲層部分遮蔽形成的)

桃山山屋與三叉營地之間的路並不好走,有許多上下坡與微地形,重裝也比較累一點。因此有些山友是從新達山屋一側上山,剛好跟我們順序相反。
到了池有芭樂樹...咳咳,我是說池有名樹,不免俗拍張照片紀念。

池有山有兩個登山口,石瀑區的登山口稍微難走一點,我們由靠近新達山屋一側的登山口輕裝上山頭,約莫二十來分鐘就可以到達山頂了。
記得第一次來是走O型聖稜線的時候,腳邊那塊三角型的石頭還是完整的,這次就變兩半了


天氣好的時候,可以見到整個聖稜線延伸過來~

來到新達山屋時間尚早,我們休息了一下又準備前往品田山。
前往品天山的第一關是品田V斷,其實輕裝只要手抓好腳踩穩,基本上都不會有太大問題。若是走聖稜線,則要重裝過V斷再前往品田斷崖、素密達斷崖。那才是真正的大魔王呀!

品田山有個特色,就是日出時金光會灑落整個山頭,山友們都叫它「黃金品田」。雖然我們是下午前往的,無緣見到此情此景,不過山頭的好天氣還是讓我們開心得不停拍照~

品田往穆特勒布山方向望。這座山一直是我心中的百岳遺珠,看看那陡峭的山形跟毫無植披的岩層!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壯觀!

在山頭待了一個多小時,雲霧湧上。我跟學長便回到新達山屋耍廢聊天去了。
至於第三天,只有這個畫面。

What?你問為什麼直接就出現在登山口了嗎?下山的過程呢?
這個嘛...因為我們要趕早班的公車,所以一早就摸黑從新達山屋趕下來了。窮學生的生活,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很趕

以上就是這趟「靠著大眾運輸工具爬武陵四秀」的過程,希望大家還看得喜歡。其實臺灣還有不少山岳是能靠公車到達的,G哥曾整理過公車登山總表,希望大家能多加利用。若跟我一樣邊緣…我是說,如果跟我一樣想省錢,靠著大眾運輸登山絕對會是你的好選擇,保證跟商業隊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喔



最後附上我的個人網站,三者都會不定期放上與登山、生態、攝影相關的文章,歡迎各位進來逛逛~
攝影IG:wei_c_h
生態相關:莫名
臉書粉專:衛澄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