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一下各位前輩先進,
小弟爬山次數約每年一到二座的百岳,經驗不多,在鞋子的穿戴上一定有問題,因為…
前年我穿慢跑鞋去爬嘉明湖(二天二夜),結果在去程離開避難山屋後起了一個水泡,當天從嘉明湖回程到避難山屋又起了一個水泡,共二個水泡。同行友人說是我鞋子的襪子穿太少,以致於鞋內空間還很多,才會造成摩擦起水泡。
去年我買了登山鞋單攻玉山,在回程的時候,一處轉彎的碎石坡上,不小心踩空往前滑了一下(左腳),結果很清楚的知道,我腳趾頭一定受了傷。這次不是起水泡,而是指甲淤青斷裂,所以我晚了隊伍將近一小時才回到登山口。有了前車之鑑,這次我穿厚底襪加登山鞋~ 但仍然受傷。
這二次共通點,都是傷到左腳 @@"
家鄉的郊山(汐止大尖山)也常去,仍然困惑我的下山速度,上山沒什麼太大問題,但下山速度還是比同行友人要慢,不知是我下坡走路姿勢不對,還是我的鞋襪穿戴有問題。或者說我不相信鞋子的抓地力,所以每步都要踏穩才收另一腳,諸多問是不知所以然,故來請教各位先進能給小弟我建議,謝謝。
我自己的登山鞋, 鞋子有大一號,
襪子夏天一雙, 冬天兩雙, 內層都是五指襪, 有再加襪子的話, 是加厚襪,
而我通常還會加上護踝, 冬天時, 除非腳踝已經不舒服, 不然是沒加的!
另外就是如同樓上幾位朋友所言, 鞋帶綁緊!
爬了幾年下來, 腳是真的沒傷過,
至於下坡信心不足問題, 是有可能影響,
但信心不足, 除了可能是鞋的問題, 另有可能是體能與姿勢的問題!
我同一雙鞋, 早年爬奇萊, 下坡下到兩腳膝蓋痛, 痛到晚隊友一小時回到成功山屋!
爬了幾年, 體能肌力增強後, 同一雙鞋, 一直磨下來, 卻少有再遇到同樣問題!
而我 爬山 的強度 大概跟你類似, 除了郊山, 一年大約也是兩座百岳
早期真的除了有到山上, 沒有其他運動
後期, 有固定每晚走五公里, 再後期偶而加上跑五公里!
改善很多!
給你參考!
andy3480 wrote:
上山容易下山難??的...(恕刪)
我登山杖以往都是帶一支,下山比上山困難…所以奇萊北不知何時可以克服心理障礙去挑戰他的下坡@@"
mococoliu wrote:
我覺得走路姿勢也很重...(恕刪)
下坡不管是人工步道或古道,對我都是步步為營,不過再怎麼小心都會有"不小心",也許真的是姿勢有問題。
南湖中央尖 wrote:
我也是這個觀念~~會...(恕刪)
這個綁鞋帶的方法,我再試試看。
kuoshun1978 wrote:
起水泡可以預防,我試...(恕刪)
嘉明湖,運動鞋+薄襪 →二顆水泡
玉山,登山鞋+厚襪 →下坡一滑指甲斷掉整片
爬山前一、二個月我會鍛鍊體能,但沒有固定就是,有時間就去,沒時間就懶在沙發上。
一次去都會以五公里到十公里作為當日的課程。
kuoshun1978 wrote:
起水泡可以預防,我試...(恕刪)
好的,七月要去北大武,我我戴著試試,謝謝分享。ote>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