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2點.睡到一半爬起來深思...

是武嶺.還是加羅湖.或是松羅湖.筆架連峰....沒有目標..

想到天氣那麼冷.但總不能老是待在家裡溫棉被吧.."怕被罵不運動"

今年年中的時候.無意發現一則有趣的討論.劍龍稜GPS認領
第一次是探路.走到登山起點處.第二次是與其他山友一同..不過天氣太熱就先撤了

於是心中的小宇宙就吶喊著.為什麼不試試看呢.."欠扁的小宇宙"

就這樣.臨時決定的行程.沒有接駁車.沒有人同行..出發了
跳過深坑到目的地的情節.以下是我個人的裝備及行程紀錄
有了先前的經驗.我覺得還是得多帶雙雨鞋來比較容易點

這次今天的水量.還好沒有很大.有乾的地方可以走


是的.瑞能橋.這就是入口處.也是我停車的地方

可憐的老馬車.你就自己先在此孤單的自我安慰吧


過馬路後要找的路.沒看錯.就是走橋下過去

先來一段熱身賽.高度約三公尺的落差

下水之後.就要開始前進了.

右上角的地方有跟白色的水管.這是今天第一個攀越點

用雙手之撐來克服難關.請勿將水管視為固定物."不要以為能夠承受"

回顧瑞能橋的照片.

要往前進的照片.往左邊通行

看到一棟建築物.繼續前進

今天沒出現水路不用繞建築物通行.心中暗爽了一下..


過建築物後的小路.先前兩次都是遇到水

這是一個水泥平台.請勿靠得太近.因為下方是被掏空

看到傳說中的三根大水管.

山友綁的紅色帶."好像是我之前綁的"

這次轉折點的紅色帶.請注意左下角有一個缺口.

就從此下去吧.最簡單的路線.也比較安全

我的是走中間最長的那根水管.這樣能省很多水路

之後會遇到兩條叉路.右邊有水.左邊無水

左邊有山友掛紅色路標.這裡走比較安全

這路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之前沒有.感謝善心人的路標

過了之後還會看到一個大石碑.請往石碑的左側通行

看到人工的建築物了.右側也有一個紅色的路條

跟著黃色路標.前進

見到另一個黃色路標.請往左側通行

蠻好看的.夏天的時候就是朔溪的好地方

會先遇到平靜的水道.此時盡可能往右前進

一個大水窟之後.就要開始非正常人的活動了.."想閃就要趁現在"

換上登山鞋.之後雨鞋就無用武之地了

繩子放置很久了.請先試試看是否有鬆脫的現象.繩子只能當是助力

爬到三十公尺之後.回頭看登山起點

這繩子一共有三段連接起來的.這次最後一段的照片

看不見那水窟了.上次來有好多蝦子.這次一隻都沒有看到.."是搬家了嗎"

另一段是沒有繩子的.小心會滑.要戴上手套抓緊小草或是樹枝

制高點的照片.回頭看濱海公路

開始爬了.欲回頭者請在此馬上回頭.最後通牒


之後的路標都不是我綁的.因為我也是第一次爬到這裡

用繩子下攀.不要將繩子當成救命繩.只能當成輔助繩

有許多縫隙可以幫助.高度約四公尺

劍龍的尾巴.休息一下吧..之後就是邊走邊拍.賞圖吧
























360度攝影
第一段芒草區.高度不會太高.











這裡無法直接攀越.請往大石頭的右側找路標


這根細繩我也沒有使用他.怕他不能承受我的重量






第二段芒草區.這裡的芒草高度就跟人一樣高了


最遠的目標至少還有150公尺的高度..


大石頭的左側有繩子可以使用.感謝善心山友










到了.總算到了...走完最困難的路線


行程紀錄如下
08:00-14:30 到達茶壺山涼亭
15:30-16:50 因為沒有接駁車.也找不到公車及計程車.我走了1個半小到停車處
11:30 用完午餐時.也想學其他山友小瞇一下.睡到一半就給我腿抽筋
左腿抽完換右腿.害我爬一分鐘休息兩分鐘.一直抽到茶壺山

就是怕休息之後太陽下山會很慘.所以一直邊抽邊爬
背負重量約十公斤:
五公升的水.實際喝了約3.5公升.有開水及舒跑
雨鞋.涉水時使用
天幕"怕在上山過夜
綁腿"沒用到"
行動電源.四號電池.相機電池
18公尺的扁帶"沒用到"
防寒帽.爬到一半時才取下換成帽子"保暖頭部"
緊急藥物.砂布.ok棒.碘酒
中餐的水煎餃"吃完了'預備糧四個三明治"都沒吃"
身上裝備:排汗衣.排汗中層衣.狗貼絲外套.羊毛襪.登山鞋.手套
PS1:天氣很冷.在太陽沒有照到的地方呼氣時就會看到白煙."上次是熱的要死"
PS2:此行程有難度.不建議山友探險.更不要一個人進行活動
PS3.冬天日照時間短.夏天日曬時間長
PS4.抓樹根.抓芒草.是沒有石縫時的唯一方法."這樣還不危險嗎"
精彩網友文章及日誌...
拍的最漂亮 一個人旅行
【新北市】黃金十稜之五*劍龍稜之嚇死人不償命
2013-3-09 黃金稜線之劍龍稜
老沾遊記
2011/12 郊山-黃金稜線(劍龍稜、鋸齒稜)-輕輕的踏在龍的背脊上..逆走
黃金劍龍稜.鋸齒稜露宿記錄
影片區
2013 大展劍龍稜
單人逆走劍龍稜
20101219背包客-1
20101219背包客-2




























































































